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情
  • 4篇流行性
  • 4篇疾病控制
  • 2篇突发事件
  • 2篇流行性脑脊髓...
  • 2篇麻疹
  • 2篇脑脊髓膜炎
  • 2篇计划免疫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疫情管理
  • 1篇腮腺炎
  • 1篇鼠类
  • 1篇水痘
  • 1篇水痘暴发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机构

  • 6篇福建省福州市...
  • 5篇福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邓惠敏
  • 3篇王清华
  • 3篇王清华
  • 2篇陈敏红
  • 2篇张宏
  • 2篇唐丽琼
  • 1篇齐文岚
  • 1篇陈杨伟
  • 1篇黄晓霞
  • 1篇冉凤秋
  • 1篇姚栩
  • 1篇唐丽琼
  • 1篇林风华
  • 1篇郑高
  • 1篇官陈平

传媒

  • 6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2009海峡...
  • 1篇第六次全国流...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市2004年麻疹高发地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水平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为了解福州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免疫工作效果,为今后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州市麻疹高发区0-44岁人群作为监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福州市4个高发区、县健康人群共337人,阳性人数271人,阳性率80.4%。仓山区抗体阳性率低于其他区、县;性别及年龄抗体阳性率无差异,15岁以下外来儿童抗体阳性率低于本地儿童。结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的基础疫苗接种工作应加强,以提高外来人员的免疫覆盖率。
张宏邓惠敏黄晓霞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
2006年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况,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对2006年福州市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报告7起,其中:水痘4起、风疹1起、流感1起、乙脑1起。累计暴露人数为3239人,发病人数202例,死亡1例,罹患率6.24%。结论明确部门职责,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仍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邓惠敏冉凤秋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数据.提出预防策略。[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人和动物HV抗体。[结果]21年来,我市报告EHF病190例,年平均发病率0.81/10万。发病总体趋势上升。每年3~6月发病高峰。发病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男高于女。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讨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符合家鼠型疫区的流行特点。
邓惠敏王清华官陈平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鼠类疾病控制传染病
福州市1950—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掌握福州市1950—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动态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957年以来,共报告51 188例流脑病例,死亡2796例,病死率为5.46%;福州市流脑曾有3次大小流行,1967—1968年大流行,发病率为658.70/10万、186.37/10万,病死率为7.74%、4.44%;小流行年1959年、1979—1980年发病率分别为43.02/10万、35.39/10万、52.54/10万,病死率分别9.25%、1.66%、1.53%。地区分布,虽然城区和8县有所差别,但各年份5区8县均有发病。1982年后,福州市大规模开展流脑菌苗预防接种,使流脑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至2006年的0.01/10万,但是,流脑发病季节没有明显改变。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的病例在散发年、小流行年、大流行年分别占78.55%、67.17%、64.37%。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结论鉴于福州市健康人群监测中,A、B、C、D菌群均齐全,且邻近省市有流脑新菌型流行,因此,该市流脑菌苗接种和监测控制等措施不可忽略。
邓惠敏王清华唐丽琼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疾病控制
福州市55年麻疹疫情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1950~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0~1984年福州市区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每隔2~3a出现1个高峰,1985年以后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形式出现。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发季节;1950~1965年市区发病率高于8个县。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MV)的常规免疫,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个别薄弱地区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防止麻疹爆发,降低发病率。
王清华邓惠敏唐丽琼
关键词:麻疹计划免疫发病率
一起B型流感暴发调查被引量:2
2007年
邓惠敏郑高姚栩
关键词:疾病控制
福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福州市计划免疫评审方案和脊髓灰质炎强化服苗方案要求进行调查评审。结果福州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情况分别为卡介苗98.9%、93.2%,脊髓灰质炎为99.1%、93.2%,麻疹为97.4%、85.0%,百白破为98.9%、93.2%,乙型肝炎为96.9%、89.1%。0~7岁流动儿童免疫覆盖率及强化服苗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以降低计划免疫相对传染病的发生。
邓惠敏张宏陈敏红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
福州市9起水痘暴发调查与控制
[目的] 查明水痘暴发原因,为更好控制水痘暴发、流行提供经验。[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管理规定网络直报的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结果]2006-2008年福州共报告9起水痘暴发疫情,累计发病275例,罹患率4...
邓惠敏王清华齐文岚
关键词:突发事件水痘疾病控制传染病疫情
文献传递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
2009年
目的查明福州市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方法按《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31例,罹患率10.51%。发病学生均未注射过腮腺炎疫苗。结论基层传染病监测报告反应不灵敏,延误了对疫情的处理,导致疫情不能及时控制,是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大量易感人群积累,导致了疫情的发生。
王清华邓惠敏陈敏红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福州市1950—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分析
福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邻近市、县发生新的流脑菌型变迁病例,使流脑控制工作面临新挑战。现分析福州市1950—2006年来流脑疫情消长趋势。
邓惠敏王清华唐丽琼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管理流行病学特征防疫管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