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梁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地震
  • 3篇地震前
  • 3篇震前
  • 3篇重力场
  • 2篇弹性介质
  • 2篇地震前后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区域重力场
  • 2篇位错
  • 2篇位错模型
  • 2篇局部重力异常
  • 1篇地壳
  • 1篇地壳运动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地震反应分析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前兆

机构

  • 1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2篇黄建梁
  • 7篇李辉
  • 6篇李瑞浩
  • 3篇申重阳
  • 2篇喻节林
  • 1篇朱思林
  • 1篇蒋福珍
  • 1篇徐菊生
  • 1篇甘家思
  • 1篇向文
  • 1篇项爱民
  • 1篇白志明
  • 1篇赖锡安
  • 1篇刘少明
  • 1篇刘冬至
  • 1篇付广裕
  • 1篇孙少安
  • 1篇王威中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5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分层弹性粘弹性介质的静力响应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首先利用传播矩阵法构造出了水平分层弹性介质在表载、体力及内部力源联合作用下的一般模型。然后利用“对应原理”将弹性问题的一般模型推广到粘弹性问题的一般模型——粘弹性分层介质传播矩阵基本方程。最后用粘弹性分层介质传播矩阵方程对一个实际地学问题做了试算,计算结果说明,用传播矩阵法处理粘弹性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黄建梁李瑞浩
关键词:矩阵粘弹性静力响应介质
坡体地震稳定性的动态分析被引量:52
1997年
坡体地震稳定性研究是地震灾害分析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刚体力学原理的坡体地震稳定性的动态分析理论:(1)推导了同时考虑水平和竖直地震的坡体临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2)采用条块技术针对任意形态的坡体建立了根据水平和竖直地震加速度时程估计坡体换稳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的方法;(3)讨论了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确定问题,地震过程中坡体抗滑强度的衰减问题和孔隙的动态响应问题以及坡体地震稳定性的评定问题。作为实用实例,分析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引起的白河主坝滑坡的失稳机制。结果表明:白河主坝滑坡是由于地震过程中坡体抗剪强度的显著丧失和地震导致的坡体大幅度位移所致;竖直地震动对坡体位移计算的影响很小,在地震位移的计算中可略去竖直地震动的影响。
黄建梁王威中薛宏交
关键词:坡体地震稳定性土坝
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概况
1994年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赖锡安李瑞浩黄建梁
关键词:地壳运动地球动力学
局部重力异常和吉断层位错滑动
<正>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的地形变化,同时也使断层周围的重力场发生变化。类似于地质地貌变化, 多次断层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也以局部重力异常的形式积累起来。设平均每次位错事件产生的重力布格异常为δg(x1,x2),则...
黄建梁申重阳
文献传递
重力变化、位错与密度时变综合研究
申重阳黄建梁李辉孙少安刘冬至甘家思白志明徐菊生项爱民蒋福珍朱思林刘少明向文付广裕喻节林
该成果提出利用单层密度时变作为分析孕震、前兆信息的特征物理量,对地壳内部密度时变与发震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地震前兆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反应分析地震前兆地震预报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被引量:48
1997年
系统地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34期的重力测量数据,讨论了地面沉降、采矿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形变测量和测震结果分析了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讨论了这次强烈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演绎出3个特征阶段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①1971~1975年期间,震区附近区域重力场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它与莫霍界面的上隆有关;②1975~1976年期间,根据形变、地震波的震源机制解正演的唐山点的重力变化表明,这期间的重力变化主要由震前的蠕滑、膨胀和同震位错引起.重力观测表明,蠕滑和膨胀是发生在震前的;③1976年8月以后的重力变化呈恢复趋势,地壳的均衡下沉和引张恢复是这一期间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李瑞浩黄建梁李辉陈冬生
关键词:重力场位错模型蠕滑地震预报地震
中强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正>根据实用化攻关成果,本文对我国境内几个中强地震前的重力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有几个特征:(1)具有明显趋势性,并有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过程;(2)它与高程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很难...
李瑞浩李辉黄建梁
文献传递
固体潮观测中非潮汐谱与地震活动关系初探
<正>固体潮观测资料包括了固涔地球对日月等天体对地球引力作用的响应和地球构造活动引起的非潮汐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两大部分的内容。由于引起地球固体潮汐的力源可根据日月对地球的引力精确计算,对固体潮观测中的潮汐成分分析已比较...
李辉张舸黄建梁陈冬生喻节林
文献传递
断层地质位错模型的局部重力异常稳健反演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理论分析和观测实践表明,断层位错会引起断层周围局部重力场的变化.长期重复的位错事件引起的重力变化以局部布格异常积累起来,成为断层历史活动的证据,也为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研究了利用局部重力布格异常反演断层古地质位错的方法.为了消除局部重力布格异常中与断层运动无关成分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稳健非线性反演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稳健算法.模拟算例表明,阻尼最小二乘和贝叶斯最小二乘由于受含粗差数据的吸引而偏离其真实解,数据受粗差污染的程度越重,偏离越严重.相对地,用本文提出的稳健阻尼和稳健贝叶斯反演的结果,即使50%的数据受粗差污染,仍能与不受粗差污染数据的反演结果保持一致.这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稳健反演方法是有效的.滇西洱海周围断裂的古地质位错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苍东北和洱海断裂是以正倾滑为主的断层,错动量为4~5km,苍东南断裂的倾滑相对较小.反演结果的理论值与局部重力场的拟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黄建梁申重阳李辉
关键词:断层运动地震
分层弹性介质静态响应的一般模型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利用传播矩阵法系统研究了分层弹性介质响应的问题,构造出了分层介质在表载,体力、内部力源联合作用下静态响应的一般数学模型。推导了用于固体潮分析的倾斜和应变公式。
黄建梁
关键词:地震弹性介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