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万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1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新毕业护士对护理职业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调查新毕业护士对护理职业认知的现状,分析相关因素,为新毕业护士职业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7月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新毕业护士151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护士对护理职业一般知识了解情况;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了解情况;新护士对护理职业道德内涵了解情况。结果 67.5%及以上的新护士了解护理的对象,70.2%及以上的新护士了解护理工作的任务,50.3%及以上的新护士了解护士所承担的角色;60.9%及以上新护士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43.7%及以上新护士理解护理职业道德内涵。结论新毕业护士对护理职业的了解和认知存在偏差,应该加强新护士对护理职业认知相关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理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 丁万红方婷妮
-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
- 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7月手术室成立HFMEA管理小组,运用HFMEA模式评估病人手术中易发生的失效环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坠床、灼伤及烧伤、手术部位错误、标本丢失、异物遗留、用药或输血错误)发生情况、失效模式RPN值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手术室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明显下降;影响手术安全的失效模式RPN值由2 072分下降到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由75.6%提高到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式的运用可以预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效环节,并通过RPN值使潜在隐患得到量化,进而确定手术室安全重点改进目标,从而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流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
- 董文平丁万红徐建芳
-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被引量:84
- 2016年
-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执行者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与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转运过程中输液管滑脱或堵塞、血压下降、意外拔管、氧气供给不足、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HFMEA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丁万红夏海鸥徐春芳徐平
-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安全管理
- 护理部对护理单元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护理部对护理单元绩效评估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模式。方法对各护理单元绩效评估中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3个方面提出管理设计方案,由计算机专家编制软件,在医院HIS系统上运行。结果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护理部对护理单元各类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绩效评估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 方婷妮丁万红
-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护理管理
-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1718例,设为对照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转运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转运179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转运途中的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意外发生率2.9%,接收科室满意率97.8%;对照组意外发生率26.7%,接收科室满意率7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徐建芳丁万红
-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理念的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当前责任制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而护理理念对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型起导向作用,本文从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理念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出此模式下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进而探讨完善护理理念的发展策略。
- 李丽董文平丁万红
-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