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莎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州市科委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痘苗
  • 5篇痘苗病毒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抗原
  • 5篇癌胚抗原
  • 4篇重组痘苗
  • 4篇重组痘苗病毒
  • 4篇免疫
  • 3篇阳性
  • 3篇巨噬细胞
  • 3篇CEA阳性
  • 3篇CEA阳性肿...
  • 2篇抑制性
  • 2篇抑制性消减杂...
  • 2篇维甲酸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消减杂交
  • 2篇小鼠
  • 2篇接种

机构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陶莎
  • 8篇罗超权
  • 6篇杨洁
  • 6篇赵青
  • 2篇庄菁
  • 2篇郭俊明
  • 2篇谢金卫
  • 1篇周俊宜
  • 1篇梁雪清
  • 1篇苑利伟
  • 1篇尧宏斌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和1,25-二羟维生素D_3诱导结肠癌细胞的相关基因被引量:10
2001年
为探讨结肠癌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研究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 1 ,2 5-二羟维生素 D3诱导分化结肠癌 Lo Vo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经比较消减 c DNA文库的序列与基因库的序列 ,发现 :有 1个基因的序列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中的 1个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高度同源 ,同时发现6个新 EST (基因库登录号为 AW2 66492、AW2 66493、AW2 66494、AW58751 8、AW58751 9和AW58752 0 ) .说明诱导分化涉及到多个基因的表达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和 EST的功能对于结肠癌的防治将有重要意义 .
郭俊明陶莎庄菁梁雪清罗超权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1,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性消减杂交结肠癌细胞
接种CEA重组痘苗病毒对小鼠CEA^+肿瘤抑制作用的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讨CEA重组痘苗病毒(rV-CEA)治疗CEA+肿瘤的机制。方法以我室构建的rV-CEA, 腹腔接种供体C57/BL小鼠,取其脾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MΦ),分别过继转移给荷CEA+-HePa肝癌细胞的C57/BL小鼠,检测该供体小鼠脾细胞、腹腔MΦ及相应受体的脾细胞体外杀瘤细胞的效应。结果接种rV-CEA的供体小鼠的脾细胞及腹腔MΦ过继免疫给受体小鼠,具有明显抑制受体CEA阳性肿瘤生长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供体脾细胞及接种了供体MΦ的受体脾细胞对同一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但供体MΦ体外的细胞毒活性无明显增加。结论rV-CEA对CEA+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CEA特异性免疫反应激活T细胞而实现。MΦ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可通过激活T细胞而杀伤肿瘤细胞,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青陶莎杨洁尧宏斌谢金卫罗超权
关键词: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细胞CEA阳性肿瘤肿瘤抑制作用
CEA重组痘苗病毒免疫治疗CEA阳性肿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 (rV CEA)治疗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机制。方法 :使用我室构建的rV CEA腹腔接种供体C5 7 BL小鼠后取其脾细胞过继转移给经6 0 Coγ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荷CEA+ HePa肝癌细胞的C5 7 BL小鼠 ,并同时检测该供体小鼠脾细胞体外杀瘤细胞效应。结果 :接种了rV CEA的供体小鼠的脾细胞过继免疫给受体 ,具有明显抑制CEA阳性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提示rV CEA对CEA阳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CEA特异的免疫反应激活T细胞而实现的 ,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青陶莎杨洁罗超权
关键词: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免疫治疗CEA阳性肿瘤
CEA重组痘苗病毒免疫巨噬细胞抑制CEA阳性肿瘤的机制
2000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 (CEA rV)对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抑瘤机制。【方法】使用我室构建的CEA rV腹腔接种C5 7BL/ 6小鼠 3次 ,6周后 ,取其腹腔巨噬细胞 (MΦs)转输给携带CEA阳性肿瘤的受体小鼠 ,同时检测供体MΦs及受体脾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供体MΦs体外细胞毒活性无明显增加 ,但体内却能明显抑制CEA阳性肿瘤的生长 ,受体脾细胞对同一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明显增强。【结论】经CEA rV接种处理的小鼠MΦs可能通过其抗原提呈作用 ,激活T淋巴细胞 ,进而通过T细胞的特异性抑瘤活性 ,杀伤CEA阳性肿瘤细胞。
