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调查
- 目的研制院前急救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探讨院前急救患者家属满意度与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对象第一轮条目筛查调查:研究小组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及修正,随后将修正的问卷对急诊科的1...
- 余惠
- 关键词:院前急救患者满意度信度
- 文献传递
- 个体化液体管理对成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液体管理对7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护士根据24h补液总量,计算出每小时应输注的晶体、胶体和水分的液体量,并交替输入;每小时监测尿量、尿色、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调整补液量。结果 7例患者24h及48h的平均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均在正常范围内,尿量维持在1 ml/kg·h^(-1)以上。补液后患者24h及48h碱剩余为-(1.34±1.57)mmol/L和(3.64±4.17)mmol/L,较入院时的-(4.97±2.64)mmol/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液体管理可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 余惠罗显利陈丽映
- 关键词:烧伤休克期液体管理
- 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被引量:8
- 2016年
- 总结了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及特殊的解剖因素进行护理,要点包括早期实施持续胃肠减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尽可能俯卧位,注意在患者额部垫枕并尽可能垫高床头;加强气道的管理并防止误吸;注意覆盖保护创面,预防创面感染。
- 余惠罗显利陈丽映
- 关键词:烧伤
- 应用流程管理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效果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对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的影响。方法评估院前急救出车现有流程,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全方位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流程管理。比较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结果流程管理前后院前急救出车时间由(2.68±0.94)min缩短到(2.04±0.7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管理前后,除2—3min时间段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中,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 余惠谭惠仪曾凤兰伍艮玉李书琴
-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流程管理
- 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的实施与成效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5月院前急救病例978例作为对照组,由传统的急诊科护士兼院前急救出诊完成;选择2011年7—9月院前急救病例102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院前急救均由专职护士队伍人员出诊。比较实施院前急救专职护士模式前后院内反应时间达标情况及专职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情况。结果实施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后,院内反应时间缩短,达标率由实施前的99.3%上升到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专职化运作后,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以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止血包扎、脊柱板固定的技能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成绩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颤仪与便携式呼吸机的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提高了护士专项护理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缩短院内反应时间且全部达标。
- 谭惠仪余惠伍艮玉曾凤兰李书琴
- 关键词:专职护士院前急救
- 1例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 2017年
-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严重烧伤、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各种强烈应激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出血[1].烧伤后应激溃疡又称Curling溃疡,是一种严重烧伤后消化系统并发症,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2].有研究表明[3],烧伤越重,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越高.
- 梁宁宁谭惠仪陈丽映杨梅英余惠
- 关键词:消化系统并发症特重度烧伤消化道出血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护理严重烧伤
- PDCA循环法在重症烧伤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留置胃管的重症烧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烧伤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重症烧伤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1%,低于实施前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重症烧伤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以提高患者安全.
- 余惠罗显利林晓明陈丽映
- 关键词:PDCA循环烧伤胃管非计划性拔管
- 呼吸机管道不同成角对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不同成角对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采用与呼吸机配套的自动加温加湿装置的管道系统对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观察呼吸机螺纹管与气管套管不同成角(60°、90°、110°)下的气道湿化效果,选取气管套管开口处吸入气的绝对湿度、患者痰液粘稠度、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呼吸机报警原因及次数为观察指标,探讨湿化效果最佳时呼吸机螺纹管与气管套管的成角。结果60°组气管切开处温度和绝对湿度最接近于最佳湿化要求,90°组次之,1100组较差。温、湿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道痰液粘稠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集水杯冷凝水量及吸痰次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报警次数:60°组最高,90°组次之,110°组最低。结论采用呼吸机螺纹管与气管套管成90。角时既保障病人使用呼吸机安全,也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 潘丽沁余惠谭惠仪
-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