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茜 作品数:6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咽喉反流在窄带成像下的特征性表现 2023年 目的研究分析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在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因咽喉不适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或喉镜室的患者共计2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RSI、RFS评分量表和电子喉镜检查(包括普通白光和NBI),根据2022年LPRD专家共识,以RSI和RFS评分量表为诊断标准分为LPR组和非LPR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NBI下特征性表现阳性率的差异,NBI与量表诊断方法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以RSI和RFS评分为诊断标准,分析NBI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LPR组共有190例,其中157例在NBI模式下可见特征性表现,阳性率为82.6%(157/190),非LPR组共有85例,阳性16例,阳性率为18.8%(16/85),2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7,P<0.05)。RSI、RFS量表诊断方法与NBI诊断方法的一致率为82.2%(226/275),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Kappa=0.605(P<0.05),提示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良好。以RSI、RFS量表为LPR诊断标准,NBI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为82.6%(157/190),特异度为81.2%(69/85),阳性预测值为90.8%(157/173),阴性预测值为67.6%(69/102)。结论NBI作为一项新型内镜成像技术,能够显示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微小变化,可在LPR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念东 刘江涛 姜琳琳 高茜关键词:咽喉反流 窄带成像 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的突发性聋 被引量:2 2012年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急症,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长趋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突发性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聋临床特点做比较,发现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突发性聋的解剖、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高茜 李慧军 刘江涛关键词:听觉丧失 单纯鼾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期间的有效通气量、血氧浓度及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单纯鼾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睡眠期间的有效通气量指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睡眠和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诊治的50例阻塞性SAHS患者(A组)、50例单纯鼾症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三组睡眠期间AHI、SaO2和睡眠质量等,并采用Calgary生活质量量表评估A组和B组患者生活质量并比较。【结果】A组、B组、C组AHI依次升高,SaO2依次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R组以浅睡眠为主,C组以深睡眠为主,且A组浅睡眠比例显著高于B组;A组日常活动、社会交往、情感及症状各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SAHS患者的AHI升高,SaO2降低,以浅睡眠为主,且生活质量下降。 高茜 姜琳琳 王丽妍 李慧军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鼻泪管阻塞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2012年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临床分两型:CRS不伴鼻息肉型、CRS伴鼻息肉型。患者表现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嗅觉障碍、头部和面部疼痛等,对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导致将近2%的患者前来就诊[1]。 高茜 刘江涛 李慧军关键词:鼻泪管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咽狭窄1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鼻塞及咽干14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曾行鼻息肉切除术,术后出现鼻塞。无梅毒、结核、麻风病史,无鼻咽部放疗及腭咽成形手术病史。专科检查:腭咽气道开口处明显狭窄,横径约0.4cm,前后径约0.3cm。两侧后鼻孔瘢痕增生粘连狭窄,两侧后鼻孔直径约0.6~0.8cm(图1、2)。CT及MRI示:鼻咽部为软组织影封闭(图3)。 赵治纲 高茜 宋鹏龙关键词:低温等离子 鼻内镜 咽喉反流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咽喉反流(LPR)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因咽喉不适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或喉镜室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需完成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根据RSI>13分和(或)RFS>7分为LPR组,RSI≤13分且RFS≤7分为非LPR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咽喉常见疾病上呼吸道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下咽癌发生率的差异,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史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0例因咽喉不适就诊的患者中,LPR患病率为70.0%(196/280)。声带息肉(χ^(2)=4.228,P<0.05)、声带白斑(χ^(2)=12.283,P<0.05)、声带癌(χ^(2)=4.103,P<0.05)和下咽癌(χ^(2)=4.907,P<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上呼吸道乳头状瘤(χ^(2)=0.183,P>0.05)和会厌囊肿(χ^(2)=0.556,P>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χ^(2)=20.403,P<0.05)、饮酒(χ^(2)=7.704,P<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χ^(2)=0.01,P>0.05)、年龄(χ^(2)=8.147,P>0.05)、BMI(χ^(2)=2.0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390,95%CI:1.761~6.526,P<0.05)是L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R与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及下咽癌有较高的共患病率,因此在治疗咽喉相关疾病时应评估LPR情况,必要时也应该积极治疗LPR。此外吸烟、饮酒是LPR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LPR时戒烟戒酒很有必要。 郑念东 刘江涛 姜琳琳 高茜关键词:咽喉反流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