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次冷锋降水云系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模拟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ARPS对2013年10月13—14日华北南部到河南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卫星、雷达、飞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冷锋云系不同部位宏微观结构和多种增雨潜力要素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冷锋云系增雨潜力区判别方法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冷锋云系结构具有不均匀性,云中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自云系前部到后部逐步减小。冷锋云系不同位置垂直结构特征不同,云系前部自云底到云顶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云中存在典型的"催化-供给"结构,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较好,对应区域地面出现较大降水。云系后部上升气流区集中在中高层,4.0 km以下为下沉气流,云中冰相粒子丰富,但中低层液态水含量少,"催化-供给"结构不明显,动力辐合和低空水汽条件差,对应区域地面降水微弱或不产生降水。利用模式模拟结果逐步判别云系增雨潜力条件,结果显示: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冷锋云系前部、地面冷锋与700 hPa切变线之间约150 km宽的狭长带状区域,云体是具有"催化-供给"结构的冷暖混合云,可催化层高度为3.5—7.0 km。 刘艳华 周毓荃 黄毅梅 吴志会 秦彦硕关键词:冷锋云系 云系结构 数值模拟 中部区域两次西南涡天气过程增雨潜力区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西南涡天气降水是中部区域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最主要的三种作业天气类型之一。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4月8 9日和2009年4月18 19日两次典型西南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发现,近圆形和椭圆形西南涡的动力场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对增雨条件分析发现:两次过程500 h Pa上都存在大气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汽条件良好;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正值区均在低涡形成并影响中部区域时开始出现,并随低涡移动发展。因此,选择500 h Pa冰面过饱和水汽压≥0 h Pa且垂直上升速度≤-0.1 Pa·s-1的区域作为增雨潜力区。其中,近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出现在低涡中心前方附近和暖式切变线北侧、低涡闭合线处,椭圆形西南涡过程增雨潜力区位于辐合线北端及低涡闭合线东北方向一定距离处。 杨敏 黄毅梅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个例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以2019年11月17日南阳一次降水过程为例,利用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并依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和雷达等气象资料对分析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探测反演的冷云区积分液态水较大时段,冰面过饱和层较厚、水汽条件较好,动力条件更有利于促进降水发生发展;冷云区积分液态水较大时段,FY-4A卫星三色合成识别相应时段上空过冷水也较丰富,雷达回波呈增强趋势,云系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增雨潜力。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探测反演的冷云区积分液态水含量可用于识别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白婷 黄毅梅 黄毅梅 樊奇关键词:人工增雨 微波辐射计 中国中部区域一次低槽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为中国中部区域春秋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根据地面冷空气活动路径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具体分为低槽西路冷锋型、低槽东路转西路冷锋型和副高西伸型3种类型,其中低槽西路冷锋型占比最多。选取2012年11月24日中部区域一次典型低槽西路冷锋降水个例,首先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增雨潜力区初判,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结果,综合给出增雨潜力区位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降水主要出现在500 hPa和700 hPa槽前及地面冷锋后部区域,过程典型时刻2012年11月3日14时初判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和安徽大部分地区,模式模拟的过冷水分布区域与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到此次中部区域典型低槽西路冷锋天气过程人工增雨潜力区位于500 hPa和700 hPa低槽前部、700 hPa急流左侧且更靠近急流轴一侧、地面冷锋后部及锋线附近。 杨敏 杨敏 黄毅梅 黄毅梅播撒碘化银实施雹云催化的数值试验——个例研究 被引量:22 2003年 在三维冰雹云模式基础上 ,采用湿热泡扰动方式激发对流云 ,对 1 998年 7月2 1日发生在河南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模拟并做催化试验。结果表明 ,该例雹云具有含水量累积区 ,对累积区中心播撒碘化银能够减雹、增雨 ;而在此中心之下较低的高度作业 ,或播撒时间选取不当 ,则有可能增加冰雹。 周毓荃 陈宝君 肖辉 黄毅梅 李子华关键词:碘化银 人工防雹 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金华 李铁林 鲍向东 胡鹏 牛淑贞 黄毅梅 雷恒池 肖辉 刘艳华 张云平 该项目于2005年3月由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主要针对河南省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状况,致力于开发空中水资源、进一步提高该省云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缓解水资源压力。该项目所...关键词:关键词:人工增雨作业 95GHz云雷达对一次弱冷锋云系结构的观测分析 本文利用ARM项目在我国安徽寿县进行综合观测获得的W-Band云雷达(95GHz,波长3.16mm)、地面微波辐射计、探空以及地面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11月5—7日一次弱冷锋云系的云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初步得... 黄毅梅 周毓荃 李占清 胡志晋关键词:冷锋云系 云结构 开发基于GIS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 田万顺 鲍向东 黄毅梅 刘艳华 郑宏伟 马鑫鑫 李铁林 杜春丽 丁建芳 张俊波 黄跃青 李昊 黄克磊 石俊峰 针对河南省原有人影业务系统由几个开发于不同时期的软件组成,存在人影作业信息无法与气象信息图形叠加、地理信息粗糙、作业指令到达现场的时间长、作业信息上报速度慢以及各地市之间人影业务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相互间无法交流信息、不便...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识别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方法初探 层状云是我国北方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云系,层状云人工增雨重要作业条件之一是云中自然冰晶不足,存在过冷水。目前,冰晶、过冷水的探测主要使用PMS、双偏振雷达等,前者必须使用装载PMS的飞机直接在云中飞行观测,无法事先用于作业... 黄毅梅 鲍向东 田万顺 刘艳华 马鑫鑫关键词:多普勒 人工增雨 一种人工增雨雪试验示范基地监控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增雨雪试验示范基地监控设备,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 黄毅梅 杨敏 杜春丽 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