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衍举

作品数:63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发动机
  • 10篇汽油
  • 10篇燃料
  • 9篇色谱
  • 9篇气动
  • 8篇气动设计
  • 8篇气相
  • 8篇气相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甲醇
  • 7篇乙醇
  • 7篇气动外形
  • 7篇燃烧
  • 7篇二甲醚
  • 6篇排放特性
  • 6篇甲醚
  • 6篇柴油
  • 5篇液滴
  • 5篇色谱仪
  • 5篇气相色谱仪

机构

  • 63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无锡职业技术...
  • 2篇江苏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西安机电信息...
  • 1篇长安汽车(集...

作者

  • 63篇魏衍举
  • 56篇刘圣华
  • 30篇杨亚晶
  • 10篇李东华
  • 9篇刘方杰
  • 7篇汪文瑞
  • 6篇张洁
  • 5篇徐斌
  • 5篇陈晓
  • 4篇吴健
  • 4篇朱赞
  • 4篇黄瑾
  • 3篇李广乐
  • 3篇刘杰
  • 3篇张美娟
  • 3篇马志豪
  • 3篇王坤
  • 2篇苗家轩
  • 2篇陈昊
  • 2篇刘建超

传媒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内燃机学报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内燃机工程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推进技术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车用发动机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庚烷对甲醇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
2022年
燃用甲醇可使柴油机实现高效清洁燃烧,燃料的蒸发特性对燃料的混合、着火、燃烧过程影响显著。甲醇十六烷值较低,着火困难,添加正庚烷可提高甲醇燃料的十六烷值。搭建了液滴蒸发试验装置,采用单液滴挂滴测量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液滴蒸发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正庚烷-甲醇液滴的蒸发过程。分析不同正庚烷掺混体积比(0、5%、10%、15%)和环境温度(100~500℃)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庚烷-甲醇燃料液滴的蒸发特性遵循D^(2)定律,即液滴直径D与液滴初始直径D_(0)比值的平方(D/D_(0))^(2)与蒸发时间呈线性关系。液滴相对面积随时间变化近似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掺混体积比一定时,液滴蒸发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从100℃增至500℃后,正庚烷掺混体积比0、5%、10%和15%的液滴单位面积蒸发速率分别增加了543%、639%、896%、556%。温度一定时,不同正庚烷添加剂掺混体积比的甲醇液滴蒸发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纯甲醇相比,除200、300℃外,掺混体积比5%的正庚烷使液滴蒸发时间延长。100℃时,随正庚烷掺混体积比增加,液滴蒸发时间缩短;200℃时,随正庚烷掺混体积比增加,液滴蒸发时间延长;其余试验温度下,随正庚烷掺混体积比增加,液滴蒸发时间先延长后缩短。其中,在200、300、400、500℃,正庚烷掺混体积比从5%增至15%后,液滴蒸发时间分别延长了53.9%、17.1%、47.5%、53.1%。
张美娟魏衍举魏衍举陈晟闽
关键词:柴油机清洁燃料甲醇正庚烷液滴
醇类燃料发动机醇醛排放特性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魏衍举
关键词:甲醛气相色谱替代燃料点燃式发动机
液滴撞击液膜的穿越模式及运动特性被引量:6
2019年
液滴撞击液膜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趣的物理现象,如雨滴撞击水坑中的雨泡,啤酒穿过而不破坏杯中泡沫等,科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其相互作用机理仍然认识不足.本文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液滴撞击肥皂膜的瞬态过程,研究了不同韦伯数(We∈(10.8, 350))下液滴与液膜的相互作用过程、穿越模式及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We的增加,液滴从反弹过渡到穿越(临界We=10.8),穿越后,根据液膜与液滴的作用形式,又可细分为无袋型包裹、射泡、有袋型包裹和融合等四种不同穿越模式.穿越后的液滴可形成"液滴-气垫-液膜"型复合液滴(We∈(120, 240))和表皮为微米厚溶液层的单相液滴(We∈(240, 350)).根据气垫层厚度不同,无袋型复合型液滴的表观表面张力为最外层液膜之表面张力,而有袋型复合液滴则为3个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之和.复合型液滴外层包膜可能破裂、剥落并产生射泡现象,该现象发生在一定的We数区间内(We∈(60, 120)),且该区间随着液滴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We数越大,液滴穿越液膜过程中的速度损失越小,液滴位移曲线越靠近理论曲线.
杨亚晶梅晨曦章旭东魏衍举刘圣华
关键词:液滴液膜
