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互联网+延续护理”带教模式对实习生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互联网+延续护理”带教模式对护理实习生学习成绩及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产科护理实习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延续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满意度、考核成绩及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核评分分别为(35.10±3.04)、(89.17±3.55)、(88.95±3.3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97±4.09)、(85.85±3.70)、(86.13±3.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知识与经验、专科操作能力、临床思维与应变能力、健康教育与沟通能力及胜任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职业素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延续护理”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具有应用价值。
- 凌静覃桂荣周贞伶韦小明郑佳媚余灿
- 关键词:护理教学母婴护理岗位胜任力
- 家庭血压监测联合早期连续性整体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联合早期连续性整体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未开展家庭血压监测联合早期连续性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接受家庭血压监测联合早期连续性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母婴分娩孕周、分娩方式、首次发现血压高时孕周、产前血压控制情况、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48 h血压波动情况、用药情况及住院日差异。结果观察组首次发现血压高的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用降压药种类数及住院日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足月儿及正常体重儿例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娩后血压均比分娩前下降,分娩后观察组收缩压最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血压监测联合早期连续性整体护理能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收缩压控制情况更佳,新生儿分娩结局更好。
- 周芸胡文星覃桂荣凌静韦小明杨丽
-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整体护理
- 快速康复在剖宫产术后中的应用现状及产科护理人员知信行状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ERAC)的应用现状、未开展的原因及产科护理人员对ERAC的知信行情况。方法选取广西71家医院的168名产科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ERAC开展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类型医院开展ERAC的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对ERAC的知信行情况。结果在广西71家医院中,有25家医院(占35.2%)开展ERAC,三级医院ERAC开展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在开展ERAC的医院中,妇幼保健院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综合医院(P<0.05),而有9家(36.0%)医院仅将ERAC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后;未开展ERAC的主要原因是未培训(占78.3%)、人员不够(占45.7%)、相关科室人员不配合(占32.6%)。产科护理人员对ERAC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得分率分别为79.2%、88.4%、89.6%,知信行总得分率为85.1%。工龄6~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产科护理人员态度维度得分高于工龄1~5年的产科护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产科护理人员的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产科护理人员(P<0.05)。结论广西ERAC的开展情况总体较差,产科护理人员对ERAC认知水平中等,但其学习态度及行为水平较高,应加强医院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各部门的配合程度,同时增加产科人员数量,促进ERAC在各级医院的应用推广。
- 周芸杨丽凌静韦小明周贞伶覃彭静
- 关键词:剖宫产加速康复外科产科护理知信行
- 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产检至分娩的198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纳入99名产妇。试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未出现脱落。试验组产后3 d、14 d、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是否母婴分离进行分层分析,试验组产后42 d、4个月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3 d内哺乳或挤奶频率、乳头疼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泌乳生理为理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全程母乳喂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泌乳行为的依从性,促进泌乳建立,从而显著提高其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 周芸杨丽凌静韦小明黄璐瑶覃彭静
- 关键词:母乳喂养泌乳剖宫产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