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青 作品数:65 被引量:16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保定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2009-05-09河北短时大暴雨诊断分析 本文利用NCEP逐6小时的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从动力和热力学方面对2009年5月8-10日发生在河北南部的短时特大暴雨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维持使高空冷空气在贝加尔湖宽槽中... 马鸿青 王志超 黄鹤关键词:短时大暴雨 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一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本文利用卫星云图、水汽图、高空填图、地面实况填图及各物理量场对2002年9月2日至5日的一场连阴雨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回流加河套倒槽,西太平洋副高的西进与东撤,以及西南涡与海上台风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这次连阴雨天气... 马鸿青关键词:连阴雨 西太平洋副高 文献传递 1958—2012年河北省汛期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1958—2012年河北省21个基准站和基本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汛期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和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汛期暴雨分布呈东部和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特征。汛期最大暴雨量中心位于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的唐山和秦皇岛地区。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变化来看,河北省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均存在2—3 a的年际变化周期信号,暴雨量和暴雨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后存在15—20 a的年代际周期信号。汛期暴雨量和暴雨频次时间序列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1世纪初,河北省汛期暴雨量和暴雨频次下降趋势更明显,近50 a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小。在空间分布上,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3个特征量在年代际变化中整体均呈东退南缩的特征。从趋势分析来看,大部分站点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黄鹤 杨超 于雷 乐章燕 王志超 马鸿青关键词:汛期 暴雨 周期 小波分析 近45 a保定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利用保定1961-2005年的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距平累积、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保定气温的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保定四季都有增暖的变化趋势,其中... 黄鹤 王志超 马鸿青关键词:气温异常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2009年5月冀中南一次春季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NCEP 1 1再分析资料、常规天气图、全国自动加密观测资料和石家庄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和风向在河北中南部的辐合促进了水汽的辐合。块状回波与带状回波交接处出现最大暴雨中心,逆风区和弱辐合区与较强降水相吻合。邢台次云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北部主云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邢台北部低于-42云区范围扩大,邢台狭窄的强对流回波带形成。地面加密风场的变化以及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均对短时暴雨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带状回波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快速强烈发展,而且随着河北中南部地面辐合线的消失而原地减弱。 马鸿青 丁治英 张会 王志超关键词:短时暴雨 强对流 地面辐合线 带状回波 冀中南 冀中地区一次春季沙尘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7年5月4—5日冀中强沙尘天气的天气形势以及动力机制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4日下午,冀中天气静稳,西北部的沙尘通过高空偏西气流的引导到达其上空而形成大范围的浮尘。5日白天随着冷锋的临近,冀中地区变压梯度增大,5个经度内变压差达到5 hPa,冀中地区出现大风、扬沙天气,+ΔP3中心的增强对沙尘天气的短时预报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此次提前量达到了10~12 h。对流层顶"超低温"的出现、垂直风场"顺滚流"的形成以及上湿冷、下干暖的大气分布有利于干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加速了大气的上下交换,"漏斗"状西风和北风强风速带向地面伸展,激发了地面大风的出现。气温偏高,增加了大气不稳定度,有利于沙尘粒子向高层输送,形成较大范围的扬沙或沙尘天气。 马鸿青 王亚婷 张良玉 李海峰关键词:沙尘 超低温 次级环流 河北省强对流天气统计分析 2010年 利用1999—2006年全省142个基本站的强对流观测资料(5~8月)和2.5°×2.5°分辨率,间隔6 h 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对河北省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统计,结果表明:雷暴、雷雨大风和冰雹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5月最少;午后到傍晚为各种强对流天气的日高峰期,冰雹和雷雨大风稍滞后于雷暴。 马鸿青 张会 黄鹤 王志超关键词:强对流 2017年保定市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分析 2020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诊断分析等方法,对保定市2017年10月7—10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找出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维持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稳定的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急流耦合,为连阴雨提供了持续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3)过程中回流降水形势与典型回流天气有所差异;(4)近50a保定秋季连阴雨次数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9月是秋季连阴雨多发期,11月连阴雨持续天数较长。 董疆南 马鸿青 于雷 王志超关键词:连阴雨 西南急流 2022年“2.13”冀中大雪过程多源气象资料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地基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等,对2022年2月13日冀中大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①降雪发生之前的36 h内PWV呈增长态势,0~12 h上升最快,12~36 h呈缓慢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和PWV呈一定正相关关系,降雪期间PWV变化平稳,随着PWV出现连续下降,降水结束。③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向风速演变对降雪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3000 m突然出现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随着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向下延伸至2500 m高度,降雪增强。④降雪之前,0.5 m/s及以上的正速度首先出现在1500 m以上,当2000 m以下突然出现1.0 m/s以上的正速度后,0~3 h内降雪发生。⑤1000 m以下垂直速度增加到1.5 m/s及以上时,降雪增强。⑥降雪期间C_(n)^(2)(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一直稳定在-180~-165 dB,C_(n)^(2)值小于-180 dB时,最大探测高度降至3500 m以下,整层垂直速度小于0.5 m/s,预示降雪结束。 马鸿青 董疆南 徐义国 于雷 王亚婷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大气可降水量 大雪 低空急流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6~17日发生在华北中部的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中部交汇,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方和左前方,切变线附近。锋生函数表明冷暖空气聚集的程度,对诊断强降雨发生的时段和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温度平流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向上倾斜抬升、高空冷平流柱向下侵入的时段,北方低层冷空气起"冷垫"的作用。 王志超 王咏青 马鸿青 于雷关键词:低空急流 切变线 锋生函数 干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