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武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环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予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环醇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或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时进行B超检查。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TC、TG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患者停药12周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娟王煜张爱芸袁娟王珍珍王琦闫跃武刘娅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双环醇片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
- 乙肝病毒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对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全自动速率法测定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血清中LHBs含量与HBV DNA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 DNA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59.23%,67.69%),两者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5),LHBs的阳性率均高于HBeAg和HBV PreS1阳性率(39.61%,3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10和36.864,均P<0.01)。不同HBV DNA拷贝数组之间,血清中LHB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0,P<0.01)。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 LHBs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LHBs可作为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与活动的进一步补充。
- 王煜闫跃武王海燕王琦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乙型肝炎病毒DNA
-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及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球蛋白(GLB)的水平变化,探讨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CHB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CHB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患者血清sIL-2R、GLB、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丙氨酸转移酶(ALT)等水平。结果患者血清sIL-2R和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替比夫定治疗后,患者血清sIL-2R含量在治疗4周时升高,治疗12周时有所下降,治疗24周时再次升高,且治疗期间均高于健康组基线水平。球蛋白水平从第4周开始随治疗时间延长明显下降,ALT及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逐渐下降(P<0.05)。结论替比夫定除有效抑制HBV复制外,可动态调节血清sIL-2R及GLB含量,参与机体免疫调节。
- 王海燕王煜王琦闫跃武刘娅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球蛋白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I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的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HBV感染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的能力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清除、促进病情恢复和使机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也会导致炎性损伤迁延不愈。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工(sHLA-工)类分子是肝细胞破坏时的释放物,除反映肝细胞损伤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对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机体组织没有毒性,病理状态下被激活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机体的一个典型的免疫监视分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sHLA-工类分子及sTRAII。的含量,分析以上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 王煜王海燕王琦闫跃武刘娅张爱芸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血清IL-22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的变化。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IL-22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变化。此外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22、ALT及HBV-D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通过抑制HBV复制并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
- 王琦王煜刘娅闫跃武袁娟马娟王珍珍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
- 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项及联合甲胎蛋白(AFP)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患者32例(携带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肝炎...
- 闫跃武
-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比夫定治疗后血清IL-17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Ld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0.05)。结论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 闫跃武王煜王琦马娟袁娟王珍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