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于祥

作品数:37 被引量:58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9篇土壤
  • 8篇地质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5篇岩溶
  • 5篇太湖
  • 4篇污染
  • 4篇变质
  • 3篇底泥
  • 3篇地球化学研究
  • 3篇岩溶作用
  • 3篇土壤碳
  • 3篇资源调查
  • 3篇资源调查研究
  • 3篇旅游
  • 3篇旅游地
  • 3篇旅游地学
  • 3篇金属矿
  • 3篇变质带
  • 2篇地质学

机构

  • 23篇南京地质矿产...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浙江省第九地...

作者

  • 37篇陶于祥
  • 9篇袁旭音
  • 8篇孙玉华
  • 7篇潘根兴
  • 7篇许乃政
  • 5篇刘德辉
  • 5篇谢鸿森
  • 4篇陶奎元
  • 3篇沈加林
  • 3篇季峻峰
  • 3篇毛建仁
  • 3篇姜月华
  • 3篇邢光福
  • 3篇王润华
  • 3篇陈骏
  • 3篇杨祝良
  • 2篇王爱华
  • 2篇何师意
  • 2篇颜文
  • 2篇赵宇

传媒

  • 9篇火山地质与矿...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土壤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地质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上海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造成因矿物学及其研究意义
1993年
通过矿物研究构造乃是矿物学的新课题之一。随着构造地球化学的提出和发展,显微、超显微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构造成因矿物学提出的主客观条件当然也日趋成熟。 1、构造成因矿物学的科学依据: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矿物(尤其是主造岩矿物)中含有丰富多彩的构造信息。如随着温度和应变率的降低,石英的位错滑移从底面(a)转变为柱面(c)方向;在10.7~15.4GPa压力下,晶质的Ca(OH)2(羟钙石)转化为玻璃质,松压过程中(3.6~5.1GPa)玻璃质转化为晶质;上地幔的剪切软化作用产生镁橄榄石的变型体——
陶于祥颜文
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及其与岩溶作用的关系──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9
1998年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陶于祥潘根兴孙玉华滕永忠韩富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CO2岩溶作用
岩溶系统土壤吸释CO_2作用及其环境意义──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1
1998年
野外监测土壤CO2释放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量晴天高于雨天;洼地、垭口土壤CO2释放量高于坡地土壤CO2释放量;试验场土壤CO2年释放量在1057.8t(1.763kgm-2),与552.6t(0,921kgm-2)之间,估算值为810.0t(1.35kgm-2)。野外溶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场岩上作用过程年吸收CO2量为13.08t;岩溶系统年吸收CO2量为61.73t。土壤是温室气体(CO2)的重要贡献者,岩、土、水系统是环境变化的缓冲系统,植树造林(石山改造)是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决定性举措。
陶于祥潘根兴刘德辉孙玉华
关键词:岩溶系统土壤二氧化碳环境效应
福建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及演化浅析被引量:6
1997年
据变质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分析,福建省存在太古代—晚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此间深大断裂均有活动并控制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本区在早元古代形成华夏古陆雏型,中元古代构造活动相对和缓,晚元古代该古陆大规模增生。
陶于祥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构造
开展系统旅游地资源调查研究对构筑江苏省大旅游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分析了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旅游大省的江苏省旅游业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与隐患,以及它们对旅游业的危害,提出当务之急是必须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旅游地学资源大调查,以科学理论与手段,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其处理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远景...
邢光福沈加林杨祝良陶于祥陶奎元
关键词:旅游地学资源
地质流体与构造运动被引量:17
1994年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地质流体与岩石应变、微观裂隙开合,宏观(中等规模)褶皱、断裂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今后尚须加强中型构造运动过程中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差异应力作用下水岩地球化学及其模拟实验、流体与灾害构造(泥石流、滑坡等)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陶于祥谢鸿森
