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玮

作品数:35 被引量:14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慢性
  • 11篇肝炎
  • 10篇衰竭
  • 10篇中医
  • 7篇重型
  • 7篇重型肝炎
  • 7篇功能衰竭
  • 7篇肝功
  • 7篇肝功能
  • 7篇肝功能衰竭
  • 6篇乙型
  • 6篇中医证
  • 6篇慢性肝
  • 5篇证型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5篇中医证型
  • 5篇慢性肝功能衰...
  • 5篇慢性乙型
  • 4篇证候

机构

  • 21篇福州市传染病...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作者

  • 35篇陈玮
  • 20篇李芹
  • 11篇刘政芳
  • 11篇林恢
  • 7篇潘晨
  • 6篇林太杰
  • 4篇林明华
  • 3篇高海兵
  • 3篇张良宏
  • 3篇姚履枫
  • 3篇郑玲
  • 2篇陈雅红
  • 2篇黄爱琼
  • 2篇苏泉妹
  • 2篇原津津
  • 2篇张平
  • 2篇叶寒辉
  • 1篇孙家敏
  • 1篇应敏刚
  • 1篇张元芬

传媒

  • 3篇福建中医药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糖尿病新世界
  • 2篇第三届中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院
  • 1篇肝博士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世界中联第五...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所致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93例HBV感染并经活检证实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指标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比值(rPA)、肺动脉收缩压值(PASP)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恩替卡韦治疗HBV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2年,其中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19例,POPH组与非POPH组治疗前后,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PH合并难治性腹水及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组主肺动脉内径、升主动脉内径、rPA、PASP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未明显减少难治性腹水的发病率。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与POPH的发生发展无显著相关性;肝硬化基础上出现难治性腹水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后POPH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林太杰高海兵张平陈玮林明华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门脉性肺动脉高压难治性腹水恩替卡韦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发展报告
2015年
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理论及临床实践在肝病临床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报告简要回顾和总结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潘晨潘晨郑铃陈玮王小众吴宽裕李芹潘兴南王小众孙家敏林明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定位
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CCM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危重病(CCM)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的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C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临床指标、低血糖发生率、总体护理效果与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注射量、CCM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胰岛素监控CCM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陈玮周贵萍
关键词:CCM高血糖
慢性重型肝炎120例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进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0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李芹张良宏刘政芳陈玮
关键词:中医证候
文献传递
HIV/AIDS合并感染时中西医结合辨治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选择性攻击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其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此综合征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于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长(数月至十多年不等,平均约8 a),病毒变异性强,因此在防治AIDS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陈玮李芹叶寒辉原津津王争武黄爱琼陈雅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长期传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FCM法检测终末期细胞衰老与凋亡情况,秋水仙碱处理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后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表型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P10-hUC-MSC与P1-hUC-MSC的表型相似,表现为CD45、CD34、HLA-DR表达阴性而CD105、CD90阳性率≥95%。终末期的P1-hUC-MSC和P10-hUC-MSC均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和早期凋亡特征,细胞染色体核型一致且保持稳定,未发生转化现象。P1-、P10-hUC-MSC在体外都可被诱导分化成脂肪、成骨细胞。P10-hUC-MSC与PBMC以1∶1混合培养7 d后,可显著上调CD4^(+)/CD8^(+)T细胞比值、CD4^(+)Treg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均P<0.01)。结论:长期传代的P10-hUC-MSC仍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这为最大限度发挥hUC-MSC的临床放疗损伤修复与预防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和指导。
黄丽洁谢云青林晓为陈玮郑秋红应敏刚
关键词:细胞特性多向分化免疫调节
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谈肝硬化腹水的辨治
陈玮
慢性重型肝炎120例中医证型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我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为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0例,进行症状、体征、舌脉的症状辨识。分析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阻、脾虚湿阻、瘀血阻络、热毒炽盛、痰浊内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结论慢性重型肝炎证候以湿热、气滞、血瘀为主,中医辨证论治当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为法。
李芹张良宏刘政芳陈玮
关键词:中医证候病例分析
人才素质模型在中医药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在引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的人才素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在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人才素质模型在中医药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模型,并就其应用的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中医药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若干着力点。
林太杰陈玮郑玲李芹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辨证虚实属性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虚实属性归类,分析其与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肝衰竭诊疗指南》,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统计肝功能等指标,分析其与中医虚实辨证属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00例中,各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②实证与虚证相比,年龄、TBIL、DBIL、ALB、ALT、AST、GGT及CHE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AFP、TP、PT、PTA、K+、Na+及C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以实证为主,慢性肝衰竭以虚证为主。②中医虚实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与凝血功能、电解质、HBVDNA无明显相关。
陈玮刘政芳林恢姚履枫潘晨李芹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中医诊断学辨证分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