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宏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1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子被引量:11
- 2018年
- 根系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指标,也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固持潜力估算的核心参数。然而,由于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数据获取困难,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尤其是分布广泛的中国草地,区域尺度上的整合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样地实测数据、已发表文献和在线数据库数据,对中国草地5种植被类型、共计154个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空间格局进行整合分析,并结合气象和土壤数据,揭示了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根系周转速率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低纬度温暖地区根系周转更快;(2)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砾石含量、容重、pH值)共同影响根系周转,对周转变异性的解释度为44%,其中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为57%,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对贡献率为43%;(3)中国草地根系周转的格局和驱动因子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该研究对根系周转的驱动因子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证据,为全球尺度上的整合研究提供了关键数据。
- 孙元丰万宏伟赵玉金陈世苹白永飞
- 关键词:中国草地气候因子土壤属性气候变化
- 羊草草原群落6种植物叶片功能特性对氮素添加的响应被引量:84
- 2008年
- 该文比较了羊草草原群落中包括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内的6种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大针茅(Stipa grand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等叶片功能特性(Leaf functional trait)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旨在探讨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对氮素可利用性改变的响应和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物种对光资源的竞争增强,不同物种在光资源的竞争策略和竞争力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羊草通过提高SLA、单位质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含氮量,使单位面积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线性提高,进而增强了其对光的竞争力。西伯利亚羽茅主要通过提高SLA增加光合总面积,来增强自身的光竞争力。冰草在SLA和单位质量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含量均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对光的竞争力明显弱于羊草和西伯利亚羽茅。大针茅和黄囊苔草对SLA的调节能力较低,加之大针茅SLA较低,而黄囊苔草处于群落的下层,这两种植物的光竞争力较弱。糙隐子草具有较高的SLA,对单位质量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其光竞争力高于黄囊苔草。同时,糙隐子草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沿氮素添加梯度显著降低,进一步证实氮素添加改变了群落的光环境。
- 万宏伟杨阳白世勤徐云虎白永飞
- 关键词:比叶面积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含量
- 中国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被引量:17
- 2013年
- 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相关的工作已经比较完善,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网络也已经初具规模(http://www.cfbiodiv.org/),而国家尺度上的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尚未建设。我国草地面积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对环境因子变化响应敏感且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较为强烈。建立国家尺度上的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于揭示我国草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研究其变化规律与机制,监督和指导保护实践至关重要。作者在借鉴国外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草地资源和利用现状,从整合政策和科学两方面的需求,并考虑监测指标遴选及其空间异质性和检出概率,结合拟探讨的具体科学问题,提出了我国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的指标体系和具体监测方案。该方案以草地植物多样性研究为核心,兼顾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包含3类27项82个具体指标,并给出了监测样地选取与设置的方案,以及每个指标的野外监测方法与数据获取途径。最后,作者以2012年在内蒙古的一个调查样地为例,简要阐述了野外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展示了部分野外调查结果。
- 万宏伟潘庆民白永飞
-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指标体系监测方法
- 不同载畜率下瓣蕊唐松草的生长和繁殖对策被引量:11
- 2014年
- 放牧是内蒙古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而草原植物在不同放牧压力下的生长和繁殖策略是它们与有蹄类动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为了了解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的生长和繁殖策略如何响应载畜率的变化,作者依托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站的大型放牧实验平台,从种群、个体和器官三个组织水平上研究了该物种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种群水平上,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瓣蕊唐松草减少了生殖株丛数或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该实验条件下,载畜率每hm2 7.5只羊(夏季)是瓣蕊唐松草不再进行生殖生长的阈值;2)在个体水平上,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瓣蕊唐松草降低了株高和个体生物量,减少了生殖枝、花朵和种子等生殖器官的数量。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瓣蕊唐松草生殖分配的调节从依赖于植株个体大小向不依赖于植株个体大小转变。3)在器官水平上,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瓣蕊唐松草减少了生殖枝的花朵负荷,提高了单粒质量。籽粒数量和籽粒质量之间的权衡是瓣蕊唐松草应对放牧干扰的重要机制。
- 乔丽青田大栓万宏伟宝音陶格涛潘庆民
- 关键词:放牧生殖分配典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