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荣
- 作品数:1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关联分析——基于对公共政策基本属性的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秩序中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不仅是政治稳定局面实现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与社会政治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一旦公共政策背离其内在属性,必然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
- 邹荣秦宾
-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治稳定政治不稳定
- 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变奏:转型中的乡村治理被引量:1
- 2015年
- 进入后税费时代,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关系和过程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乡村社会传统被逐步打破,治理结构的变化与治理体系功能的调整,让处在转型中的乡村社会正在经历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变奏。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变革,不仅改变着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也在客观上对国家的治理策略和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在充分考虑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而确保乡村社会内部需要与国家治理整合有效对接。乡村社会转型治理,只有将乡村社会利益诉求与国家权力整合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
- 邹荣
- 关键词:乡村社会解构
- 嵌入式治理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应用逻辑与运行模式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作为一种舶来的理论,嵌入式治理能够运用到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其内在逻辑源于乡村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权力运转的双向性、社会内部的自主性、社会秩序的脆弱性,国家权力运行的渗透性和分布的非均衡性。乡村社会的现代建构过程需要寻求国家权力嵌入与乡村社会的反嵌入之间的均衡。嵌入式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强调和重视国家与乡村之间的融合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善治和和谐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 邹荣
- 关键词:乡村社会
- 变革时代图景下边疆治理转型与国家认同的重塑被引量:1
- 2021年
- 国家认同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产生和形成。当代中国边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边疆社会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结构,也深刻地改变了国家边疆治理的社会生态,以及边疆民众国家认同的情境根基。边疆地区社会正在经历全方位、立体式的变革,边疆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边疆地区民众既有的国家认同情境。社会变革带来的张力不断冲击着边疆民众国家认同的凝聚力、向心力,进而诱发各种内生性张力,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边疆民众既有的国家认同。进入新时代,在加快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背景下,边疆治理需要不断提升边疆地区民众的获得感,增进政治共识和增强文化互动,在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实现国家认同的重塑。
- 邹荣
- 关键词:国家认同
- 乡村文化感官性危机下的乡村振兴治理被引量:1
- 2022年
- 乡村文化承载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内涵,是乡村社会共同体的情感存续和精神寄托。乡村社会振兴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支撑与引领。现代化浪潮席卷下的村落文化根基发生了改变和调整。作为乡村社会秩序最为忠实的承载者和见证者,村落文化的离散性、多样性和断裂性给村民造成了精神寄托“迷失”感,情感依赖的“疏离”感,价值归属的“游离”感,成为影响和制约乡村社会振兴的现实难题。为此,乡村社会振兴和转型治理需要通过寻求传统文化为依托,不断激发乡村文化的价值,彰显乡村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秩序整合功能,进而推动乡村社会振兴与治理转型。
- 邹荣
- 关键词:村落文化文化治理乡愁
- “国家在场”:边缘地带国家权力的系统性嵌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边疆治理的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国家权力是政治整合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疆治理面临着治理手段单一、治理能力薄弱、合法性重建等现实挑战。党和国家通过权力的系统性嵌入,推进了权力网络的全面建构和有效下沉,实现了现代国家权力在西南边疆社会有序生产,破解了长期困扰西南边疆治理历史性难题,推动了西南边疆有效治理。同时,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不仅包含着合法垄断暴力的硬权力,还需要思想文化规约的软权力的有效支撑。新时代边疆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借助强大的国家权力为依托,还需要努力根植国家文化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袁明旭邹荣
- 关键词:西南边疆国家权力
- 当前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制度建构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区域性公共问题逐步凸现出来,为了有效地解决区域性公共问题,实现和维护区域性公共利益,我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区域公共政策体系,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来促进区域发展。由于我国的制度建设相对不足,这成为制约和限制我国区域问题解决和区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区域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制度因素进行必要的考量。
- 张寅邹荣
- 关键词:制度逻辑
- 利益整合与权力重构: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被引量:2
- 2015年
-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利益关系的嬗变和权力结构的变迁无疑成为乡村社会治理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要素。进入后税费时代后,乡村社会利益关系的嬗变使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治理正经历从"控制逻辑"到"服务逻辑"的转变。然而,这样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治理真空"、政策认同弱化以及利益表达和利益传输不畅等问题。从权力结构来看,无论是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进退,还是"积极"和"消极"的控制,客观上都难以有效克服内在的缺陷和不足。进入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应通过有效提升国家权力的整合效度,推进国家与社会合作,进而确保乡村社会善治的最终实现。
- 邹荣
- 关键词:权力变迁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
- 当代中国乡村治理转型中的村落文化基因及其嬗变被引量:7
- 2017年
- 村落文化作为一个生动而鲜活的话题,长期以来成为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和焦点。相对而言,从公共管理学或者是政治学的领域关注和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村落文化作为村落社会秩序和村落结构最为忠实的载体,较好地承载了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现代社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工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代中国村落社会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现代市场经济渗透不断深入,村落传统结构的解体不断加快,人口流动的愈发频繁,传统村落文化正急遽地衰退或消失,致使传统村落社会遭遇文化现实困境,这让整个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秩序正在面临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种种冲击。
- 邹荣
- 关键词:村落文化文化变迁
- 地方政府自利性视域下的公共政策冲突
- 2011年
- 利益是影响和制约社会个体和组织的根本性因素,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也不例外。地方政府在不断追逐公共性的同时,也带暗含着相当自利性。公共政策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客观上也必然受到其自利性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官员的自利性是引发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冲突的重要原因。
- 邹荣
-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自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