关键词:地质流体
土壤化学场对桂林地区表层岩溶的影响——野外监测与实验室模拟被引量:17
2000年
以桂林附近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试验场为基点研究了土壤化学条件对岩溶的影响 ,分别用砂滤管法、便捷式 pH计及CO2 浓度计及水化学简易测定在野外监测了岩石试片的溶解 ,土壤覆盖条件下土壤及岩溶水pH、CO2 浓度及HCO-3 浓度。用淋溶柱法实验室模拟了不同土壤覆盖下岩石试片的溶解。对岩溶系统中植物—凋落物—土壤有机质—土壤CO2 —岩溶水HCO-3 —钙华—岩石的13 C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pH、土壤有机质 (由此影响CO2 浓度 )及Ca2 + 饱和度构成影响岩溶活动的土壤化学场。岩溶水HCO-3 和钙华CaCO3 中的C与土壤CO2 —C密切相关。因此 ,岩溶过程涉及土壤发生性碳的作用 ,它通过大气—植物—有机质—土壤CO2 —岩溶水HCO-3 而在系统中转移 ,岩溶水文地球化学流中存在土壤Ca2 + 与岩溶水的界面交换。据此提出了研究区表层岩溶碳转移模式。
潘根兴腾永忠陶于祥孙玉华何师意张美良
关键词:表层岩溶
有关中国东南沿海土地资源调查研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00年
我国东南沿海土地资源可分为五大类、四大区。过去 ,中国东南沿海土地利用与调查存在的问题有 :耕地面积锐减 ,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土地质量退化 (水土流失、滨海土壤盐渍化 ,水稻土潜育化及次生潜育化 ,土地污染严重等 ) ,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有待更新。新一轮国土资源综合调查 (1:2 5万 )的内容有 :成土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现状与发展态势 ,土地适宜性 ,土壤化学等 ;专项调查 (1:5万 )的内容有 :盐渍土 ,侵蚀土 (水土流失 ) ,土壤环境质量 ,农业土壤地质等。重点研究内容应为 :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地灾害的防治 ;盐土改良、滩涂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及其应用 ;矿集区土壤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其恢复整治对策 ;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岩土水生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机理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布、演化监 (预 )测系统等。最后 ,作者还对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案作了初步的论述。
陶于祥郭坤一毛建仁
关键词:土地资源东南沿海
浙江湖州及邻区地貌与环境地质问题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浙江湖州及邻区地貌总体特征是以平原为主 ,丘陵次之。本文在讨论了影响区域地貌发育因素的基础上 ,对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次级地貌单元进行了划分并作了总结。详细分析了区内不同地貌单元下存在的原生和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出现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指出原生地质 -地貌条件下区域环境地质问题 (如地壳稳定性、软土地基、地下水水质、土壤渍害、水土流失等 ) ,大多对人类社会影响不大或者已经有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但是 ,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 ,人为的或人工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则越来越严重 ,如平原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的地面沉降 ,丘陵区由于开采石矿引起的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姜月华郑善喜张德宝袁旭音王润华王爱华兰善先陶于祥沈辉黎强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貌
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及整治对策被引量:46
2001年
金属矿床开采 ,一方面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对土水生态环境释放重金属和酸性废水而破坏自然环境。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源于金属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氧化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和SO4 2 -,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氧化还释放出Fe2 +、Fe3+和H+,铁 (Fe2 +、Fe3+)的存在和pH值的降低大大加速金属硫化物的分解和重金属元素的沉淀。铁氧化细菌的活动可以提高或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 ,加速重金属的水解和沉淀。铁作为普遍存在的元素 ,其地球化学行为影响着金属硫化物氧化的程度和速度 ;铁作为主要的次生沉淀矿物 ,其承载矿物主导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沉淀。本文介绍了碱性物质中和、湿地处理系统、覆盖隔离技术等一系列已成功地运用于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整治的实用方法 。
许乃政陶于祥高南华
关键词:金属矿山环境污染整治金属硫化物酸性废水铁氧化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