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 作品数:12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自然因素对宋金元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宋金元时期,温病理论较隋唐以前有了明显发展,影响宋金元时期温病发生以及温病理论发展的自然因素,包括重大灾害、水系的变化、气候的变化、植被的破坏以及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等方面。由于灾害发生逐渐频繁,河流的决口、改道增多,气候的冷热变化迅速,传染性疾病的不断传入,宋金元时期我国的温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范围扩大,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众多医家潜心研究在温病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到元朝末年,已经基本冲破了伤寒的框架。
- 陈磊陈磊李海燕
- 关键词:自然因素温病理论灾害植被破坏
- 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法对于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共同内科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2周后观察微栓子数目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微栓子数目观察,治疗组(12.725±4.176)个和对照组(15.025±6.049)个明显减少,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9.201分±4.937分vs 9.450分±4.668分,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数目,可能因此改善患者最终疗效。
- 吴海波张云云陈磊王晔龙燮甄晓敏
- 关键词:微栓子益气活血中药随机对照试验
- 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干预脑内微小病变及预防脑梗死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以脑内微小病变为脑梗死治未病的客观依据,研究中药干预脑内微小病变,进而预防脑梗死发病的效果,同时观察中药对脑梗死相关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300例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内多发微小病变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阿司匹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0例;中药组予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阴性对照组不使用相关治疗药物。定期随访各组脑内微小病变、相关危险因子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中药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时组间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64.56%、48.19%、42.86%;组间脑内微小病变疗效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分别为2例、6例和9例;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减少微小病变的数量,预防脑梗死发生,并可有效干预血管性危险因素。
- 曲红张玉倩赵小英汪涛陈磊周蔓蔓
-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药疗法桂枝茯苓丸地龙
- 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汤加减的汤药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ISI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涤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 陈磊汪涛
- 关键词:脑梗死胰岛素抵抗涤痰汤
- 不同中医证型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19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经络患者入选,判定中医证型,并调研其危险因素,入院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测定疾病状态,观察2周和3个月的NIHSS、BI、MRS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脑卒中患者各危险因素的伴发率、脑卒中亚型的分布、入院时MMSE、NIHSS、BI、MR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期间NIHSS的减分值、入院后3个月期间BI的增分值和MRS≤3患者的增加例数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证为主的中医证型NIHSS、BI、MRS优于虚证为主的中医证型。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中经络患者的近期预后不同。
- 程峥青杜程昊张云云陈磊陈曦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预后
- 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的影响,初探涤痰汤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汤加减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GMP-140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P-140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涤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降低GMP-140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状态有关。
- 陈磊汪涛张云云甄晓敏
- 关键词:脑梗死痰证涤痰汤GMP-140
- PBL结合案例教学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1
- 2016年
- 为加深医学生对神经科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本科临床实习中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临床带教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本文介绍了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以及我们在应用中的思考。
- 陈磊周洋吴海波张云云
- 关键词: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神经内科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结合痰瘀同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安宫牛黄丸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3组,各20例。治疗1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氯吡格雷应用标准剂量;治疗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3组在治疗2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剂量加倍应用,同时联合安宫牛黄丸;3组疗程均为7 d。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CSS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组CSS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0.05);且治疗3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量加倍氯吡格雷结合痰瘀同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症状。
- 陈磊
- 关键词:氯吡格雷痰瘀同治安宫牛黄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胰岛素敏感指数
- 地龙加桂枝茯苓丸干预脑梗死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脑内微小病变为中风治未病的客观依据,观察中药干预脑梗死发病的效果。方法以120例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的基底节上部存在Ⅱ型(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等信号)和Ⅲ型(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低信号)的多发微小病变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地龙加桂枝茯苓丸)、阿司匹林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40例;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时间不少于3个月;随访各组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120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400.69±207.60)天,最长随访822d,至截点各组均无死亡病例;中药治疗组无脑梗死发病病例,其中4例复查头颅MRI,微小病变无变化;阿司匹林对照组脑梗死发病1例;阴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病5例。中药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可以控制脑内微小病变,进而预防脑梗死发生。
- 曲红周蔓蔓汪涛陈磊丁永生钟萍韩伏莅吴丹红吴坚殷善叶
-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药疗法桂枝茯苓丸地龙
- 微格教学在神经内科专科体格检查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探讨微格教学在神经内科专科体格检查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对初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采用该方法教学,并与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习25天左右时,两组学生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能力均较实习前有所提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同时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持肯定态度。
- 甄晓敏张云云吴海波陈磊龙燮马洁
- 关键词:微格教学神经内科临床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