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对比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外科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对照组(n=50)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平卧位时定位时间以及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肺隔离时间及平卧位时定位时间均降低(P<0.05),而且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术后声嘶和咽疼发生率下降。结论在单肺通气中使用自制单腔双套囊支气管导管,麻醉效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近,具有插管方便、定位简单、双肺分隔完全、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 黄小燕杜少芬孙艳虹徐翔李义贤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单侧肺通气
- 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腔应用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硬膜外分别注射氯胺酮30mg(Ⅰ组)和+生理盐水0.6ml(Ⅱ组),手术结束前5分钟两组患者硬膜外腔均给予一次性加入吗啡2mg镇痛。观察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止痛药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和Ⅱ组各时段VAS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各时段使用止痛药人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硬膜外应用注射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可以加强吗啡术后镇痛的作用。
- 周树勤李义贤黄小燕
- 关键词: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
- 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含量和P53自身抗体滴度在ESCC组分别为(8.076±5.912)ng/mL和0.291±0.4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52±3.346)ng/mL和0.055±0.037,ESCC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为0.624~0.776),当取最佳诊断截断值7.248 ng/mL时,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52.7%。P53自身抗体诊断ESCC的AUC为0.713(95%CI为0.638~0.788),诊断截断值为0.080,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49.5%。两者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AUC为0.787(95%CI为0.720~0.854),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优于单独使用MMP1或P53自身抗体。在早期ESCC中,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亦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760,95%CI为0.663~0.857,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结论:ESCC患者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可作为ESCC的诊断标志物。
- 黄小燕伍方财柳灿烔黄佳涛许镒洧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食管鳞状细胞癌
- 腮腺导管灌注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观察腮腺导管灌注联合神经阻滞法在腮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腮腺手术患者68例,采用腮腺导管灌注联合阻滞耳颞神经、颊神经、面神经及同侧颈浅丛神经的方法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手术前(T0)、切皮时(T1)、牵拉腮腺时(T2)、切除肿瘤时(T3)以及结束缝皮时(T4)的无创血压(NI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结果导管灌注联合神经阻滞法在腮腺手术中麻醉效果优良者占全部患者的91.7%。无失败例数及明显并发症发生。各个观察时间点的BP、HR、SPO2、RR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导管灌注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阻滞效果较好、对各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的特点,可以作为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推广使用。
- 徐翔李义贤黄小燕孙艳虹
- 关键词:导管灌注神经阻滞腮腺手术视觉模拟评分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160例,将其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对照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及身高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屉较低(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能够使穿刺点的选择更为明确,进针深度和方向更为清楚,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显著的减轻,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黄小燕徐翔李义贤
- 关键词:肿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彩色多普勒超声
- 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法对头颈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术毕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Ⅰ组为气管内用药组,2%利多卡因2mg/kg;Ⅱ组为静脉用药组,2%利多卡因2mg/kg;Ⅲ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呛咳反应情况和苏醒拔管时间。结果各组吸痰时、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min的SBP、DBP、MBP、HR均比基础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升高的程度及时限高于I组及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比较,Ⅱ组吸痰时、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min的SBP、DBP、MB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呛咳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和Ⅲ组相比,Ⅱ组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和呛咳反应。
- 徐翔李义贤黄小燕
- 关键词:利多卡因血流动力学呛咳
- 术后放、化疗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术后放、化疗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病理确诊食管鳞癌87例(单纯手术44例,术后放、化疗43例),随访72个月。用Kaplan-Meier比较组间生存时间的差异和生存曲线的绘制,生存率比较用Log Rank检验。结果:单纯手术者和术后放、化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2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放、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高于单纯手术者(14个月),但无统计学意义。在Ⅲ/Ⅳ期患者中,术后放、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13个月)(P<0.05)。结论:术后放、化疗有助于延长有淋巴结转移或TNM分期为Ⅲ/Ⅳ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 陈振黄小燕李淳
- 关键词:食管癌预后
- 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 黄小燕杜少芬李义贤
-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阻滞食管癌
-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自制加长型支气管导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自制加长型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完成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制加长型支气管导管组(A组)及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单次插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单肺通气前、开始单肺通气后0.5 h、1 h、2 h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气道压力(Paw)、单肺通气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程度、SBP、DBP、HR、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间比较:(1.5±0.4)min比(2.6±0.8)min(t=4.78,P<0.05);两组单次插管成功率比较:95.0%比80.0%(χ2=5.19,P<0.05);两组气道压力比较:T1:(17.3±1.1)cmH2O比(22.5±0.9)cmH2O(t=4.613,P<0.05);T2:(17.9±0.5)cmH2O比(23.6±1.4)cmH2O(t=5.438,P<0.05);T3:(18.1±0.8)cmH2O比(24.6±1.2)cmH2O(t=3.741,P<0.05);两组单肺通气时血气分析结果比较:PaO2:(281.5±53.4)mmHg比(187.6±48.8)mmHg(t=5.28,P<0.05);SaO2:(98.1±6.3)%比(94.5±5.7)%(t=3.46,P<0.05);PaCO2:(31.2±3.6)mmHg比(37.6±4.1)mmHg(t=6.32,P<0.05).两组术后声嘶喉痛发生情况比较:分别为1例比6例(χ2=5.91,P<0.05),以及4例比13例(χ2=6.13,P<0.05).结论 自制加长型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均安全有效,自制加长型支气管导管具有术野暴露满意、插管及定位简单、气道压力较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较低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单肺通气的方法在适应证内使用.
- 徐翔林逸婷黄小燕孙艳虹李义贤
-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胸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