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代谢组学研究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提取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 目的 应用不同抑郁症动物模型评价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提取物(FFCGF)的抗抑郁作用;通过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抑郁症模型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讨FFCGF抗抑郁的...
- 刘欢陈磊郑晓芬田俊生秦雪梅
- 关键词:代谢组学抑郁症核磁共振
- 代谢组学研究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2
- 2014年
- 采用小鼠悬尾试验(TST)、强迫游泳试验(FST)以及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评价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2提取物(FFCGF)的抗抑郁作用;采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探讨FFCGF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大鼠进行为期28 d的CUMS程序造模,药物干预28 d,与CUMS造模同时进行,造模过程中观察大鼠体重、糖水偏爱、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的变化,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尿液,应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FFCGF能明显减少小鼠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的不动时间,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体重、糖水偏爱、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说明FFCGF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空白组和模型组能明显区分,CUMS模型大鼠尿液中甘氨酸和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醋酸、琥珀酸、2-氧化戊二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FFCGF能够明显调节CUMS程序引起的6种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使其恢复正常。FFCGF可能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发挥抗抑郁作用。
- 陈磊郑晓芬高晓霞周玉枝郭晓擎田俊生秦雪梅
- 关键词:代谢组学抑郁症核磁共振
- 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用肠杆菌的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抑郁模型大鼠及逍遥散干预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逍遥散组。复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造模3周恢复1周后无菌收集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利用ERIC-PCR技术比较肠道不同部位菌群多态性结构,分析抑郁模型大鼠及逍遥散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CUMS模型复制成功;ERIC-PCR、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大鼠盲肠菌群结构失调,而氟西汀和逍遥散均有良好恢复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肠道菌群ERIC-PCR分析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验证,发现CUMS能够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其中盲肠菌群结构的变化最为显著,而逍遥散具有扶持正常菌群生长和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本文为逍遥散抗抑郁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刘欢陈磊孙海峰秦雪梅田俊生
- 关键词:逍遥散抑郁ERIC-PCR盲肠肠道菌群
- 基于1H-NMR指纹图谱研究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抑郁谱效关系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为了阐明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XYE-E)的活性成分与小鼠悬尾试验(TST)和强迫游泳试验(FST)不动时间的相关性,表征逍遥散的抗抑郁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强迫引入回归分析方法将1H-NMR图谱中各组分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小鼠TST和FST不动时间数据相关联。结果:逍遥散提取物1H-NMR图谱中共指认出14种化学成分,其中确定与药效有较强相关性的化学物质有8个,分别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E,柴胡皂苷F,柴胡皂苷G,柴胡皂苷b2,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Ⅱ。结论:本研究发现与XYE-E抗抑郁药效密切相关的物质主要是柴胡皂苷。
- 郑晓芬陈磊秦雪梅田俊生
- 关键词:谱效关系强迫游泳试验
- 基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的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了阐明复方柴归方的抗抑郁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考察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将SD大鼠进行为期28 d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造模同时给予复方柴归方干预,实验期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A)以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相关的代表性激素浓度。并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复方柴归方能明显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行为活动,回调CUMS引起血清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睾酮(TESTO)浓度的降低,并且调节造模引起的内源性代谢产物乳酸、α-葡萄糖、胆碱、N-乙酰糖蛋白、氧化三甲胺、亮氨酸含量变化,使其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关联分析发现HPTA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胆碱代谢均有一定联系,HPAA与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而HPGA与糖代谢有关。表明复方柴归方抗抑郁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以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胆碱代谢等途径的调控。
- 陈磊刘欢陈建丽高晓霞周玉枝田俊生秦雪梅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内分泌激素代谢组学核磁共振
- 补中益气汤干预脾虚证模型大鼠脾1 H-NMR代谢组学机制
-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脾虚证模型大鼠脾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生药量...
- 陈磊向欢邢婕田俊生秦雪梅
-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脾虚证代谢组学
- 补中益气汤干预脾虚证模型大鼠脾脏1HNMR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被引量:18
- 2014年
- 应用核磁共振(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脾虚证模型大鼠脾脏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采用大黄灌胃、负荷游泳及隔日禁食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脾虚模型,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大鼠体质量以及行为活动的影响。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改善脾虚证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和行为活动(P<0.05、0.01)。PLS-DA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能明显降低脾虚证模型大鼠脾脏中的乳酸、牛磺酸、次黄嘌呤的含量;升高谷氨酸、鲨肌醇的含量(P<0.01),使之趋向正常。本研究为脾虚证的发病机制及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陈磊向欢邢婕田俊生秦雪梅杜冠华
-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脾虚证代谢组学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