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欣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皮
  • 5篇动脉
  • 5篇脂肪
  • 5篇内皮脂肪酶
  • 4篇蛋白
  • 4篇血浆
  • 4篇妊娠
  • 4篇妊娠相关
  • 4篇妊娠相关血浆...
  • 4篇细胞
  • 3篇他汀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主动脉
  • 3篇坏死因子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3篇大鼠主动脉
  • 2篇动脉平滑肌细...

机构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赵欣
  • 9篇肖传实
  • 9篇边云飞
  • 7篇成丽英
  • 5篇杨晓静
  • 2篇武卫东
  • 1篇李茂莲
  • 1篇宋翔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皮脂肪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脂肪酶(EL)水平,探讨E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1例冠心病患者,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n=18)、不稳定性心绞痛(UAP)(n=23)、急性心肌梗死(AMI)(n=21)及对照组(n=19)。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EL水平,分析EL与年龄、性别、吸烟比例、HDL-C、LDL-C、FBG、hs-CRP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浆EL水平为(346.4±54.3)μg/L,而SAP组、UAP组、AMI组分别为:(693.2±89.7)μg/L、(780.3±99.2)μg/L(、962.5±123.3)μg/L,各组间E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与HDL-C、LDL-C、FBG及hs-CRP明显相关(P<0.05);Gensini评分SAP组分别与UAP组、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EL平均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平均评分呈正相关(r=0.48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EL表达明显增高,EL在冠心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成丽英边云飞杨晓静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内皮脂肪酶冠心病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对比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的变化,并对PAPP-A与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n=37),急性心肌梗塞病人(AMI,n=24),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n=29),健康体检者(n= 32)的PAPP-A水平;同时测定病人及健康体检者的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压、血糖水平,且对上述人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PAPP-A在UAP、AMI病人比SAP、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0.01),PAP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CK、CK-MB、cTnI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P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新的生化指标用于临床的预测和诊断。
赵欣边云飞武卫东成丽英肖传实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n=3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n=2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n=29)和健康体检者(n=32)的hs-CRP和PAPP-A水平。同时将ACS患者(包括UAP和AMI组,n=61)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阿托伐他汀10mg/d,n=31),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结果(1)hs-CRP和PAPP-A水平在UAP组[(16.7±1.24)mg/L,(63.88±1.82)μg/L]、AMI组[(18.52±1.96)mg/L,(66.41±1.24)μg/L]比SAP组[(4.6±1.16)mg/L,(47.56±0.72)μg/L]、正常对照组[(3.2±0.88)mg/L,(45.17±1.28)μg/L]显著升高(P<0.05)。(2)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s-CRP(18.52±2.37)mg/Lvs.(3.58±1.33)mg/L;PAPP-A(67.83±2.15)μg/Lvs.(45.62±1.58)μg/L,P<0.05],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2周后亦有显著降低[hs-CRP(3.58±1.33)mg/Lvs.(5.23±1.98)mg/L;PAPP-A(45.62±1.58)μg/Lvs.(51.35±2.15)μ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赵欣边云飞武卫东成丽英肖传实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0、20、40、60及10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h组;③1、5、10、20及5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h组;④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8、16、24及48h组;⑤2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8、16、24及48h组;⑥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干预组:预先用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20μmol/L)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60min后,再加入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或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48h。实验结束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用24h后,大鼠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mRNA及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表达水平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和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大鼠内皮细胞不同时间,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逐渐升高;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作用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上调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而核转录因子的活化是其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
边云飞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内皮细胞核因子ΚB
内皮脂肪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检测内皮脂肪酶(EL)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EL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7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组)及34名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病史采集,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监测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收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EL的水平,分析EL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浆EL浓度(338.7±51.0)ng/mL,高血压组EL浓度为(395.0±65.2)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人EL的表达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17、0.08,P<0.05)。结论高血压病病人血浆EL增高,EL在高血压病中有重要意义。
杨晓静边云飞成丽英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内皮脂肪酶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选用第3~5代细胞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组、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干预组和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诱导后细胞内皮脂肪酶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平滑肌细胞经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24h后,内皮脂肪酶表达水平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30μg/L、50μg/L时内皮脂肪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能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
杨晓静成丽英边云飞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阿托伐他汀对TNF-α和IL-1β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PAPP-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不加干预措施原培养液继续培养;(2)阿托伐他汀浓度组:加入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作用24 h;(3)阿托伐他汀时间组:加入浓度为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分别作用6、12、24 h;(4)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TNF-α(60μg/L)或者IL-1β(20μg/L)作用1 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1、1、10μmol/L)进行培养,分别于作用6、12、24 h终止实验。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测定细胞中PAPP-A 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PAPP-A蛋白水平。结果:(1)外源性加入阿托伐他汀及TNF-α或者IL-1β后,分别作用3、6、12、24、48 h,同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干预药物本身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2)单独加入阿托伐他汀,细胞PAPP-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3)炎症因子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阿托伐他汀,PAPP-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与TNF-α组和IL-1β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本身对细胞表达PAPP-A没有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和IL-1β诱导的内皮细胞PAPP-A的表达,并有浓度-时间依赖关系。
边云飞赵欣李茂莲肖传实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阿托伐他汀细胞因子类
谷氨酰胺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保留灌肠预防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肠炎则是由于放疗中射线直接作用于患者肠道,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而引起的肠道并发症[1],属于宫颈癌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临床上目前预防及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方法尚不统一,多采用激素、抗生素及止泻剂及保留灌肠等方法,但疗效存在较大差异[2]。
赵欣宋翔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保留灌肠止泻剂宫颈癌放射治疗肠道并发症
阿托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先加入50μg/L的肿瘤坏死因子α,1h后加入不同浓度(1×10-7mmol/L、1×10-6mmol/L和1×10-5mmol/L)的阿托伐他汀,继续孵育24h后,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内皮脂肪酶mRNA的表达情况。另外,取阿托伐他汀1×10-5mmol/L浓度,分别在6、12和24h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内皮脂肪酶mRNA表达情况。结果随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0-5mmol/L阿托伐他汀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亦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内皮脂肪酶mRNA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
边云飞成丽英杨晓静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阿托伐他汀内皮脂肪酶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人血浆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表达的影响。方法133例受试者分为5组,每例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内皮脂肪酶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EL浓度(338.6±51.0)ng/ml,单纯高血压组(418.1±72.3)ng/ml,脂质异常组(410.7±36.7)ng/m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合并肥胖时EL高表达,高血压肥胖组、脂质异常肥胖组、脂质异常高血压肥胖组分别为(464.2±41.7)ng/ml、(458.2±51.8)ng/ml、(542.0±49.8)ng/ml,与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及单纯脂质异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皮脂肪酶与每个指标做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BMI、LDL、HDL对内皮脂肪酶表达有影响作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内皮脂肪酶与HDL负相关(r=-0.35,P<0.05),余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影响内皮脂肪酶的表达,有可能通过升高EL的表达致动脉粥样硬化。
成丽英边云飞杨晓静赵欣肖传实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内皮脂肪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