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岚

作品数:31 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5篇雷达
  • 8篇多普勒
  • 6篇多普勒雷达
  • 6篇阵风锋
  • 6篇雷暴
  • 6篇降水
  • 4篇强对流
  • 4篇风场
  • 3篇闪电
  • 3篇双多普勒雷达
  • 3篇双偏振
  • 3篇双偏振雷达
  • 3篇台风
  • 3篇台风降水
  • 3篇天气雷达
  • 3篇气旋
  • 3篇强对流天气
  • 3篇中气旋
  • 3篇回波
  • 3篇急流

机构

  • 31篇上海市气象局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上海市气象信...
  • 1篇上海市防雷中...
  • 1篇上海市气象科...
  • 1篇宁波市气象服...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31篇陶岚
  • 22篇戴建华
  • 12篇陈雷
  • 6篇袁招洪
  • 6篇孙敏
  • 2篇李佰平
  • 2篇杨露华
  • 2篇王智
  • 2篇张吉
  • 2篇漆梁波
  • 2篇王慧
  • 2篇秦虹
  • 2篇尹红萍
  • 1篇曹晓岗
  • 1篇茅懋
  • 1篇马雷鸣
  • 1篇黄晓虹
  • 1篇张乐坚
  • 1篇张春喜
  • 1篇林红

