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 作品数:43 被引量:4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例气管切开患者气管黏膜剥脱症的诊治被引量:1
- 2011年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干出血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基底节出血意识障碍的患者,其需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保证良好的氧供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共有三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患者出现突发窒息,诊断为气管黏膜剥脱症,现报道如下。
- 吴雪海高亮胡锦金毅吴惺周良辅
- 关键词:气管切开患者气管黏膜脱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支持诊治
- 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颅内压监测指征与规范化治疗被引量:14
- 2013年
- 颅内压增高的监测和处理是神经重症监护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在颅内占位的患者中有50%及弥漫性脑损伤患者中有33%存在颅内压增高。颅内压监护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最重要的监护指标之一。是否开展颅内压监测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与其他学科危重病监护最重要区别之一。
- 吴雪海胡锦高亮毛颖周良辅
-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监测颅内压增高外科重症患者外科重症监护
- 侵袭性垂体瘤伴发鞍区动脉瘤一例
- 2004年
- 患者男,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性欲减退10余年入院.8年前患者因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垂体瘤,当时左眼已基本失明,未行手术治疗.2个月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发作,咬碎舌头,2周前又有类似发作,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示:垂体瘤伴左颈内动脉瘤.
- 寿雪飞鲍伟民高亮冷冰宋冬雷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鞍区动脉瘤并发症
- 5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17
- 2001年
- 徐伟季耀东周良辅高亮曹晓运胡德志
-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护理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0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和国际医疗中心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感染性...
- 颜之悦郎黎薇高亮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性休克护理
- 文献传递
- 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预测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1980,1月~2012,4月发表在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ies数据库中相关的英文文献进行汇总和Meta分析,并将体感诱发电位对预后的评估价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做比较。结果检索共发现10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并纳入meta分析,其中6篇进行了与GCS评分比较。体感诱发电位预测良好预后的灵敏度为0.69(95%CI,0.63~0.74)、特异度0.73(95%CI,0.68-0.78)、阳性似然比2.71(95%CI,1.77~4.15);对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为0.58(95%CI,0.50~0.66),特异度0.82(95%CI,0.77~0.86),阳性似然比3.61(95%CI,2.38-5.47)。分析发现体感诱发电位在预测患者预后时特异度高于GCS评分,其中对不良预后预测的灵敏度与GCS相当,但对良好预后预测的灵敏度不如GCS。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孙一睿胡锦高亮杜倬婴吴雪海金毅吴惺毛颖周良辅
- 关键词:颅脑创伤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预后
- 车祸重型颅脑外伤的“黄金1小时”
- 2009年
- 车祸是重型颅脑外伤的主要原因,而重型颅脑外伤是1-44岁年龄组人群的首位死因。分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前者受伤当时已造成,医师往往无能为力,如何防治继发性脑损伤是治疗的重点。目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急救中心救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已降至10%-20%。
- 高亮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车祸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首位死因急救中心
-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加强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治疗原则的结合被引量:23
- 2012年
-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指GCS3~8分的颅脑损伤,是1-44岁年龄组人群的首位死因。如何防治继发性脑损伤是其治疗的重点。目前不同学科如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创伤科、急救科均涉及重型TBI的治疗。神经外科治疗要贯穿整个急性期治疗,同时该类患者符合重症病患的特征,加强学科间合作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
- 高亮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重型继发性脑损伤急性期治疗
-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与疾病负担影响的队列研究被引量:51
- 2013年
- 目的了解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抽取上海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重型TBI住院患者535例,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两组(ICP组和非IC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急性期总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寿命年费用及质量调整寿命年费用。结果重型TBI患者行ICP监测的比例为28.0%。ICP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16.7%,显著低于非ICP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32.2%(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ICP监测的患者死亡风险仅为非ICP监测患者的0.32倍(95%CI,0.19,0.54)。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行ICP监测可使病死率下降15.5%,但平均多耗费住院费用69620元(P〈0.001);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为5995元,显著高于未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2236元(P〈0.001);行ICP监测的质量调整寿命年费用中位数为11558元,显著高于未行ICP监测的寿命年费用中位数3938元(P〈0.001)。结论我国重型TBI行ICP监测的比例仍较低,重型TBI患者行ICP监测可能会增加经济负担,但却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
- 袁强刘华姚海军孙一睿吴惺吴雪海金毅高亮胡锦毛颖周良辅
-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预后经济负担
- 脑损伤颅内压监护中相关治疗与护理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脑损伤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治疗与护理因素,探讨合适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在46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过程中,记录降温、呼吸道痰液阻塞清除、呼吸机拮抗调整、镇静肌松治疗、脑脊液引流不畅疏通和抗休克治疗等情况前后颅内压的变化。对颅内压波动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单项治疗护理措施因素对颅内压控制的影响。结果脑损伤患者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使用镇静药物、合理使用呼吸机、有效脑脊液引流、解决痰阻及纠正休克等措施,能够控制颅内压在比较满意的范围。结论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颅内压的控制。在处理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波动时,应有针对地寻找相对常见的临床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满意控制颅内压。
- 李祖晟丁惠雯卓雅娟金毅高亮郑红云
-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