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宁

作品数:39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角膜
  • 16篇激光
  • 14篇手术
  • 12篇准分子
  • 12篇准分子激光
  • 12篇分子
  • 10篇磨镶术
  • 10篇角膜磨镶术
  • 9篇原位
  • 9篇准分子激光原...
  • 9篇激光原位
  • 8篇准分子激光原...
  • 8篇激光原位角膜...
  • 8篇超声
  • 7篇屈光
  • 6篇原位角膜磨镶...
  • 6篇屈光手术
  • 6篇准分子激光原...
  • 6篇近视
  • 6篇激光原位角膜...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作者

  • 39篇郭宁
  • 13篇张丰菊
  • 11篇周跃华
  • 6篇朱强
  • 6篇齐颖
  • 5篇赵汉学
  • 5篇翟长斌
  • 5篇夏春霞
  • 4篇郑燕
  • 4篇高旭
  • 3篇杨漪
  • 3篇王钢
  • 3篇柳静
  • 3篇李仕明
  • 3篇张晶
  • 2篇鲁静
  • 2篇牛波
  • 2篇李蕊
  • 2篇梁庆丰
  • 2篇王媛

传媒

  • 7篇眼科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4第十...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共焦显微镜观察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LASIK术后DLK患者30例(39只眼)(Ⅰ~Ⅳ期),术后1、3、5、7d及1个月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3、7d及1个月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Ⅰ期及Ⅱ期DLK的典型表现出现在术后3d,共焦显微镜观察所见:角膜板层切口前基质及层间可见大量直径12~20μm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反光较强,散在分布或排列成行,细胞内可见偏心的高反光的核和低反光的细胞内结构。层间还可见大量直径8~12μm的圆形细胞,强反光,多聚集成簇或排列成行,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术后7d上述细胞几乎消失。Ⅲ期DLK出现于术后3~5d,表现为前基质中的细胞浸润更浓密,层间无定形的高反光物质较明显。Ⅳ期DLK在术后5~7d出现明显的前基质结构模糊,高反光,角膜瓣全层皱褶,晚期形成大量高反光的瘢痕组织。结论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是角膜瓣层间的炎性反应,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角膜瓣层间的炎性细胞浸润,其发病是多种因素通过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郭宁周跃华瞿佳潘志强王立
关键词: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炎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近视眼矫治手术系列研究
陆文秀齐颖周跃华李志辉王钢张葵刘学宗杨晓宇孟淑敏李冬梅马彦郭宁
该课题对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的技术革新进行研究。该研究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进行了详尽的疗效分析,进行了RK术后散光增加的原因分析;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做了早期与较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
关键词:
关键词:近视眼矫治手术视力恢复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角膜接触镜对SBK术后角膜神经再生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后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CSNFs)修复的影响,探讨IVCM在评价屈光手术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SBK术患者43例(86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2.75--10.00D,部分患者术前均配戴过软性角膜接触镜。将患者分为4组:组Ⅰ,戴镜时间≤5年,共10例;组Ⅱ,戴镜时间〉5-10年,共6例;组Ⅲ,戴镜时间大于〉10年,共4例;组Ⅳ(对照组),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共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IVCM观察CSNFs的密度、数量级弯曲度.并通过评分评价CSNFs再生速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不同戴镜时间患者角膜中央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2、1.947、0.821,P〉0.05),但配戴时间大于10年的患者神经密度和数量较低,弯曲度较高。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明显低于术前,弯曲度高于术前(t=6.150、-4.141、9.709,P〈0.01)。术后6个月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0-318、0.353,P〉0.05),但随戴镜时间延长,数量和密度下降,弯曲度增高;不同戴镜时间对SBK术后CSNFs再生速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73、8.806、5.364,P〉0.05),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大于10年患者术后3和6个月再生CSNFs进入角膜中央3mm区域的比例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对SBK术前后CSNFs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配戴可延缓术后CSNFs的修复。IVCM可客观、定量评价SB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邓世靖张丰菊郭宁侯文博孙旭光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角膜磨镶术角膜接触镜角膜
倡导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2012年
个性化手术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中减少高阶像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方面的优势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倡导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推广。
郭宁张丰菊
关键词:角膜视觉质量个体化切削高阶像差
飞秒激光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应注意的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虽然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飞秒激光辅助下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安全、可靠,但尚需在视觉质量上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来证实。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操作要点,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案,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前提。
张丰菊郭宁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飞秒激光
LASIK术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的再手术处理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术中处理方法,并探讨二次手术的时机。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2313例(24015眼)接受LASIK的患者中发生角膜瓣并发症的13眼。方法对LASIK术中发生角膜瓣并发症的13眼,均立即终止激光手术治疗,复位角膜瓣,冲洗瓣下。术后第1、3、7、30天行裂隙灯检查,再次手术前行显然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患者角膜瓣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以及角膜恢复的情况,于第一次手术后12~30天行第二次手术。术后行裂隙灯检查并观察视力。主要指标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视力。结果发生并发症的13眼中瓣不全9眼(碎瓣1眼)、小瓣1眼、纽扣瓣3眼。在接受二次手术后,将视力数值转换为视角后分析,术后30天裸眼视力视角(中位数0.67)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角(中位数0.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纽扣瓣、碎瓣及瓣不全的位置在瞳孔区内的患者,球镜度均降低,平均(1.06±0.52) D,3眼散光轴发生顺时针改变(10°、20°、30°),4眼散光增加(-0.25~-0.50D),其中3眼为纽扣瓣,其角膜K值在瓣愈合完整后与首次手术前角膜K值相比降低(2 95D±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余10眼的角膜K值与首次手术前角膜K值相比未发生改变(P=0.105)。结论LASIK术中发生角膜瓣并发症时不要急于处理,应根据并发症的类型、严重程度确定二次手术时机。(眼科,2007,16:340-343)
高旭周跃华齐颖翟长斌王钢牛波郭宁
关键词:激光手术手术中并发症再手术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弹性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   材料与方法:收集经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
郭宁
关键词:血管回声跟踪颈动脉弹性脑动脉狭窄心血管危险因素
文献传递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 -1 2 5D~ -8 0 0D的单纯性近视 3 85眼分别行PRK( 2 0 1眼 )及LASIK( 184眼 )手术 ,随访 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 ,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12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 ,而LASIK主要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郭宁陆文秀齐颖李志辉牛波王钢安伟丽孟玉玲
关键词:散光近视PRKLASIK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估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柱镜≥-1.0D的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82例,130眼)和常规LASIK(77例,118眼)治疗,比较术后3月、6月及1年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各时期,虹膜定位组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残余散光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高阶像差各项均低于常规组,其中术后3月两组RMSh、Coma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两组RMSh、Coma、Trefoil、RMS3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RMSh、Coma及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除Trefoil)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各项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及暗光+眩光状态下所有频段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有效治疗近视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郭宁周跃华张丰菊张晶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散光像差
乳腺癌的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与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分成2组:Ⅰ组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Ⅱ组为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然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乳腺癌肿瘤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并根据其丰富程度按照Adler分级分为Ⅰ、Ⅱ、Ⅲ级。结果两组样本的χ2检验结果显示:乳腺癌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肿瘤血流丰富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与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相关性。
郭宁杨漪韩若凌高洁
关键词: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血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