赵青陶莎杨洁罗超权
关键词:癌胚抗原痘苗病毒巨噬细胞抑瘤效应
CEA-rV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 (CEA rV)对巨噬细胞 (MΦ)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检测接种CEA rV小鼠MΦ的抗原呈递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MΦMHC Ⅰ (H 2Kb)、MHC Ⅱ (I Ab)及B7(B7 2 )分子的表达。采用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 ,检测CEA+肿瘤细胞H 2Kb和I Ab分子的表达。结果 腹腔接种CEA rV小鼠MΦ组 (CEA rVMΦ组 )T细胞分泌IL 2的水平较接种W VV株及NS组显著增强(P <0 .0 1)。小鼠腹腔MΦ上I Ab和B7 2分子的固有表达较低 (分别为 41.7%和 13.7% )。接种W VV株后 ,I Ab 及B7 2分子的表达改变不明显 (分别为 44 .3%和 15 .1% ) ;而接种CEA rV后 ,I Ab及B7 2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强 (分别为87.2 %和 39.5 % )。各组CEA+肿瘤细胞MHC Ⅰ分子呈强表达 ,但却无MHC Ⅱ分子。结论 腹腔接种CEA rV小鼠的MΦ ,可使MΦ其抗原呈递功能显著增强。MΦ的MHC Ⅱ与B7 2分子表达的增强 ,可能是其抗原呈递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提示MHC Ⅱ与B7 2分子可能与CEA
赵青陶莎杨洁罗超权
关键词: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巨噬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CEA重组痘苗病毒(rV-CEA)接种小鼠抗肿瘤作用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赵青陶莎杨洁罗超权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肿瘤免疫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分析结肠癌相关基因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s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方法分析、研究结肠癌相关基因。方法:在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诱导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分化的基础上,以大肠癌细胞提取的mRNA为模板合成的cDNA作为测试子,逆转细胞提取的mRNA为模板合成的cDNA作为驱赶子,进行SSH实验,研究LoVo细胞诱导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首次证明ews基因和htert/hest2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中有表达,首次报道2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基因库登录号分别为AW266488和AW266490)。结论:大肠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新EST提示诱导分化由多个基因参与,本文结果为阐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和诱导分化的机制以及筛选大肠癌候选基因提供了实验依据。
郭俊明陶莎周俊宜庄菁谢金卫罗超权
关键词:结肠肿瘤维甲酸1,25-二羟维生素D3相关基因
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 CEA-rV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 Mφ的抗原提呈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Mφ表面分子MHC-Ⅰ(H-2Kb)、MHC-Ⅱ(Ⅰ-Ab)及B7(B7-2)的表达,采用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表面H-2Kb、Ⅰ-Ab的表达。结果:CEA-rV接种小鼠腹腔Mφ组(CEA-rVMφ组)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较W-VV及VS组显著增强(P<0.01),小鼠腹腔Mφ自身表达的Ⅰ-Ab和B7-2分子较低(分别为41.7%,13.7%),接种W-VV后其Ⅰ-Ab及B7-2分子表达改变不明显(分别为44.3%,15.l%),而接种 CEA-rV后其Ⅰ-Ab及 B7-2分子表达明显增强(分别为 87.2%,39.5%)。各组CEA阳性肿瘤细胞表面分子MHC-Ⅰ强表达,却没有 MHC-Ⅱ表达。结论:CEA-rV腹腔接种 Mφ可使 Mφ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增强,Mφ的表面分子MHC-Ⅱ与B7-2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抗原提呈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提示MHC-Ⅱ与B7-2可能在CEA-rV抗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赵青苑利伟陶莎杨洁罗超权
关键词: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CEA-R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