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泉

作品数:16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水稻
  • 4篇叶色
  • 4篇栽培
  • 3篇稻田
  • 3篇多光谱扫描
  • 2篇栽培措施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冠层
  • 2篇光谱
  • 1篇大运河
  • 1篇稻田甲烷
  • 1篇稻田养殖
  • 1篇冬小麦
  • 1篇氧化碳
  • 1篇氧化亚氮
  • 1篇氧化亚氮排放
  • 1篇养殖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地面调查

机构

  • 16篇江苏省农业科...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作者

  • 16篇陈玉泉
  • 5篇王延颐
  • 4篇孙玲
  • 3篇陈书涛
  • 3篇黄耀
  • 3篇郑循华
  • 3篇刘羽
  • 2篇季耿善
  • 2篇李秉柏
  • 2篇杨静
  • 1篇邹建文
  • 1篇马金福
  • 1篇傅寿仲
  • 1篇王跃思
  • 1篇吕忠进
  • 1篇傅江
  • 1篇傅江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环境遥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全国农业遥感...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冠层叶色变化节奏及其与栽培措施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以美制光谱辐射计EXOTECH100BX的光谱指标,定量地监测到冬小麦扬麦158冠层叶色“三黑三黄”的变化节奏:出苗至分蘖末期为“第一黑”,拔节期至孕穗期为“第二黑”,始穗期至灌浆初期为“第三黑”;分蘖末期至拔节期为“第一黄”,孕穗期至始穗期为“第二黄”,灌浆初期至成熟为“第三黄”。经过长期栽培试验,人们的栽培措施与冬小麦冠层叶色变化节奏已基本统一。
陈玉泉李秉柏陈书涛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技术
群叶光照度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0年
一、材料与方法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群体光分布的特点,本试验选用了赣化2号和汕优3号两个杂交稻组合,分两个播栽期,第一期1983年4月20日播种,5月25日移栽;第二期1983年5月10日播种,6月14日移栽。每亩施肥量折合纯氮为11.5公斤。自移栽之日起,每两星期测定一次光强、株型、叶面积和干物重。光强测定时间选为上午10:30至11:30(夏时制),测定时要求天气晴朗,测定部位距离地面10厘米。光强测定仪器为GX-1型棍式照度计。
陈玉泉王延颐
关键词:水稻栽培杂交稻
种植不同作物对农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21
2007年
以种植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和水稻(Oryzasativa)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6~10月系统观测了N2O和CH4的排放、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因子。玉米和水稻分别施化肥氮300kg·hm^-2,大豆未施氮肥。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类型对农田N2O和CH4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玉米系统、土壤-大豆系统和土壤-水稻系统的N2O季节性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20.5±57.6、338.0±7.5和238.8±13.6μg·m^-2·h^-1(N2O)。种植作物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N2O排放,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的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64.2±11.7和163.7±10.5μg·m^-2·h^-1(N2O)。土壤-玉米系统、土壤-水稻系统、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N2O排放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统计相关,但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随作物绿叶干重的增加而指数增加,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无统计相关,由大豆作物自身氮代谢所产生的N2O-N季节总量约为6.2kg·hm^-2(N)。土壤-水稻系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7±0.1mg·m^-2·h^-1(CH4),烤田抑制了稻田CH4的排放。烤田前影响稻田CH4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水稻生物量,烤田后的浅水灌溉及湿润灌溉阶段的CH4排放与土壤温度和水稻生物量无关。本研究未观测到旱作农田有吸收CH4的现象。
陈书涛黄耀郑循华陈玉泉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水稻冠层叶色日变化节奏的光谱监测
1998年
1991年8月21日,在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网室,以美制EXOTECH100BX光谱辐射计监测水稻冠层叶色日变化结果表明,水稻汕优63齐穗期冠层叶色显示出“二黑二黄”的变化节奏:8∶00~10∶00,随着太阳辐射光强的逐渐增强,冠层叶色逐渐加深,出现“第一黑”;10∶00~12∶00,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强,叶色逐渐褪淡,出现“第一黄”;12∶00~15∶00,随着光强的减弱,叶色逐渐加深,出现“第二黑”;15∶00~17∶00,随着光强的继续减弱,叶色逐渐褪淡,出现“第二黄”
