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被引量:22
- 2013年
- 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是"人工智能与法"研究的核心课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论证建模方法已经进入法律科学领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建立多种规范模型,有助于人们识别、构造论证和比较、评估论证。文章主要从论证框架和论证语义两个层面探讨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中,论证框架相当于逻辑句法,关注论证的构造;论证语义相当于逻辑语义,关注论证的评价。
- 梁庆寅魏斌
- 关键词:法律论证
-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政策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微软公司的个案研究
- 企业培训政策是培训工作的纲领,模糊的培训政策会影响培训的执行和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培训政策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制定培训政策。 本研究对美国微软公司培训政策和培训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确定了人力资源培训政策的影响因素,其因素包括...
- 魏斌
-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 论批判性创新思维对法学教育的启发被引量:1
- 2017年
- 批判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合成式思维,它包含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个维度,其中,批判性思维面向的是分析问题,而创造性思维面向的是解决问题。培养法学专业大学的批判性创新思维是当前我国法学教学质量改革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批判地、辩证地、创新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 魏斌乐志红
- 关键词:法学教育教育教学方法
- 似真性、概然性与似真推理被引量:8
- 2018年
- 似真推理是一种以事物的表象为基础的认知推理,它给予人们表面理由去相信某个命题似然为真。然而,似真推理并不是无根基的,命题的似真性通常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来源所支持。世界模型的方法能够用于解释命题如何从知识或信念确信过程中获得似真性。由于似真性与概然性不同,因而似真推理不能等同于概率推理。似真推理不只是可废止推理,它适用于解释任意推理形式并且要求结论或至少一个前提是似真的。似真推理本质上并不是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并列的第三种推理,而是一种独立的新推理类型。
- 魏斌
- 论证结构的逻辑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代论证理论对论证结构的研究有两种进路:一种是非形式论证理论的进路,关注的是如何在日常会话中组织论证,组织方式是什么——这是从论证内部的要素研究结构;另一种是可计算论证理论的进路,关注的是冲突论证之间的抽象关系,它们具有怎样的抽象结构——这是从论证间的关系研究结构。因此,可以把论证结构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论证的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指的是论证要素的组织方式,即一个论证是如何由前提、推论规则和结论构造的,这样构造的论证属于什么类型,有哪些特点。对此,非形式逻辑学家从论证分类方面做了重要工作,最早是比尔兹利(M.Beardsley)和托马斯(S.Thomas)作出了经典分类,而后北美学者延续了这种分类方法。
- 梁庆寅魏斌
- 关键词:逻辑分析日常会话内部结构
-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中司法证明的逻辑反思与重塑被引量:2
- 2017年
- 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就是要求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这即是要求控辩审三方间的司法证明也必须展现在法庭。创新与审判中心主义相适应的司法证明理论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司法证明高度符合"论辩论证"的目的性、多主体、动态性和对话式等特点,因而司法证明是作为论辩论证的。从论辩论证的视角看,司法证明是一个控诉方和辩护方提出支持论证支持其主张,提出反论证辩护其主张,从而试图说服审判方接受其主张的论辩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审判方需要认证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从而评估双方的论证,检验是否符合一定的证明标准,判定是否满足相应的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
- 魏斌
-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司法证明
- 庭审对话的逻辑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从非形式逻辑进路看,说服型对话理论和批判性讨论理论可以分析庭审对话的特点和过程,尤其是审判方的论证评估。从对话逻辑进路看,说服型对话系统主要关注起诉方、应诉方和审判方的会话行为和承诺,但是忽略了对论证的评估。庭审对话的逻辑分析应当吸收这两种进路的优点,发展包含审判方的论证评估和会话行为的庭审对话理论。
- 梁庆寅魏斌
- 关键词:非形式逻辑
- 约翰·波洛克可废止推理观的省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约翰·波洛克的可废止推理论在认识论视域下的推理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的理论包含了三种不同的语义,体现了他在不同阶段的观点。其中,多重赋值语义旨在刻画命题的证成状态,但是,它在处理奇偶循环问题时会产生反直观结果;基于证成状态的循环语义是为了克服该反直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标记语义,然而它并不完全适用于刻画命题的渐进式属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证成度的循环语义被提出,它是以强度和证成度来表达命题的可信度。批判性地回顾和思考波洛克的理论成果,可以梳理其可废止推理观的演进,同时展示和讨论可废止推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魏斌
- 一种渐进式论辩语义的论证博弈模型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可计算论辩模型中,论辩语义的证明理论解决如何判定给定论辩语义中某个论证的证成状态的问题,这通常需要建构与之对应的论证博弈模型。论证博弈发生在正方和反方的论证交互过程中,正反双方都是通过给出攻击论证来质疑对方的论证和辩护己方的论证,正方只有在论证博弈中获胜才能使其初始论证获得确定的证成状态。文中定义了一种被称为BRD-论辩语义的渐进式论辩语义,不同于Dung的抽象论辩语义,它是在结构化论辩框架ASPIC+中嵌入了一种用于计算论证的强度和证成度的循环语义。为了给出该语义的证明理论,建构了与之对应的论证博弈模型。
- 魏斌
-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非形式逻辑被引量:4
- 2016年
- 非形式逻辑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实践,关注论证的论辩性、程序性和语用特点。基于人工智能的形式论证理论研究人工主体间的抽象论证活动,它在吸收非形式逻辑特性的基础上重构了非形式逻辑的诸多理论,这间接导致非形式逻辑的学科作用和理论诉求遭受质疑。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把握非形式逻辑的本质,它与人工智能并不冲突,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非形式逻辑启发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哲学辩护;人工智能使得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应用,而且一些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在人工语言的形式表达下得到了更准确的刻画。
- 魏斌
- 关键词:人工智能非形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