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 作品数:24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4例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不同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男13例,女11例;胸椎后凸Cobb角为19°~95°,平均34.00°±17.97°.CT或MRI显示均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情况、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恢复、后凸Cobb角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率。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29±6.2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29.16±37.37)min,平均失血量(435.41±127.24)mL.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20.83°±13.34°,与术后比较丢失3.08°±1.29°.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内红细胞沉降率(ESR)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率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的优势,用于临床治疗胸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
- 文磊关宏刚曹正霖陈超霍智铭邓再冲
- 关键词:胸椎结核后路后凸畸形内固定
- “站没站相”,找准病因纠体态
- 2023年
- 完成对体态的粗略观测后,您是否想进一步了解,身体具体是哪里“歪”,导致自己“站没站相”?事实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处或几处部位的肌肉、骨骼问题,很可能导致整体气质不佳。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公共场合保持一定的仪态,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礼仪之一。但当刻意去调整站姿,却还是没有“站相”时,或是提示你的身体存在健康问题。尤其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应引起重视。
- 陈超
- 关键词:公共场合生长发育期仪态基本礼仪体态
- IsoC-3D计算机导航结合MastQuadrant通道管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IsoC-3D计算机导航下结合MastQuadrant通道管微创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IsoC-3D计算机导航下经皮椎弓根内内固定结合MastQuadrant通道管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6~72岁,平均50.2岁。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18例(85.7%)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ODI评分术前(49.6±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7.2±9.2)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腿痛VAS评分术前(75.2±10.0)分,末次随访时下降至(12.2±11.8)分(P<0.01)。腰痛VAS评分从术前(59.9±17.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16.6±11.5)分(P<0.01)。16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结论: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术式,MastQuadrant通道管在显微镜及目视下进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同时结合三维导航系统技术快速辅助下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临床疗效良好,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关宏刚王刚霍智铭沈源彬陈超梁亮科
-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腰椎脊柱融合术
-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_(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评价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2例获平均20(6-40)个月随访。术后颈痛均得到明显缓解,6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所有椎间植骨得到融合。末次随访VAS评分、枢椎成角及枢椎移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未经特殊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满足绝大多数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治疗要求。
- 王刚禤天航曹正霖关宏刚霍智铭肖隆艺陈超付忠泉梁亮科沈源彬
- 关键词: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
- 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脊髓神经损伤恢复优良率为86.57%;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76.12%,术后9个月融合率为86.57%,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2.54%。结论: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植入手术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隙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有固定简单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以早期活动、损伤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陈超关宏刚陈苑妮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入的10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及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各5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 霍智铭关宏刚陈超王刚曹正霖
-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COBB
- 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分别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术后采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病例无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评价参考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后外侧入路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优于后内侧入路观察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治疗中,显露清晰,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有效治疗手段。
- 陈超区杏枝关宏刚
-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疗效比较
- 经皮内镜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对照组患者接受椎板开窗内固定融合术(PLIF),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腿痛VAS、背痛VAS评分及改良型MacNab标准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腿痛VAS、改良MacNab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背痛VA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PELD与PLIF均是治疗重度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前者治疗该病更具微创性,术后腰痛症状出现几率更少。
- 梁亮科禤天航曹正霖关宏刚王鹏霍智铭陈超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度肥胖内固定融合术微创手术
- 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骨外科收治的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骨水泥黏度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低黏度骨水泥组10例、高黏度骨水泥组10例、高黏度骨水泥改良组10例。观察3组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伤椎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情况。结果高黏度骨水泥改良组VAS、ODI评分、Cobb角与低黏度骨水泥组、高黏度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和高黏度骨水泥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谢宝强陈庆陈超张应鹏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 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临床表现为颈痛11例,双肩以下痛觉减退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3例,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1例,左下肢肌力4级1例。
- 曹正霖关宏刚付忠泉王刚霍智铭肖隆艺梁亮科陈超沈源彬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寰枢椎融合术后弓陈旧性齿状突骨折自体髂骨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