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距离碘-125照射T_(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在建立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碘-125(125I)粒子植入肿瘤的实验研究,观察肿瘤的生长、组织学变化,对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只T739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通过瘤源接种的方法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待移植瘤长至直径约0.7 cm后,在实验组小鼠瘤体内植入一枚MSI-125型125I粒子;在对照组小鼠瘤体内相应部位植入粒子空壳,继续饲养24天后处死。测量瘤体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群体倍增时间(T)和抑瘤率,观察病理形态。结果:①移植成功率为100%。②24天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加(4.93±0.60)g,对照组增加(13.60±1.15)g(P<0.05)。③实验组小鼠处死时瘤重(7.86±0.59)g,对照组(9.06±0.27)g(P<0.05)。④抑瘤率=13.24%。⑤肿瘤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6天。植入粒子后,实验组瘤体积增长(10.84±1.10)cm3,对照组增长(13.57±0.65)cm3(P<0.05),实验组瘤体积增长受到抑制。⑥病理学形态:对照组瘤体中心可见出血、坏死区,坏死灶少见且坏死面积较小;实验组瘤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大面积坏死区,整个瘤体内可见散在不规则小面积坏死灶。结论:①T739膀胱癌动物模型易于制作、成模率高,适于膀胱癌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②125I粒子辐射可使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生长延缓。
- 杜明华高立宁钟瑛姚茂银郭金和
- 关键词: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小鼠
- 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 2004年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虽已取得成功 ,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该文回顾性综述了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包括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不同源的形式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治疗质量的保证、近距离治疗在空腔脏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近距离治疗的新趋势和展望。
- 高立宁杜明华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肿瘤
- 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小鼠移植性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 目的:本实验试图通过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膀胱癌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揭示<'125>I粒子的杀瘤机制,并争取对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用T<,739>近交系小鼠16...
- 高立宁
- 关键词:碘-125粒子膀胱癌组织间植入小鼠
- 文献传递
- 放射性^(125)I粒子照射小鼠膀胱癌模型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揭示125I粒子照射膀胱癌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把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动物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在小鼠瘤体内植入MSI-125型125I粒子,在对照组小鼠瘤体内相应部位植入粒子空壳,继续饲养24d后处死.在距粒子植入部位0.6,1.2,1.8cm的小鼠肿瘤内分别取3块组织,分离后行癌细胞培养,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状况.统计克隆形成率,计算克隆形成抑制率.结果:①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部位的培养细胞数量有较明显差异.②实验组克隆形成抑制率为41.84%.③两组不同部位所取组织细胞的总体克隆形成率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不同部位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植入的125I粒子主要是靠γ射线的穿透力在有效射程内直接杀伤癌细胞,随着距离延长,辐射剂量减少,γ射线对癌细胞杀伤作用下降.
- 杜明华高立宁姚茂银郭金和
- 关键词:碘-125粒子膀胱肿瘤组织间植入小鼠
- ^(125)Ⅰ粒子照射T_(739)小鼠膀胱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笔者在建立T739近交系小鼠低分化移行细胞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125I粒子植入肿瘤的实验,观察肿瘤的生长、组织学变化,了解125I粒子照射治疗膀胱癌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
- 杜明华高立宁钟英
-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照射治疗膀胱癌T739小鼠近交系小鼠组织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