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浩

作品数:55 被引量:43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0篇法治
  • 14篇法律
  • 10篇主义
  • 8篇国家主义
  • 6篇司法
  • 5篇立场
  • 5篇法学
  • 4篇行政
  • 3篇刑法
  • 3篇中国法
  • 3篇权利
  • 3篇国法
  • 3篇法理
  • 3篇犯罪
  • 3篇本土
  • 3篇本土化
  • 3篇查拉图斯特拉
  • 2篇调解
  • 2篇形变
  • 2篇义务

机构

  • 31篇中国人民大学
  • 23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54篇于浩
  • 3篇张志铭
  • 2篇曾航
  • 1篇陈肇新
  • 1篇徐媛媛
  • 1篇高阳
  • 1篇陈伟
  • 1篇夏旭日
  • 1篇张小旭

传媒

  • 4篇国家检察官学...
  • 4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政法论坛
  • 2篇法商研究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法律方法
  • 2篇法学教育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法学评论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律师在场权的权利意涵与制度建构
2021年
律师在场权作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诸多现代法治国家所肯认。域外的相关规范和判例可为他山之石,我国现行的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值班律师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简易程序等为律师在场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中国的价值旨归,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法治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明晰律师在场权的权利意涵,完善制度建构。
于浩高阳
关键词:律师在场权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治
行政调解与中国法律传统的契合与断裂被引量:7
2014年
作为三大调解制度之一的行政调解,既与古代中国法律传统一脉相承,又带有明显的现代印痕。因此,在对行政调解制度的现代建构中,既不能忽视中国调解传统中的思想观念与制度架构,也应积极吸纳现代法治体系的合理成分,将行政调解制度的完善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以及诉讼制度的发展统一于我国现代法治体系之中,调和并缓解"行政"与"调解"之间的内在冲突,进而更好发挥行政调解制度在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于浩
关键词:行政调解法律传统发展进路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罪名之争
2018年
为界分"受贿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两个罪名,提高"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条文表述的涵盖力和科学性,使"利用影响力受贿"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将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两个罪名合并为"利用影响力收贿罪",避免罪名认知上的干扰;将其犯罪主体划分为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三种,不再限定于"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删除"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避免法律上的认识分歧;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规定为从重情节。
于浩
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受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
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碰撞、融合与重构被引量:3
2014年
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与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与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
于浩
关键词:法律法律文化法治
苏格拉底与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隐微术”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尼采思想肇始于18世纪欧洲现代性病入膏肓之际,企图通过对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独断论的批判,瓦解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世界,建立全面的未来哲学体系从而挽救哲学系统性的危机。尼采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与艰难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学说共同构建了尼采思想的"高山"与"深渊"。本文将致力于揭开尼采隐微之术的层层面具,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逻辑支撑点下,着重找寻而非搭建"高山"与"深渊"之间的桥梁。
于浩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
共和国法治建构中的国家主义立场被引量:56
2014年
国家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熔铸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实践中。考察国家主义思想史,强调国家是自足自洽的存在,相对于个人和社会,国家具有更高级的"善"和更大的优越性。法治与国家主义存在着明显的互益与背反关系,法治建构依赖国家的积极作为,但法治的限权性色彩又挑战了国家主义扩张权力的合法性。梳理共和国法制(治)历程以及学界对法治立场的认知,勾勒出国家理性在法治实践中的概况,明确国家主义在我国法治建构中的现实合理性;并在承认国家主义的作用基础上坚持法治道路,达致"国家统治-社会自治-个人自主"三者协同的治理结构,实现法治建构的本土化思路。
于浩
关键词:法治国家主义
凯尔森对施米特国家理论的检讨——读《上帝与国家》被引量:4
2015年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侧重于对凯尔森和施米特政治法律思想的独立研究,对二者国家理论的比较研究稍显不足。作为施米特长期的主要论敌,凯尔森与施米特之间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论争也成为了现代法学思想基点冲突的一次整合运动。一种经验的"正当性"如何超越另一种实证的"合法性"1,对施米特来说,他并不打算继续韦伯从合法性到正当性的论述,转而继续追问"合法性"问题,此时自上而下的主权者视角进入了他的视野[1](P.46-94)。
于浩
关键词:施米特凯尔森政治法律思想现代法学主权者纯粹法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幻觉与迷”一章法理释读被引量:2
2013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思想发展第三阶段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尼采本人亦将其称作"第五福音书"。聚焦于该书第三卷,"论幻觉与迷"一章囊括了尼采思想殊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在隐微术背景之下人的"上升"、"复返"、"形变"。本文通过梳理"论幻觉与迷"的内容意涵,管窥尼采思想的总趋势,从而对"上升"、"复返"、"形变"这三个形异而质联的概念形成一些认识。
于浩曾航
关键词:形变
法治框架下的“大调解”考略被引量:8
2013年
一、"大调解"与法治转型中国社会的一大表錢现便是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甚或陌生人社会转变,在此过程中,人治的因素会更加黯淡,而强调规则至上的法治则自然成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不二选择。法治视野下的法律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一般性与稳定性等特征,在立法层面,
于浩徐媛媛
关键词:法治视野大调解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可预测性
客观法是什么?——读狄骥《客观法》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社会连带因素,狄骥指出客观法是完全基于社会事实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在客观法的视野中,只有实然而无应然,法律注定只能是实在而客观的;相应地,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也从主观权利置换成客观事实(社会连带),从而获致更为坚固的实证性。与此同时,法律被认为并非抽象的国家所制定,也不是从法律体系内部获得自我证成,而是实实在在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法律的强制力源自于社会感和正义感所具有的社会压力。总体上说,将法律的正当性基础建立在客观的社会连带之上构成了客观法的核心主张。
于浩
关键词:社会连带法律体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