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勇
- 作品数:33 被引量:41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3年
- 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3和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d时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 0d时显著下降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 陈建明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陶林勇郑许松徐红星
- 关键词: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白背飞虱抗虫性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
- 褐飞虱的生物型及其监测被引量:10
- 1990年
- Walsh 于1864年首先报道一种害虫有形态相似而致害性(virulence)不同的种群。生物型(biotype)一词,乃是1903年由 Johannsen 作为种(species)以下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提出。现代昆虫学上所称的生物型是抗虫育种先驱 Painter 于三十年代定名的。害虫新生物型的出现是由抗虫品种诱发的,正像抗病品种导致病原菌产生新的生理小种(race)那样。植病学家 Flor
- 巫国瑞陶林勇俞晓平
- 关键词:生物型抗虫育种生理小种WALSH抗虫基因
-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被引量:7
- 1995年
- 通过水稻品种苗期和分蘖期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筛选,提出TN_1受害9级时受害1~5级的为抗性品种,TN_19级后苗期10天、分蘖期后24天内保持1~5级的为持抗品种,不具持抗的抗性品种为短期抗性品种。
- 陶林勇
- 关键词:褐飞虱抗性水稻品种育种
- 白背飞虱对水稻抗虫品种N_(22)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在室内连续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 单管饲养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种群 ,研究它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及其体内保护酶的变化 .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N2 2品种上饲养 1至 2代 ,其卵历期、若虫期和全世代历期均无明显差异 .从感虫品种TN1转移到抗虫品种N2 2 上饲养 1代 ,白背飞虱的若虫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体重、蜜露量、产卵量和内禀增长率等均低于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 ,而后者又低于在感虫品种上饲养的指标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 2代后 ,体内保护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上连续饲养的结果 ,说明白背飞虱从感虫品种转到抗虫品种在开始时并不适应 ,经过连续繁殖多代后白背飞虱逐渐适应 。
-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陶林勇郑许松徐红星程家安
- 关键词:白背飞虱适应性保护酶活性
- 缨小蜂对颜色的选择性和粘卡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01年
- 本文比较了 7种颜色的粘卡 ,在茭白田中对飞虱天敌缨小蜂 (Anagrus spp.)的诱捕能力 ,结果表明 ,黄色粘卡对缨小蜂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它颜色的粘卡。缨小蜂对颜色的嗜好顺序为黄色 >蓝色 >蓝绿色 >绿色 >白色 >红色 >黑色。黄色粘卡在离地面 4 0 cm、70 cm、10 0 cm、130 cm和 16 0 cm5个高度上 ,以 70 cm和10 0 cm高度捕获的缨小蜂最多。黄色粘卡对缨小蜂的诱捕量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差异不显著。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里 ,黄色粘卡所诱捕到的缨小蜂量以上午 6 :0 0至 9:0
- 郑许松徐红星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陶林勇
- 关键词:粘卡缨小蜂天敌种群动态
- 籼型杂交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对80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特性鉴定表明,30份材料对褐飞虱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其中12份材料的持抗性优于ASD7。将这12份材料的抗级为0~3级、持抗期>7d的优质抗性材料归为一级抗性材料。经杂种优势的测定、外观米质评价、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对两病一虫达中抗水平,与协青早A的杂种产量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2.9%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埃红/台1059;以及高抗褐飞虱、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且外观米质极好的恢复系LS-2/密阳46。
- 王建军俞晓平吕仲贤陶林勇石守鋆董文其1
- 关键词:杂交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水稻
- 褐飞虱虫源的致害特性研究被引量:16
- 1998年
- 】对浙江、广西和云南的褐飞虱致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浙江虫源对IR26和Mudgo苗期致害为9级,若虫存活指数大于50,表明仍以生物型Ⅱ为主。广西和云南虫源均能致害抗虫品种IR26,Mudgo,ASD7和RathuHenati,高龄若虫在RH品种上的成活指数分别为70.9和66.7,说明这两个虫源产生了与生物型Ⅰ,Ⅱ和Ⅲ的致害性不同的新致害型。浙江虫源的若虫和成虫对不同抗虫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有明显差异,成虫嗜食IR26品种,而若虫对不同品种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云南虫源若虫嗜食ASD7,而成虫则嗜食TN1。浙江和广西褐飞虱将卵产在IR26上,而云南虫源则产在TN1上。表明不同虫源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与其致害性不一致。
- 吕仲贤俞晓平陶林勇陈建明郑许松张启华黄凤宽唐健
- 关键词:褐飞虱致害性虫源稻飞虱
- 水稻抗虫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被引量:8
- 1993年
- 利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模式综合评价了5个已推广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的抗性及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的抗性作用大小。IR36、汕优6号、协优10号、秀水620和丙664对褐飞虱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品种秀水620、丙664和协优10号对白背飞虱呈中抗水平。同时发现,品种对稻飞虱各虫态抗性作用在成虫产卵期最明显,对褐飞虱表现为:成虫产卵期>卵孵化期>高龄(3~5龄)若虫期>低龄(1~2龄)若虫期;对白背飞虱则为:成虫产卵期>低龄若虫期>高龄若虫期>卵孵化期。
- 俞晓平巫国瑞陶林勇王成良徐启强
-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抗虫性种群
-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被引量:17
- 1999年
-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 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个水稻新品 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 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 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5,2,8,0个。鉴于品种持抗期级苗期和成株期相关的不 定性,提出以成株期的持抗期级评定该品种的持抗期级。其中部分品种田间试验结果与鉴定的基 本相符。
- 陶林勇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
- 关键词:水稻品种褐飞虱
- 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在生境间迁移的监测方法和原理被引量:18
- 1999年
- 通过对实例的剖析研究,较全面地探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在生境间迁移的监测方法和有关原理。具体分析了不同采集、诱集和标记方法在稻田节肢动物迁移活动研究中的适用性、优点和限制条件。
- 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K.L.Heong
- 关键词:监测方法水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