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改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长抑素受体家族介导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家族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上的表达,并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RC160活化生长抑素受体,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生长及凋亡。方法利用RTPCR检测HEC1A细胞上的生长抑素受体。BrdU整合试验测定RC160对HEC1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TUNEL染色检测是否存在细胞凋亡。结果所有5种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HEC1A细胞中均有表达。RC160可抑制HEC1A细胞的生长,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在处理48h后,10-5mol/L浓度的RC160达到最大抑制效应。未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RC160通过结合HEC1A生长抑素受体而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在此抑制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 主改霞王冬颖
- 关键词:生长抑素受体子宫内膜癌
- 巨大儿102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我科住院出生巨大儿(出生体重≥4 000g)102例,对其分娩方式、对产程影响及产时并发症等,进行了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资料来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病人,孕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其中25~29岁年龄组占55.88%。全部病例孕周在38~41周之间,无早产及过期产。新生儿出生体重≥4 500g者9例,其余在4000~4500g之间。 1 巨大儿产前诊断 2年间分娩总数1601例次。
- 邹晋芳主改霞刘宁侠
- 关键词:婴儿体重异常巨大儿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价值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422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63%(412/422),平均时间6.4min,出血量5.8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主改霞吴静范引侠王群
- 活力碘治疗霉菌性阴道炎42例临床观察
- 1999年
- QL活力碘是新一代碘伏消毒剂,杀菌谱广、杀菌力强而迅速,可用于外科、妇科、口腔科的皮肤、粘膜消毒。我们用0.5%活力碘1:3稀释液治疗症状显著的霉菌性阴道炎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收集1998年3~9月可随访霉菌性阴道炎病例74例,年龄20~44岁。诊断标准为外阴、阴道瘙痒或伴有灼痛感;分泌物增多,呈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道粘膜潮红,可附有白色片状假膜;分泌物涂片有假菌丝及芽胞。所有病人均排除糖尿病,治疗前未用任何其它药物。
- 主改霞梁睿
- 关键词:霉菌性阴道炎药物疗法活力碘
- 应用小鼠月经模型对子宫内膜白细胞周期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应用小鼠月经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CAST2)研究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随月经周期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变化以及在子宫内膜所占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的变化。方法:用成年雌性去势C57BL/6小鼠34只,给予序贯性激素处理,在最末次激素处理后4—6h,实验组小鼠宫腔内注射0.2ml消毒花生油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对照组小鼠给予同样序贯性激素处理但无宫腔油剂注射。分别取出各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以F4/80作为巨噬细胞的标记分子,CD4和CD8作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软件CAST2计算分析巨噬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和在子宫内膜组织中所占的体积分数。结果:HE染色子宫内膜组织切片显示激素撤退后实验组在宫腔内注射油剂后30~35h可观察到子宫内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切片显示在激素撤退早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内的巨噬细胞均增加并且分布无明显差别(P=0.642),但在激素撤退晚期实验组子宫内膜内的巨噬细胞无明显减少(P=0.061),对照组与之相比则明显减少(P=0.032)。CD8T淋巴细胞的增多仅出现于激素撤退早期实验组子宫内膜。CD4T淋巴细胞在子宫内膜的数量很少且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结论: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在激素撤退后将导致内膜的脱落与白细胞的侵入,且数量与分布的变化与激素撤退的时间明显相关。
- 主改霞王冬颖吴静
- 关键词: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体积分数
- 卵巢癌 YNZ22 位点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检测卵巢癌 Y N Z22 位点有无杂合性丢失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 P C R 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30 例卵巢癌及癌旁组织 Y N Z22 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以癌旁组织提供的信息计算 Y N Z22 基因频率、杂合度,30 例卵巢癌中有信息个体 23 例,杂合度 76.7% ,其中 3 例观察到 L O H,频率为13.0% 。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存在 Y N Z22 位点 L O H 现象,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期别有关。
- 邬晋芳叶国玲主改霞
- 关键词:卵巢肿瘤杂合性丢失
- 免疫因素所致流产的治疗和对母婴影响
- 1997年
- 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进步,许多不明原因的流产和免疫因素有关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对此类疾病进行了主动及被动免疫治疗,现就免疫治疗的机理、方法,对母婴影响作一综述。 正常妊娠时,孕妇能识别滋养层抗原并产生封闭抗体,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母体T淋巴细胞反应及排斥胚胎,而不明原因流产患者,体内缺乏封闭抗体,因此淋巴细胞反应增加并排斥胚胎,导致流产。主动或被动免疫治疗后可引发封闭抗体产生,提高患者免疫反应,使胚胎得到保护。
- 邬晋芳主改霞叶国玲
- 关键词:流产免疫因素免疫疗法
- 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CXCR4和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癌、1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囊腺瘤、5例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XCR4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4在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8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HER-2在卵巢恶性肿瘤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CX-CR4、HER-2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CXCR4、HER-2在卵巢上皮性囊腺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了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囊腺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主改霞刘莹张荣霞杨整哉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肿瘤CXCR4HER-2免疫组织化学
- 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检测及针对性激素治疗研究
- 主改霞梁睿吴静何文翠
- 该项目所属医学领域,主要内容为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及针对性激素治疗研究。实验研究Ⅰ用放免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含量,并做了相关临床分析,发现EGF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有重要意义。2、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增生性子宫内...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基因检测激素治疗
- p16CyclinD_1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p16、CyclinD1基因在滋养细胞肿瘤发生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49例滋养细胞疾病组织 (葡萄胎首次清宫标本 32例 ,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子宫标本分别为 12例和 5例 )和 4例早孕正常绒毛组织中p16和CyclinD1进行检测。结果 在早孕绒毛组织中 ,p16和CyclinD1表达分别为全部阳性和全部阴性。在不恶变葡萄胎、以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和滋养细胞肿瘤中p16表达呈下降趋势 ,CyclinD1表达呈上升趋势。p16和CyclinD1表达阳性率在不恶变葡萄胎与以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间、在不恶变葡萄胎组与侵蚀性葡萄胎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以后发生恶变的葡萄胎与侵蚀性葡萄胎间及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p16表达缺失、CyclinD1过表达可能在滋养细胞恶性转化、侵蚀性葡萄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葡萄胎首次清宫标本 p16及CyclinD1表达 。
- 梁劲荃赵彧明梁睿主改霞孙润琴
-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P16CYCLIN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