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凤龙

作品数:54 被引量:1,634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9篇旅游
  • 10篇农村
  • 9篇农村居民
  • 9篇村居
  • 8篇旅游消费
  • 7篇旅游经济
  • 6篇区域旅游
  • 6篇城市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旅游者
  • 5篇城镇化
  • 4篇旅游发展
  • 4篇旅游消费行为
  • 4篇城镇化进程
  • 3篇中国农村居民
  • 3篇文化
  • 3篇乡村
  • 3篇乡村转型
  • 3篇旅游开发
  • 3篇美食

机构

  • 26篇南通大学
  • 2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7篇扬州大学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商贸职业...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4篇余凤龙
  • 18篇黄震方
  • 9篇陆林
  • 7篇侯兵
  • 5篇曹芳东
  • 4篇吴丽敏
  • 3篇王坤
  • 3篇黄玉梅
  • 2篇尹寿兵
  • 2篇阚耀平
  • 2篇齐莉莉
  • 2篇张启全
  • 2篇汪德根
  • 2篇陶玉国
  • 2篇方叶林
  • 2篇张爱平
  • 1篇尚正永
  • 1篇汤傅佳
  • 1篇靳诚
  • 1篇罗文斌

传媒

  • 7篇旅游学刊
  • 3篇经济地理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旅游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沧桑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美食研究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特征与机制
2024年
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发生了明显转向,基于文化生产逻辑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从现象发生到机理分析亟须开展理论探索。文章从文化生产理论的视角,以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扬州为例,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旅游影响下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的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生产要素更加关注文献典籍与乡土文化中的饮食元素的挖掘与利用,生产场域从传统的限定性场域向着规模化场域及多元化场域转变,生产模式在技术和流程两个层面呈现出由厨房生产技术向舞台化炫技表演以及多场景技术组合递进的特征,结构形态旨在实现内容生产、符号生产和媒介生产三者的协调统一;2)旅游对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转向形成重要影响,受到核心因素和辅助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主体响应机制、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机制、文旅消费提质牵引机制以及主客协商机制等四重驱动机制;3)在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博弈中,旅游影响下的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串联起各利益相关主体,有效利用生产资料,有机整合文化资源,这为文化生产理论提供另一种解释和分析框架。
侯兵李红缘余凤龙余凤龙
关键词:旅游影响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1
2013年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增强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以前,旅游消费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均消费水平较低;1999-2003年,消费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3年以后,旅游消费发展主要因出游人次增加而带来的规模扩张,人均消费增长迟缓。②农村居民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消费水平以滞后性消费为主,交通、住宿、餐饮和游览等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变动程度较强,消费层次较低,消费产品结构不合理。③农村居民收入、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不确定性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消费习惯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的积极效应更强;消费不确定性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消极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示范效应不显著,但城乡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其示范效应也不容忽视。
余凤龙黄震方方叶林
关键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消费结构
南通休闲城市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休闲城市由城市休闲基础、城市休闲需求、城市休闲资源和城市休闲环境四个系统组成。在借鉴我国沿海其他城市休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休闲城市的差异化和特色化、休闲文化、休闲品牌和休闲氛围四个方面提出南通休闲城市建设的对策。
余凤龙黄玉梅
关键词:休闲城市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修正后的DEA模型对各省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运用G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对各项效率的演化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省际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增长取得一定进步。总效率的热点区变化幅度不太大,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由大西南转移到泛长三角及周边,规模效率的热点区由西北地区转向长三角及京津地区。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重心向东北发生偏移,规模效率的重心向西南发生偏移。从标准差椭圆的转角畎小来看,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规模效率大致呈正东-正西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效率具有分形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省际旅游资源的各项效率仍然会表现出增长的趋势。
方叶林黄震方余凤龙涂玮
关键词:旅游资源相对效率优势度分形
制度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被引量:38
2013年
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市场化指数表征制度变迁,利用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与旅游经济面板数据,从时空角度剖析中国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ADF单位根、E-G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显示,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市场化进程与旅游经济增长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制度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显示,市场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明显,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4.47%和旅游经济增长的4.45%是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效应还在加强;制度变迁对不同区域的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效应,但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越发达,区域的市场化变迁程度越强,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度越大。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完成,改革依然是中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旅游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余凤龙黄震方曹芳东
关键词:市场化经济增长旅游经济
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被引量:45
2008年
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及对宏观环境敏感的中国旅游业,受制度结构与产业政策影响很大,一个完善的制度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回顾和比较了国内外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比较集中于制度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可持续旅游、旅游产业、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影响及旅游发展宏观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这些领域也有涉及,但更关注的研究领域是旅游行业与企业管理体制变迁、制度对旅游饭店、旅行社与景区业发展影响以及对旅游资源与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影响等。两者研究关注点的差异,显示了制度因素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余凤龙陆林
关键词:旅游发展
苏南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感知价值与旅游消费意向关系研究
2018年
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新时代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新热点和消费升级的有效渠道。农村居民旅游感知价值直接影响旅游消费意向与消费水平,通过在苏锡常农村地区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炼并检验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感知价值的维度结构可知,认同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价值、景观价值、成本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和收入是区隔农村居民旅游感知价值的重要标准,显示农村居民对旅游行为的认知评价、旅游感知价值与旅游消费意向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旅游感知价值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也折射了乡村社会的转型,对理解和引导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余凤龙侯兵
关键词:农村居民
中国沿海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被引量:28
2013年
利用1996-2011年的入境旅游收入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经济重心指标,从地带、省级和市级3个空间尺度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多尺度比较研究,剖析其时空格局演化。研究显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在3个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的缩小趋势,且空间尺度越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越大,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沿海区域旅游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持续由南向北、由珠三角向长三角方向的偏移,虽然旅游经济的集聚特征仍比较明显,但主要发达区域入境旅游收入比重的下降,也意味沿海区域旅游经济的集聚特征正被分散趋势弱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沿海区域旅游经济差距、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余凤龙黄震方王宜强
关键词:入境旅游收入
世博会背景下的长三角旅游合作被引量:2
2010年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在合作内容、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合作主体较单一,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协调机构权威不足,合作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长三角解决旅游合作问题、深化旅游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构建"世博会-长三角"旅游合作框架,应加强常规合作机制和多元化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合作长期效应,推进合作内容实质化和标准化进程,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余凤龙汪德根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上海世博会长三角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被引量:5
2021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等活动。如何推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中笔谈的13位青年学者就“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进行探讨,主要观点如下:1)理顺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兼顾保护地不同类型,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是助推自然保护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自然保护地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多元共治统一管理机制,通过开放发展实现利益共享;3)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社区居民、旅游小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同时引导旅游者形成和确立健康绿色的生态观;4)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价值赋能、体现教育功能、强化旅游者环境责任,建立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心理联系。
张圆刚文彤吕兴洋朱鹤刘军胜刘佳刘法建孙佼佼苏静余凤龙张国俊罗文斌徐菲菲靳诚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保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