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营养状况分析
  • 2篇胃镜
  • 2篇胃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疾病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系统
  • 1篇多系统损害
  • 1篇新生儿
  • 1篇性疾病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检出率
  • 1篇遗传性
  • 1篇婴幼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陈光华
  • 6篇任发亮
  • 5篇王华
  • 4篇谭琦
  • 3篇侯倩
  • 2篇黎海芪
  • 2篇倪思利
  • 2篇蒋金秋
  • 2篇方晓
  • 2篇刘励
  • 1篇罗晓燕
  • 1篇钱华
  • 1篇李红梅
  • 1篇甘立强
  • 1篇白晓明
  • 1篇张建

传媒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多发性线状汗孔角化症被引量:1
2020年
患儿女,1岁9个月。因右下肢、右下腹褐色斑疹伴瘙痒3个月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右大腿、右下腹出现多数淡褐色、淡红褐色斑疹,呈条带状,长度约2~10cm,边界尚清,但皮疹迅速逐渐增多、融合扩大,皮疹未超过身体中线。伴瘙痒,常搔抓,无其他不适。门诊诊断"线状苔藓?线状银屑病?线状扁平苔藓?疣状痣?"。患儿平素健康,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患者。
任发亮陈光华刘励方晓倪思利侯倩王华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儿童
406例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胃镜检查特征及营养状况。   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06名儿童临床病史、胃镜检查结果及人体测量资料。分析总结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特征。参照世...
陈光华
关键词:胃镜检查阳性检出率儿童营养状况儿童慢性胃炎慢性腹痛
表皮痣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儿男,3个月,心律不齐3个月,抽搐5次。生长发育落后,面容特殊,右侧眼球、眼睑异常。头顶、枕部及右侧额面部条带状分布黄色斑块。心脏听诊律不齐。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异常。脑电图异常,脑MRI提示多处结构异常。诊断:表皮痣综合征。
陈光华任发亮
关键词:表皮痣综合征多系统损害
新生儿Omenn综合征被引量:2
2019年
报告1例新生儿Omenn综合征。患儿女,16 d。全身潮红伴脱屑15 d。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浸润、潮红。腹部膨隆,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B淋巴细胞缺如;血清IgG、IgA、IgM极低,IgE显著升高。骨髓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诊断:Omenn综合征。
任发亮刘励陈光华白晓明蒋金秋谭琦王华
关键词:新生儿
胃镜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儿童临床特征与营养状况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疾病的6~18岁儿童的临床表现、胃镜结果与营养状况关系。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格生长指标(身高和体重),分析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结果,参照WHO2007年制定的"儿童生长标准"评价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疾病儿童的营养状况。结果研究期间431例儿童行胃镜检查,排除资料不完整者25例,406例(94.2%)进入分析,其中6~12岁313例,~18岁93例。①244例以慢性反复性腹痛为主诉,病程多在1年以上;急性腹痛就诊59例,以进食后早饱、食欲不振就诊40例;以进食后恶心、呕吐就诊15例。②389/406例(95.8%)胃镜检查结果异常,其中73.3%(285例)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食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8例(20.1%)、11例(2.8%)和8例(2.1%)。③389例胃镜检查结果异常儿童BMI呈偏态分布;胃部病变、十二指肠病变、食管病变儿童BMI
陈光华黎海芪
关键词:胃镜检查学龄儿童青少年消化道疾病营养状况
15例儿童毛发领圈征临床特征及意义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毛发领圈征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毛发领圈征患儿,对15例资料齐全者的皮损形态、分布、数量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皮损中央表现为圆形囊性病变或略微凹陷的萎缩性斑片或斑块,表面缺少毛发,13例患者皮损被浓密、粗长的毛发包绕。9例皮损分布于头顶叶区域,其他分布于枕部或颞部。14例为单发病灶,仅1例为多发病灶。6例合并鲜红斑痣。11例脑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2例异常,其中1例有潜在颅骨缺损、脑组织膨出,另1例发现颅板外囊性改变。4例行脑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毛发领圈征皮损形态多样,大部分为单发病灶,好发于顶叶区域,常合并有鲜红斑痣。该体征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陈光华任发亮谭琦王华
关键词:毛发疾病皮肤表现
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消化系统疾病教学模式探讨
2022年
临床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科学,掌握难度大,临床医学课程的授课及学生的掌握均有难度。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医学院校及承担教学工作的各大附属医院均在不断地探索及优化教学模式。美国医学院校协会提出“以器官系统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课程的理论,收到大家的认可,因此重庆医科大学进行了器官系统教学改革,建立了“从基础到临床”全线贯通的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整合课程体系。在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课程的导向下,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课程打破传统的分散的教学方式,将碎片式教学整合起来,从器官发育到疾病,建立连贯的教学模式,实现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整合。重庆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也根据此课程体系进行了临床分科及教学改革,提出“疾病中心制”,充分体现出临床学科交叉、诊疗思维整体化的优势,很大程度提高学生掌握临床知识及转化、应用临床知识的能力。
陈光华晏佳
关键词:器官系统整合课程
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2018年
患儿女,13岁。躯干左侧带状褐色斑片7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左侧可见两条沿Blaschko线分布呈倒"S"形的淡红褐色萎缩性带状斑片。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中央部分轻度萎缩变薄,基底层黑素增加。诊断: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任发亮谭琦甘立强陈光华方晓侯倩王华
关键词:MOULIN儿童
遗传性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2024年
报告1例遗传性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男,12岁6个月,因口周、臀部反复红斑12年,加重2个月入院。父母系近亲结婚,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周、鼻周、肛周、四肢关节部位皮炎改变,伴随腹泻、脱发及生长发育迟缓。皮肤科检查:头发、眉毛、腋毛完全脱落;口周、鼻周、眼周、腹股沟、臀部、膝肘关节伸侧、腕踝关节、手足部及指趾间见大片边界清楚红斑、斑块,部分附有黄褐色脂溢性厚痂,见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恶臭。实验室检查:血锌4.2μmol/L;碱性磷酸酶11 U/L。患儿及其父母基因检测结果均示:SLC39A4基因exon1纯合缺失。诊断:遗传性肠病性肢端皮炎。治疗:入院后予补锌、抗感染等治疗10 d后,患者腹泻症状好转,皮疹逐渐干涸结痂。复查血锌8.7μmol/L;碱性磷酸酶78 U/L。出院后嘱继续补锌治疗,随访1个月,患儿头皮、眉弓出现较多新生毛发,原有皮疹基本消退,皮损愈合,遗留色素沉着。
李纪兵陈光华蒋金秋李红梅钱华罗晓燕
关键词:肠病性肢端皮炎遗传性
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维生素D制剂的使用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同步增加,早期补充维生素D可能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也较高,多数学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与过敏性疾病流行相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参与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反应,如抑制Th1细胞、树突细胞发育及Th2细胞分化,参与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完整性,但无证据表明维生素D过量或缺乏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陈光华黎海芪
关键词:维生素D过敏性疾病T细胞树突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