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志荣

作品数:33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3篇艺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广告
  • 6篇媒介
  • 4篇媒体
  • 3篇信息不对称
  • 3篇消费者
  • 3篇媒介融合
  • 3篇教学
  • 2篇新闻
  • 2篇行动者网络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化
  • 2篇实践教学
  • 2篇文化
  • 2篇广告实践
  • 2篇表情
  • 1篇大学城
  • 1篇大学社团
  • 1篇代理
  • 1篇抵制
  • 1篇电视

机构

  • 26篇南京邮电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江苏省广播电...

作者

  • 28篇何志荣
  • 1篇沈虹
  • 1篇宗佳惠
  • 1篇刘旻
  • 1篇戴忱
  • 1篇来向武
  • 1篇蒋忠波
  • 1篇关梦颖
  • 1篇刘孟尧
  • 1篇季福敏
  • 1篇李亚东
  • 1篇周正海
  • 1篇刘修莉
  • 1篇朱伟伟
  • 1篇谢思婧
  • 1篇梅忠发
  • 1篇王琬
  • 1篇郑霞兰
  • 1篇陈思祎

传媒

  • 4篇广告大观(综...
  • 3篇编辑之友
  • 3篇电影评介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东南传播
  • 2篇未来传播
  • 1篇新闻世界
  • 1篇艺术科技
  • 1篇现代营销(下...
  • 1篇新闻界
  • 1篇电子商务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消费导刊
  • 1篇视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2010年
国外资本的热情追捧、中国消费模式的网络化快速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媒体市场的疯狂并购、新媒体优胜劣汰高度加剧,国外资本对新媒体的深入渗透、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对于中国的新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何志荣刘修莉刘孟尧
关键词:新媒体国外资本媒体市场高风险性风险投资
象形传播与表情包文化生产:一种文化记忆的视角被引量:1
2021年
表情包作为一种媒介技术,具有记录书写功能、情感连接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表情包是一种表意方式的"类文字"。在传统汉字文化的影响下,当代中国的表情包文化空前发达。表情包的本质属性与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存在着深层的联结,其表意性、具身性契合了象形文字的特点。表情包文化属于中国汉字"象形文化"的一种延续与发展,而以"象形传播"为核心意涵的表情包传播也颇受关注。表情包作为中国汉字文化的文化记忆附着物,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汉字文化。由于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交流时空中,"象形传播"不仅仅是媒介"前技术时代"的特征概括,也超越了象形文字时代,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文章为表情包文化的研究提供另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可能,丰富了其研究视角。
何志荣
关键词:文化记忆
浅析媒介社会下的“公民新闻”传播责任
2018年
"公民新闻"作为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闻形式,如今已经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公众作为公民新闻的传者和受者,在公民新闻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本文探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对"公民新闻"传播责任的思考。
霍蓓何志荣
关键词:公民新闻媒介社会新闻专业主义
“后栏目化”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被引量:3
2007年
栏目化纪录片在中国渐渐成熟,也走到了一个不温不火的时期,往后的发展笔者提出了"后栏目化"的概念"。后栏目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后栏目化"时期纪录片又适逢什么样的机遇?文章提出"超越栏目化"的思想、逐渐完善的纪录片影库和数字付费电视的普及是中国纪录片过渡到"后栏目化"时期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生存平台。
何志荣
“萨德事件”美国媒体之“双层博弈”框架--以《华盛顿邮报》新闻评论为例
论文以《华盛顿邮报》为样本对象,将“萨德事件”中新闻观点评论文章作为内容分析对象,按时间梳理三个阶段,分析三阶段中从媒体内容的角度分析媒体框架是什么,得出“美国世界警察框架”、“中国霸权者框架”、“韩国无辜者框架”的结论...
何志荣来向武
关键词:美国媒体新闻报道博弈论
艺术涂鸦与“日常生活”的机智性创造:大学城空间传播中的构建
2020年
本文主要研究“艺术介入后空间的转变”以及“艺术介入对于表征空间的效果影响”。从微观角度分析大学城校园路障球涂鸦艺术现象,将大学城作为“文本”研究对象,得出大学城空间普遍存在的“人文缺失”和“空间规训”现象以及大学生在校园空间中的“抵制”战术。研究表明,大学城作为表征空间,校园涂鸦艺术是一种“表征空间符码”,对大学生的空间实践带来社会意义效果。本文从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理论视角切入,将艺术实践与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勾连,通过涂鸦式的表征实践进行身份构建,带来校园情感和文化认同,增加校园交往,并总结出涂鸦亚文化与支配文化之间互为存在的动态博弈关系。
何志荣
关键词:规训抵制
从技术工具到行动者:广告智能传播的伦理主体再造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人工智能在广告中的应用,技术在广告活动中产生的效果日益凸显,人与非人的关系被进一步颠覆,非人在代理人转译下,成为行动的不可忽视力量,重构以行动实践为核心的广告智能传播伦理。基于对已有广告智能传播研究梳理,文章从传统广告时期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进一步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反思传统广告本体,分析智能时代广告伦理主体如何被重构。文章进一步提出,伴随着强人工智能的到来,人的基本伦理依然是需要恪守的伦理原则,但从“行动者”微观实践视角出发是智能传播下广告伦理的问题起点和重构逻辑。
何志荣
关键词:伦理主体行动者代理转译
书写、具身性与连接:表情包文化“破壁”逻辑被引量:3
2020年
表情包作为一种媒介技术的产物,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充当具有物质性的中介物的角色,成为破除文本性与物质性二元对立的物质表征。表情包超越了“技术器具”,连接人与人、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并在“连接”中模糊了亚文化边界,逐步裂变成更多元的表情包文化形态,与主导文化重组、交融。表情包演化成为传播转向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兼具传播交流转向意义与交流符号意义。表情包桥接“文字”和“二次元”,是汉字文化与二次元文化融合的最佳代表。“破壁”是文化生产、传播的过程,表情包文化“破壁”逻辑可以为当下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提供一些参考。
何志荣
关键词:文化融合
马太效应——消费者与广告信息不对称之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信息时代消费者需要信息就像需要水和空气。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广告产生的经济学原因,叙述了由于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出于双方信息交换的需要,而产生了广告。即便是广告产生后,消费者和商品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广告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广告的出现反而加剧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何志荣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号传递马太效应
“独自打保龄球”与“一起跳广场舞”——中国社区的现状与社区O2O实践被引量:1
2014年
1995年,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Putnam)发表了一篇产生了畅销小说般效应的学术论文《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人们不再愿意跟周围的邻居聊天喝咖啡,一起走进俱乐部从事集体活动,而是更愿意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独自打保龄球(Bowling Alone)。现阶段的中国社区,除了广场舞中热情澎湃的大妈,高企的房价,
何志荣
关键词:保龄球起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