陈玉泉李秉柏
关键词:水稻叶色
苏南大运河水体反射光谱与污染参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用野外光谱仪与航摄同步对苏南大运河水体进行水质测定的17个同步采样断面进行光谱测试,以TM波段与水体有机污染参数DO、COD_(Mn)、BOD_5、NH_3-N、NO_2-N、石油类和有机污染综合评价A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反射光谱与有机污染参数高度相关,并以A值、BOD_5、DO、COD_(Mn)对R、TM_2,TM_1的贡献最大,为水遥感研究、解译、分类和水质遥感定最分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傅江季耿善杨静陈玉泉
关键词:水污染反射光谱
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_2净交换估算被引量:33
2004年
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3)NPP中根际沉积碳的估算.基于对地-气系统碳交换过程的理解,利用2001和2002年南京地区稻田CO2排放的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和生物要素的测定,估算了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净交换.结果表明,两年间南京稻田NEE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稻移栽后3周内表现为碳净排放或弱的净固定,其后碳净固定逐渐增加,较高的净固定出现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后逐步下降.2001和2002年的日平均碳净通量分别为-6.06和-7.95 gC·m-2,与Campbell等人采用波文比法测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稻田CO2净通量值接近,且两地的NEE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烤田期和其后两周淹水期的平均净通量估算结果与日本Miyata等人采用涡度相关法在类似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基于静态喑箱法估算的NEE与采用波文比法及涡度相关法测定的NEE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邹建文黄耀郑循华王跃思陈玉泉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碳循环
利用“TM”影象进行大宗作物监测
俞纯绅陈玉泉
关键词:遥感地面调查卫星像片遥感光谱段物候期播种面积
水稻本田期冠层叶色变化节奏的光谱监测被引量:5
1996年
以Exotech100BX光谱辐射计对不同类型水稻材料无肥处理本田期的监测结果表明,晚熟类型材料武育粳2号,冠层叶色显示出“三黑三黄”的变化节奏。“三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分蘖末期,枝梗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至始穗期;“三黄”出现的时间是:分蘖末期至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始穗至灌浆期。中熟类型材料汕优63,冠层叶色显示出“二黑二黄”的变化节奏。“二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颖花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至始穗期:“二黄”出现的时间是:颖花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始穗至灌浆期。早熟类型材料亚优2号,冠层叶色显示出“一黑一黄”的变化节奏。“一黑”出现的时间是:移栽至颖花分化期;“一黄”出现的时间是:颖花分化期至灌浆期。
陈玉泉王延颐孙玲刘羽
关键词:水稻多光谱扫描叶色冠层
稻田甲烷的产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的机理及其与土壤质地、耕作、栽培措施和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陈玉泉
关键词:稻田甲烷产生土壤耕作栽培措施
轮作制度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驱动因子被引量:56
2005年
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18.5±0.7)kgN·ha-1;大豆(不施氮)-小麦(施氮)处理次之,为(13.2±0.4)kgN·ha-1;水稻(施氮)-小麦(施氮)轮作最低,为(11.7±0.7)kgN·ha-1,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相对于耕翻处理,稻茬麦田播前免耕在冬前促进了N2O排放(P<0.001),但并未增加季节性排放总量(P>0.1)。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田N2O通量的自然对数值(y)与土壤温度(T)、湿度(W)和叶面积指数(L)的关系可用逐步回归方程y=a·W+b·T+c·L+d表示(a、b、c、d为回归系数),其中玉米田y与L关系不明显,c值为0;大豆田y与W、T关系不显著,a=0,b=0;灌溉稻田a值为0,且y与L关系不明显。大豆、水稻、小麦田N2O通量均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而玉米田不存在类似关系。
陈书涛黄耀郑循华陈玉泉
关键词:氧化亚氮轮作制度叶面积指数氧化亚氮排放农田N2O排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