传媒

  • 4篇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峡科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湿强垂直风切变环境下一次夜间弓形回波分析
2012年7月13日夜间-14日凌晨,受一个由单体雷暴合并发展而来的弓形回波的影响,上海出现了15~28mm/h的短时强降水和7-9级雷雨大风天气.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结合青浦、南汇多普勒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并配合中尺...
陶岚袁招洪戴建华
关键词:弓形回波中尺度数值模拟副热带高压
文献传递
2004-2011上海31次雷雨大风过程环境特征分析
本文选取了上海地区2004-2011年共31次雷雨大风个例,依据上下层平流的强度将31次个例共分为高空强冷平流主导型、低空暖平流主导型(暂无典型个例)、冷暖平流都有的混合型以及无冷暖平流或者冷暖平流较小型共4种类型.使用...
陶岚严红梅
关键词:热力不稳定
文献传递
移动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综合应用
本文研究了移动x波段双偏振雷达格式处理、转换和显示技术,开发了移动雷达产品在现有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中(NoCAWS)的显示功能;通过分析2010-2011三次不同类型的天气过程中移动雷达的产品以及对比分析WSR-88...
陶岚
文献传递
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国内针对高架雷暴的研究很少,经常带来预报上的失败,本文利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找到了更为准确预报高架雷暴天气的参考依据和预报着眼点.选取常规天气资料,雷达、闪电资料,T213物理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
张吉陶岚漆梁波
关键词:低空急流逆温层
文献传递
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被引量:79
2012年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单体发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高空强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在飑线前的暖区中,经过由"热岛效应"和海陆风锋共同形成的低空辐合线时明显加强发展;该风暴呈现出"指"状、"楔"状、弱回波区(WER)等超级单体雷达反射率特征,"指"状回波处出现了中气旋的径向速度特征,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回波,通过三体散射长钉多普勒速度发现了大冰雹的下降区和增长区。分析还表明:东北冷涡西南侧横槽南摆导致中空降温,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下降,为冰雹的空中增长提供较好的温度环境条件,较低的0℃层也保证冰雹在空中下落中融化较少。双风廓线仪对比观测表明,超级单体发展的低空风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的正反馈机制。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与飑线主体关系密切,起到类似"箭"与"弓"的引导作用,飑线主体的一部分进入超级单体所遗留下的"冷"区后明显减弱,东侧入海后也逐渐减弱,其余部分仍在发展加强;最终,强风暴逐渐减弱,超级单体特征也开始消失,飑线与之合并形成新的"人"字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新的"弓"形回波带与原回波带相比移动方向发生右偏,因此,飑前超级单体在飑线主体移动和演变的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指示意义。
戴建华陶岚丁杨王元陈雷
关键词:飑线风廓线仪垂直风切变风暴相对螺旋度
COTREC雷达回波外推技术在台风降水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数值预报产品,采用一种改进后的交叉相关法(COTREC)建立丁一种降水临近于预报方法。用该方法对2007年台风“圣帕”一个时段降水过程进行了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交叉相关方法的降水临近预报...
陈雷戴建华陶岚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移动型雷暴阵风锋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文章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双多普勒雷达资料、GFS 3 km分辨率分析场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等,统计分析了上海地区2009-2014年共18次移动型雷暴产生的阵风锋的个例,包括天气背景、温湿环境特征以及阵风锋在雷达图上的特征等。根据阵风锋生成的时段以及与其母体雷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移动型雷暴产生的阵风锋分为两类:(1)一类出现在雷暴发展、成熟阶段,阵风锋通常与雷暴保持一定的距离同向运动,出现阵风锋的雷暴主体通常伴有高悬的后侧人流急流,生命史长达2h以上;(2)另一类出现在雷暴的减弱消亡阶段,出现后即逐渐远离雷暴,出现阵风锋的雷暴主体通常伴有从雷暴系统后侧倾斜向下正好到达雷暴前侧阵风锋处的后侧人流急流。阵风锋出现后,逐渐远离雷暴运动,大部分阵风锋(12个个例)出现在雷暴移动方向的前侧,与雷暴移动同向,少数阵风锋(4个个例)出现在雷暴移动方向的异侧,与雷暴移动不同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阵风锋一方面与雷暴同向移动,不断将其前侧低层的暖湿空气抬升,并沿着阵风锋输送到雷暴中去;另一方面,由于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对后侧人流急流高度的维持起到了关键作用,高悬的后侧人流急流和垂直风切变共同产生的正涡度和冷池产生的负涡度平衡,有利于维持雷暴的发展传播。因此,阵风锋后侧的雷暴持续稳定的发展,并在其后侧可观测到雷暴的新生。第二类阵风锋生成后即逐渐远离雷暴主体,仅以孤立波的形式传播,受经过的环境的影响,其后侧的干冷气流的性质逐渐减弱。与雷暴同向运动的阵风锋切断了暖湿气流向雷暴的输送,不利于雷暴的发展;同时在弱-中等切变和弱-中等对流有效位能的环境中,从雷暴后侧向前侧倾斜向下的后侧人流急流和冷池共同产生的负涡度强于垂直风切变产生的正�
陶岚戴建华李佰平陈雷
关键词:阵风锋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对一次后向传播雷暴过程的分析被引量:31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上海地区的一次以后向传播为主要特征、伴有强降水和大风的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等技术,对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后向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上海连续多日处在副热带高压(副高)西北侧边缘,具备了充足的水汽和较强的不稳定条件,地面辐合线在上海北部触发了初始对流,其出流与地面风场的辐合在西南侧不断触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出现了与引导气流相反、指向西南方向的雷暴传播矢量,当单体的新生传播速率大于引导流速率时,雷暴整体产生了与引导气流相反的后向移动。针对该后向传播机制的研究表明:对流单体强下沉运动形成的阵风锋在其西南方向与环境西南风辐合,并与该处原有的地面辐合线碰撞造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触发新的单体生成,新单体发展成熟后产生强降水和强下沉运动,加强和维持了其西南侧的阵风锋,使得阵风锋向西南方向推进并继续触发新单体生成;风场反演的垂直运动分布和演变也显示了多个对流单体从东北向西南依次表现出消散、成熟和新生阶段的特征。因此,本次过程中形成了"雷暴单体新生发展—成熟后缓慢东北向移动—产生强降水、下沉运动和大风在其西南侧触发新单体"的循环;向西南方向推进的地面阵风锋与原有的地面辐合线共同形成了雷暴西南侧局地锋生区,与新生对流区的位置一致,是该次过程后向传播的主要原因。
孙敏戴建华袁招洪陶岚
关键词:阵风锋
2020年“4·12”上海强对流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2020年
2020年4月12日傍晚,一次强对流天气在上海发生,造成了较严重的风灾,对于此次过程,各数值模式均无较好地预测。该文通过高低空温度场配置分析,指出冷空气影响后显著的上冷下暖层结结构是造成此次上海强对流的热力原因;通过高空涡度平流分析,指出较强的高空正涡度平流为降水云团到达上海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上游及本地的多站点GPS风场演变,很好地反映了上海地区边界层辐合加强的趋势,该资料是判断未来本地对流是否发生、发展的有效工具;雷达回波径向剖面是判断雷暴大风的重要依据,自中层插向弓状回波前沿地面的强下沉气流速度与实况地面极大风速基本一致,这为雷雨大风风速的定量预报提供了参考。
傅易韩宁徐建华王平陶岚
关键词:涡度平流水汽通量散度
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电和强对流天气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戴建华郑杰陈雷秦虹徐秀芳黄晓虹朱佳蓉陶岚邬锐
项目研究得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雷暴天气特别是强对流风暴的风雨结构和闪电分布,得到了闪电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闪电的特征指标等,开发三维总闪电(云闪和地闪)的导出产品,根据探空资料、数值预报和卫星闪电资料开发了雷暴展望预...
关键词:
关键词:闪电强对流天气预警雷电天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