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巧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野生
  • 10篇野生稻
  • 6篇抗性
  • 5篇稻虱
  • 5篇褐稻虱
  • 3篇杂种
  • 3篇栽培
  • 3篇栽培稻
  • 3篇普通野生稻
  • 2篇药用
  • 2篇药用野生稻
  • 2篇育种
  • 2篇杂种后代
  • 2篇种质
  • 2篇籼稻
  • 2篇抗性鉴定
  • 2篇后代
  • 2篇不育
  • 1篇新种质
  • 1篇雄性不育

机构

  • 8篇广东省农业科...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黄巧云
  • 6篇潘大建
  • 5篇张良佑
  • 5篇范芝兰
  • 4篇吴惟瑞
  • 3篇刘雪贞
  • 3篇梁能
  • 3篇吴荣宗
  • 2篇徐羡明
  • 2篇萧整玉
  • 1篇何昆明
  • 1篇周汉钦
  • 1篇吴洪基
  • 1篇曾玲
  • 1篇李晨
  • 1篇林璧润
  • 1篇霍超斌
  • 1篇曾列先
  • 1篇杨祁云

传媒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第一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籼稻不育株为受体将药用野生稻的褐稻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研究初报被引量:9
1994年
以感虫的籼稻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揭稻虱的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中1个组合不经幼胚培养获得杂种,F1~F4均有褐稻虱抗性表达,在F4的21个株系中,中抗至高抗的有18个,占85.71%。另外2个组合的幼胚经离体培养获绿苗,并具褐稻虱抗性。
黄巧云范芝兰梁能吴荣宗张良佑
关键词:籼稻野生稻褐稻虱抗性育种
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的抗病虫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以水稻白叶枯病Ⅳ群菌和褐稻虱生物型1分别对非AA染色体组型野生稻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白叶枯病达高抗级的样本占1.08%,抗病级占14.39%,中抗级占64.03%,感病级占20.5%。褐稻虱抗性鉴定的13个种中,有8个种完全抗虫,3个种抗虫性在90%以上。此外,获得既抗病且抗虫的双抗种质有10个野生稻种共69份样本。
潘大建黄巧云连兆铨吴惟瑞张良佑吴荣宗
关键词:野生稻白叶枯病褐稻虱
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评价及利用初报被引量:1
1992年
褐稻虱是亚洲稻区的重要害虫,自从推广抗虫品种后,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出现新生物型,使品种的原有抗性“丧失”。克服新生物型有效途径之一,是扩大抗虫基因源,以育成不同遗传背景的抗虫品种,其中野生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抗源。为此,我们对野生稻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
黄巧云潘大建梁能张良佑曾玲吴荣宗
关键词:野生稻褐稻虱抗性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被引量:10
1998年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张良佑萧整玉吴洪基黄巧云潘大建
关键词:野生稻抗性机制褐稻虱栽培稻
小粒野生稻与籼稻杂交创造优异新种质研究初报
以籼稻品种为母本,以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J.S.Presl exC.B.Presl)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结合胚胎挽救的方法获得F1代植株,再通过回交、复交和选育获得结实正常的杂交后代材料。提出了一种野栽...
潘大建范芝兰刘雪贞黄巧云何昆明周汉钦李晨
关键词:小粒野生稻远缘杂交种质创新
文献传递
野生稻与栽培稻杂种后代的花药培养被引量:3
1996年
采用5种诱导培养基和3种分化培养基对4个野生稻种与9个栽培稻品种组配的杂种后代进行花药培养,结果筛选出2种较好的诱导培养基:Ⅰ.籼稻培养基,并以水解乳蛋白300mg/l代替水解酪蛋白,甘氨酸2mg/l代替脯氨酸100mg/l;Ⅴ.培养基Ⅰ铁盐加倍,同时表明铁盐加倍对诱导愈伤无显著作用。筛选出1种较好的分化培养基:D3.MS培养基+KT2+NAA0.5+水解乳蛋白800+肌醇500(mg/l)。
吴惟瑞范芝兰黄巧云
关键词:野生稻栽培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
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7
1991年
1987-1990年对2017份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细菌性条斑病鉴定,经重鉴筛选出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普通野生稻资源30份。其中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有2份,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有8份,并明确抗病资源在广东、海南的分布情况。这批抗源可供育种部门作抗病育种亲本利用。
徐羡明林璧润曾列先杨祁云黄巧云吴惟瑞
关键词:细菌性条斑病野生稻抗性
药用野生稻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探讨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亚洲稻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与为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推广不同遗传背景的抗虫品种是防治褐稻虱最经济、安全而有效的措施,而广泛...
萧整玉张良佑潘大建黄巧云范芝兰
文献传递
广东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选用经 9个连续回交核置换含有普通野生稻不同细胞质源的雄性不育株系 ,与优质为主、兼抗病虫和经济性状优良的栽培稻品种进行回交转育 ,培育出一批优异新质源不育材料。这些新质源不育材料的不育性稳定 ,柱头外露率高 ,且具有优质、抗病虫害或优质、经济性状良好的优点。其恢复谱较广 ,较容易配制出早熟、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的强优组合 ,是杂交稻开发利用有较好前景的新质源材料。
刘雪贞潘大建吴惟瑞黄巧云范芝兰
关键词:野生稻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野败型红莲型
东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梁能徐羡明黄巧云刘雪贞霍超斌
根据水稻品种抗性不足、米质欠佳、产量高而不稳、增产不增收的状况和育种对新抗源、优质源的迫切需要,198-1986年通过多学科协作,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开展了2000份普通野生稻白叶枯、稻瘟、褐稻虱、稻瘿蚊和耐寒...
关键词:
关键词:野生稻种质资源抗性鉴定水稻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