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山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箍结构应用于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及修复
- 2009年
- 目的:探讨箍结构产生的箍效应对增强修复后的牙体组织的机械强度的作用。方法: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残根、残冠的龈上高度,设计不同的箍结构。结果:箍结构的应用有效抵消水平、侧方外力及锲力,从而加强了修复后的牙齿的强度。结论:牙折、牙劈裂是口腔科三大疾病之一。箍结构广泛应用于临床将有效地防止更多的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劈裂、牙折。
- 于江山吴婷秦喜
- 关键词:残根残冠箍结构箍效应
- 牙体预备在粘结桥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 2010年
- 吴婷于江山李楠
- 关键词:牙体预备粘结桥牙体组织
- 牙周病经正畸后固定桥修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采用多种主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评价利用固定矫正器内收压低牙周病的患牙,达到目标后,用金属烤瓷桥修复。方法:牙周病前牙,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戴固定矫正器排齐,内收压低上下前牙,达到正常咬颌关系后,行金属烤瓷桥修复6~24个月,评价其客观指标,牙周检查指数,咬颌力,X线片各主观满意度的临床疗效。结果:6~24个月后,基牙的PD值明显下降,咬颌力显著增高,X线片显示骨密度有一定的增长,且获得主观满意。结论:固定矫正器矫正重度牙周病,配合固定修复保存重度牙周病前牙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式,但必须长期进行牙周维护以稳定疗效。
- 于江山
- 关键词:固定矫正器固定桥
- 固定矫正器对口腔微生态变化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固定矫正器戴入口腔前后牙面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后进行前后对比观察。结果:矫治初期变形链球菌明显提高,患龋率增高,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杆菌和梭酸杆菌带菌量亦增高,龋率亦有升高几率。结论:固定矫正器戴入后初期龋病、牙龈病的发病率增加,预防口腔疾病发生非常重要。
- 宋述灵于江山
- 关键词:固定矫正器微生态环境
- 箍结构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为了防止劈裂,箍结构作为桩核的一部分可以增强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机械程度,利用桩核结构包绕预备后的残根、残冠以增强修复后牙体的抗力效果。方法:在残根、残冠的颈部设计一个形式的箍结构于桩核上,平行牙本质壁360°包绕于牙体上的颈环可抵消水平侧方的外力。结果:箍结构增强了残根、残冠的强度,有效地防止了残根、残冠的劈裂及牙折。结论:成功地恢复了残根、残冠行使咀嚼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于江山
- 关键词:残根残冠箍结构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