甲醇和基础汽油对混合燃料蒸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明确甲醇和基础汽油对混合燃料蒸发性能的影响,选用甲醇、市售93号无铅汽油和4种基础汽油作为试验燃料,研究了不同配比和温度下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气压(ps)和蒸馏曲线。结果表明,甲醇汽油混合燃料饱和蒸气压呈现强烈的拉乌尔正偏差,包括M0和M100;同一比例甲醇汽油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迅速上升。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气压对数(lnps)与温度的倒数之间有很好的线性规律,拟合出了饱和蒸气压(ps)与甲醇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式。与M0相比,M10和M15的10%馏出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甲醇与汽油中的某些组分产生共沸。4种基础汽油中,重汽油与甲醇组成混合燃料具有最高的馏出温度。
黄瑾魏衍举汪文瑞刘圣华
关键词:甲醇汽油饱和蒸气压馏程
一种燃料十六烷值的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十六烷值的测量装置,包括定容燃烧弹弹体、容弹配气系统、容弹压力采集与数据分析系统、高压共轨燃料喷射及电子控制系统、容弹升温电加热和氢气点火系统以及喷油器水冷系统。本发明采用氢气燃烧的办法,通过容弹氢气...
刘圣华魏衍举朱赞
文献传递
一种可视化缸内直喷快速压缩燃烧实验装置
一种可视化缸内直喷快速压缩燃烧实验装置,采用直线加速系统将惯性质量加速到10m/s,利用惯性撞击原理,使活塞组件快速前行,压缩气缸内气体,压缩终了活塞组件被锁止机构锁死,此时高压共轨系统将燃油喷入燃烧室燃烧;通过缸压传感...
魏衍举杨亚晶刘圣华李东华
文献传递
超声悬浮甲醇液滴的热诱导雾化现象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外部高温气体加热的方式研究了超声悬浮甲醇液滴的声致破碎雾化现象,利用高速摄像手段记录并实验研究了不同直径液滴不同的破碎雾化特性.结果表明:超声悬浮液滴在高温气流吹扫后可发生边缘喷射雾化现象.破碎方式包含边缘溅射、液膜割裂和法向溅射三类.直径D0较小的液滴直接从赤道面开始边缘溅射直至完全雾化;等效直径D0>2.8 mm的液滴,在产生边缘溅射后,剩余液核弯曲形成液膜,其表面产生法拉第波,使得液膜割裂破碎;而D0>3.2 mm的液滴,在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碗状”空腔,并在其底部的法向方向产生溅射,同时开始液膜割裂的离散化解体过程并伴随着边缘溅射,直至完全雾化.这种声致液滴雾化现象丰富了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流体理论,可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魏衍举张洁邓胜才张亚杰杨亚晶刘圣华陈昊
关键词:超声悬浮液滴雾化甲醇
甲醇氧化生成甲醛排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发动机排气温度环境和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在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甲醇氧化生成甲醛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甲醇起始氧化温度约为723,K,温度高于933,K时甲醇氧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流速反映的反应时间是次要因素.甲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甲醛的生成和氧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试验条件下甲醛生成和氧化的临界温度区间为848,~882,K,临界温度时甲醛浓度最高.低于临界温度时甲醛浓度随流速增加而降低,高于临界温度时延长甲醛的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甲醛排放.无氧环境下甲醇氧化和甲醛生成受到抑制,甲醛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而增加.M 10发动机排气管保温后在中高负荷时甲醇、甲醛排放明显降低.
刘方杰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马志豪
关键词:甲醇温度气相色谱仪
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管保温降低醇醛排放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对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在JL368Q3型电喷汽油机上开展了醇类燃料发动机排气管保温降低醇醛排放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发动机的醇醛排放。结果表明:与排气管保温前相比,排气管保温后醇排放降低,低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变化不大,中高负荷工况下(Tc≥850 K)醛排放降低,醇醛排放降幅随排气温度升高而变大。排气管保温延长了排气在高温下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未燃醇、醛的快速氧化,转速为4 000 r/min、负荷高于21 N·m时(Tc≥900 K),排气管保温后未燃醇、醛排放降低70%以上。排气温度和高温下的氧化反应时间对醇醛的氧化影响较大。
刘方杰苗家轩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
醇类燃料发动机醛排放产生机理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醇类燃料(甲醇)发动机醛排放的产生机理,搭建了醇类燃料预混定压燃烧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台架,并利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快速检测方法测量排气中的醛排放浓度.理论和定压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在火焰前锋面前被急剧地氧化而不能穿越火焰面到已燃区,甲醛排放源自燃后区甲醇的后氧化.M 20(甲醇、汽油体积比为2∶8)发动机排气中未燃醇、醛沿程浓度变化进一步证明在排温环境下甲醇氧化生成了甲醛,并研究了排气中甲醇氧化、甲醛生成与氧化随排气温度的变化特性.
刘方杰苗家轩刘圣华魏衍举徐斌吴健
关键词:气相色谱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