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芳
-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儿科护理学》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被引量:3
- 2006年
- 在护理本科《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中,提倡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优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与教学管理的优化等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 钱燕厉瑛张晓云郭林芳
-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教学优化
- 一种儿童坐浴椅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儿童坐浴椅,包括坐浴板(1)、坐浴板支架(2)、靠背(3)、扶手(4),扶手上还可以安装储物盒(5)和/或活动面板(6)。本实用新型的浴盆(11)中央可以设有排放孔(12),排放孔配...
- 厉瑛钱嬿桂莉张黎明张静陈瑶周玲君郭林芳
- 文献传递
- 吸入地塞米松对伴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肺炎病程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观察吸入地塞米松对有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肺炎的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169例分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87例)和加吸入地塞米松治疗组(简称吸入组,82例)。每组再分有无CVB感染亚组分析。观察临床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药物消耗费。结果:(1)小儿肺炎吸入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药物消耗费明显低于常规组:(2)CVB标志物阳性肺炎吸入地塞米松治疗后仍显示住院时间缩短,药物消耗费降低,总病程与CVB标志物阴性肺炎者无差异。结论:吸入地塞米松可缩短肺炎病程,对伴CVB感染肺炎者也有同样效果。
- 方凤蒋瑾瑾郭林芳汪隽瑛魏红霞
- 关键词:柯萨奇B组病毒肺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病程
- 支原体肺炎合并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抗生素疗效分析
- 2003年
- 支原体肺炎是在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临床常有支原体肺炎病儿检测到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和抗体IgM(CVB-IgM)阳性,即有柯萨奇B组病毒(CVB)复合感染.
- 赵林湍方凤单峥峥蒋瑾瑾郭林芳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合并症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儿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8
- 2010年
- 李红梅郭林芳曹军毛燕君
- 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步实践被引量:4
- 2003年
- 总结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经验和体会。论述了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
- 钱燕郭林芳蒋少华
-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临床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护理教学
- 综合性医院儿科人才的去留和培养问题初探被引量:6
- 2009年
- 综合性医院普遍以经济收入作为核算基础,将医务人员工资奖金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一样,实行与效益挂钩的制度,导致医院运营急功近利,临床、科研、教学的重点围着经济利益转,就目前而言,其所带来的危害尚不明显,但只要看看人才的流向,就不难发现,这将给我国的儿科医学事业带来难以补救的伤害。由于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因而医疗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儿科医务人员的收入大多是医院里最低的。按照这样的效益工资核算,无法顾及到儿科病人周转快、工作琐碎繁忙、技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等特点,久而久之难免挫伤儿科工作人员积极性,造成儿科人才流失。更为严重的是,由此带来儿科专业报考学生日益减少,部分医学院校已取消儿科系,儿科专业人才将后继乏人。
- 蒋瑾瑾钱燕郭林芳
- 关键词:儿科去留
- 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8
- 1996年
- 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对策胡明艳,杭小华,郭林芳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辅助呼吸衰竭患者度过暂时难关,待患者自主呼吸达到适当水平的呼吸功能就要及时撤机[1]。成功地使机械通气的患者脱离呼吸机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大多数机械通气的患者在病因解除后轻松地脱机...
- 胡明艳杭小华郭林芳
-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状况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分别为(80.74±8.51)%、(17.53±6.08)%、(57.38±14.90)%、(7.35±6.24)%,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7±7.01)%、(24.10±4.65)%,P<0.01],CD4+、CD19+较对照组降低[(38.63±6.14)%、(19.00±5.27)%,P<0.01]。恢复期CD8+降低[(34.52±12.28)%],仍高于对照组(P<0.01);CD4+升高[(26.91±6.24)%],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恢复期机体仍处于免疫紊乱状态,CD4+T细胞持续低下可能需免疫调节治疗。
- 魏红霞蒋瑾瑾郭林芳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39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 回顾我院儿科 5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情况 ,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139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分布及败血症血细菌培养结果 ;比较感染性疾病各组早期感染发生率。结果 1.病种分布 :新生儿脐炎6 5例 (占 46 7% )居首位 ,其次为新生儿肺炎 36例 (占 2 5 9% )。疾病转归 :136例患儿康复 ,死亡 1例、放弃治疗 2例。2 新生儿肺炎组早期感染率为 5 2 8% ,居首位 (P <0 .0 1)。 3 新生儿败血症 2 7例 ,血培养 16例 ,7例阳性中表皮葡萄球菌 5例。 4 2 6例患儿为家中接生 ,其中败血症 13例。结论 新生儿肺炎组早期感染率高 ;败血症血培养多为条件致病菌 ;应加强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管理。
- 魏红霞方凤郭林芳
- 关键词: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