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菊
- 作品数:99 被引量:2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甲霜灵锰锌和绿亨一号不同浓度单用和混用对哈茨木霉和辣椒疫霉的药效
- 用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一般田间使用浓度)、250倍液(加倍浓度)和绿亨一号4000倍液(一般田间使用浓度)、2000倍液(加倍浓度)单用,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和绿亨一号4000倍液混用分别对哈茨木霉和辣椒疫霉进行处理。...
- 鲁海菊张中义
- 文献传递
- 中国黑痣菌属(Phyllachora)的3个新记录种
- 2014年
- 报道中国黑痣菌属3个新记录种,即竹黑痣菌(Phyllachora bambusina)、方竹黑痣菌(P.chimonobambusae)、印支黑痣菌(P.tonkinensis),其寄主分别是箣竹(Bambusa sp.)、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大箭竹(Sinarundinaria chungii)和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对这3个种进行了描述和图解。研究标本保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和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 李晓玲鲁海菊张陶罗赫荣张中义
- 关键词:黑痣菌属形态学特征
- 野生竹红菌中总氮的测定
- 2008年
-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竹红菌奠定基础。[方法]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研究温度、消化时间及样品用量对野生竹红菌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野生竹红菌样品与硫酸钾、硫酸铜、硫酸的比例分别为1:5、2:1、1:15时消化最佳。样品预处理条件和消化时间一致,温度为250~350℃时,不同的样品用量测定的总氮量没有较大差异。消化温度越高,样品中获得的粗蛋白和总氮越高,温度是影响消化的关键因素,并且消化温度越高所用的消化时间越短。[结论]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竹红菌中总氮的最优消化条件为样品量0.5g左右,起始消化温度300℃,泡沫减少和烟雾变白后升高至350℃,消化时间4h左右,在此条件下竹红菌的粗蛋白含量达22.50%,总合氮量达3.60%。
- 刘卫鲁海菊张举成严和平姚立华李应闵勇
- 关键词:凯氏定氮法总氮
- 枇杷内生真菌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以蒙自地区枇杷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常规形态学鉴定法,对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枇杷1a生及多年生健康组织、1a生根腐病组织和叶斑病病叶组织中共分离获得144株内生真菌,共鉴定出16个属,分别为Acremonium、Alternaria、Aspergillus、Arthrinium、Cladosporium、Epicoccum、Fusiarium、Humicola、Monilia、Mucor、Nigrospora、Oidium、Penicillium、Phomopsis、Pythium和Sebacina;其中,Acremonium、Alternaria和Phomopsis 3个属为优势属。枇杷内生真菌在植株内的分布随器官、树龄、品种、病健组织不同而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 鲁海菊董梅崔同敏张晓永陆林和赵杰
- 关键词:枇杷内生真菌多样性
- 致病疫霉在番茄和辣椒上的致病性差异研究
- 本文采用离体接种的方法,比较致病疫霉在辣椒和番茄上的致病性差异;结果表明致病疫霉在两种寄主上都能侵染,但是在番茄上的致病能力远远强于辣椒上的致病能力。
- 鲁海菊刘卫李河张扩伟
- 关键词:离体接种
- 文献传递
- 枇杷果皮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
- 2016年
- 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抗石榴干腐病病原真菌的6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果皮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GSC8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9在PDA和C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1、PGSC5、PGSC6、PGSC7 4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好。供试的碳源中,PGSC5和PGSC6 2个菌株最适碳源为麦芽糖,PGSC1、PGSC7、PGSC8、PGSC9 4个菌株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供试氮源中,PGSC6、PGSC9 2个菌株最适氮源为牛肉膏,PGSC7菌株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和牛肉膏,PGSC1、PGSC5、PGSC8 3个菌株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 H为中性或偏碱性,PGSC7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其余5个菌株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30℃。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 曾垄钢鲁海菊卢宁强潘柳君郑肖兰
- 关键词:内生真菌石榴干腐病生物学特性
-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郑肖兰鲁海菊崔昌华郑服丛谭施北习金根易克贤
- 关键词:碳元素农业土壤植物
- 枇杷根系对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明确枇杷内生木霉菌株P3.9是否诱导枇杷抗病性,对1年苗龄枇杷植株,设置枇杷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菌株P3.1、P3.5和P3.6直径5 mm菌丝块分别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菌剂10~6个/mL每株20 g拌土,另设单独接种木霉菌株P3.9菌剂,不接菌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微量法检测枇杷根部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α-淀粉酶等8种酶活性。结果表明,木霉菌株P3.9与枇杷互作,促使枇杷根部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增加,几丁质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不受影响。枇杷根系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有利于内生木霉P3.9成功定殖于枇杷根系;枇杷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说明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系有诱导抗性作用。木霉P3.9菌株与不同病菌菌株互作,相关酶活性变化多样,说明病菌菌株P3.1、P3.5和P3.6致病性存在差异,推断菌株P3.6最强,菌株P3.5最弱,菌株P3.1居中。
- 鲁海菊熊欣燕冯渝何凤益戈运康张廷萍
- 关键词:木霉枇杷
- 基于问题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网络教学设计与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顺应疫情及未来非疫情时期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普通植物病理学开展了2个学期的网络教学实践。文章对普通植物病理学线上线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以问题为基础重构植物病理学知识系统,绘制思维导图讲解各个知识点,录播+教师答疑教学模式,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鲁海菊林丽飞周银丽熊应艳王媛
- 关键词:网络教学问题教学法思维导图
- 哈茨木霉多菌灵耐药性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9
- 2005年
- 用紫外线诱变哈茨木霉菌株,通过多菌灵耐药性筛选,获得耐药性菌株。为进一步筛选强根际能力木霉菌株提供优选材料。
- 鲁海菊刘云龙张云霞杨海艳
- 关键词:哈茨木霉耐药性紫外线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