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P_(300)诱发电位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 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 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 )与 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 (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健康老人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2 )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与不伴脑梗死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3)糖尿病组伴血管性痴呆亚组(VD)与多发性脑梗死亚组 (MI)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更显著延长 (P <0 .0 0 1) ,VD组P3 0 0 潜伏期与简易智能化量表(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0 5 )。 (4 )糖尿病伴抑郁组与不伴抑郁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健康组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幅明显降低 ,老年糖尿病组中合并脑梗死时P3 0 0 波改变更为显著。因此P3 0 0 测试更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 夏瑾玮王蓓芸钱雪梅王礼芬周馨梁瑞廉
-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脑梗死血管性痴呆
- 健康成人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 2002年
- 陆学胜钱雪梅施弘孙晓江吕善庆
- 关键词:脊髓四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参考电极
- 体感诱发电位对23例椎管减压术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 1996年
- 体感诱发电位对23例椎管减压术的疗效评估戎伯英*宋雷*张云*马捷*钱雪梅**陈文琴*徐涛自1973年Perot[1]首先阐述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对脊髓损伤病人的检查意义以来,至今SEP多作为脊髓损伤预后估计的参考指标[2],而将其作为对某一治...
- 戎伯英宋雷张云马捷钱雪梅陈文琴徐涛
- 关键词:脊髓损伤体感诱发电位椎管减压术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B细胞功能等临床资料。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患者分为DPN组(144例)和非DPN组(110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PN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1,95%CI为1.018~1.085,P=0.002)、糖尿病病程(OR=1.059,95%CI为1.008~1.113,P=0.022)和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为1.060~1.319,P=0.003)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DPN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代谢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进薛波施弘钱雪梅刘芳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97例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分析97例DPN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DPN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3个参数。结果:①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59%)最多见、其次为疼痛(42%)。②患者组NCV、远端波幅值低于对照组,远端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两组3个参数比较,除腓总神经远端波幅、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正中、尺、腓肠神经远端潜伏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PN患者临床特征以肢体麻木和疼痛最多见;②检测NCV、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能较早发现临床患者。
- 张进陆磊薛波钱雪梅刘芳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断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1月收治的2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并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等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其正中神经MCV、SCV和尺神经MCV、SCV以及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异常率越高。糖尿病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的发生率较尺神经f波异常发生率高,病程长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发生率和神经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病程短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痛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指标,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肌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运渐增高。在临床诊断糖尿痛周围神经病变时应综合患者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情况,对痛情进行正确评价。
- 王枫钱雪梅赵玉武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肌电图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图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与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变化,并与神经心理学及痴呆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方法:对AD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者36名采用EEG和P300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EEG异常率AD组为84%,正常对照组为2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SE总分AD组为19.77±5.22,明显低于对照组(27.66±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MSE评分与P300 PL呈负相关(r=-0.57,P<0.05),与P300 AMP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利用EEG和P300结合MMSE量表可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作出确切评价,是早期发现AD的有效手段之一。
- 沈洁耿直钱雪梅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电图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 肌电图检查在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1月收治的28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并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
- 赵玉武钱雪梅王枫
- 丁苯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
-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茴拉西坦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完成12周的临床观察,临床效果评价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脑电图EEG和听觉认知电位...
- 沈洁赵玉武钱雪梅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性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提高糖尿病性腕管综合征(CTS)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86例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神经电图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60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CTS 67例(77.9%),其中双侧异常38例,单侧异常29例。糖尿病性CTS组腕管以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SCV)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未经过腕管的尺神经小指-腕MCV较健康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程的增长,神经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神经电图检测为糖尿病性CT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而重要的依据。
- 钱雪梅张进孙晓江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