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国别
  • 2篇学科
  • 1篇大学一年级
  • 1篇大学一年级学...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心态
  • 1篇学科融合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刊物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衍变
  • 1篇要务
  • 1篇一年级学生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 1篇源流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学

机构

  • 12篇天津外国语大...
  • 2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余江
  • 1篇安春英
  • 1篇王铭玉
  • 1篇马兰州
  • 1篇田庆立
  • 1篇刘雪妮
  • 1篇翟崑
  • 1篇李文健
  • 1篇李楠
  • 1篇李强

传媒

  • 3篇云梦学刊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民主与科学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国际汉语教学...
  • 1篇国别和区域研...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宜“戒急用缓”被引量:2
2023年
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构建固然应怀有回应时代需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但切忌急躁冒进,而应“戒急用缓”。有两点尤为重要,第一,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应有以下理性认知:“交叉学科”不具备“独立性”,并非指称某一独立的具体学科,更多体现的是方法论思想;区域国别学尚欠缺“稳定性”,其内涵、外延的界定并未达到“稳定”的状态;区域国别学理论体系构建宜“戒急用缓”,其理论凝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诸方面远未成熟完备,尚需长期摸索和实践。第二,重点应落实五点学科的建设要务,即坚持致用为要、明确现象描述为基、进行成因分析与归纳、作出趋势判断与应对、坚持系统性思维,以期行稳致远。
余江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与区域国别学:使命、目标与路径被引量:1
2023年
国际中文教育是促使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促进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和发展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其次探讨了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素养目标、实践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最后指出了区域国别学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予以关注。
余江行玉华
关键词:学科融合
前科举时代赋与文人仕途之关系浅议
2023年
在前科举时代,文才与士人仕途之间就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赋文体出现后,凭借其自身特点成为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并从多方面影响着文人仕途的发展。随着赋与文人仕途的关系日趋紧密,其越来越适应封建选士要求,使科举试赋最后成为必然。
余江
关键词:文人仕途
从汉学到中国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被引量:1
2014年
海外关于中国文明的研究经历了从汉学到中国学的形态嬗变。因为国家的利益导向、研究者的情报来源、从业背景和社会科学研究思路等原因,研究范式从研究对象、主题、方法和学科视角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研究中的价值取向看,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型包含了从西方中心取向到中国中心取向的过渡。中国中心取向注重中观分析和内部观照,以期在多元世界中发现中国的独特性,代表了对中国研究的未来趋势。
余江马兰州
关键词:汉学中国学社会科学化
陆侃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2018年
当重病在床的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学者陆侃如听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时,他用颤抖的手奋笔写下“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迎接五届人大的胜利召开”以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话语。1978年12月1日,陆侃如逝世,享年75岁。“以言教讼,以身教从;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这是陆氏门生对陆侃如先生最深切的怀念。“我忍不住要来尝试一尝试”“胡先生以为《天问》是后人杂凑的,因为‘文理不通,见解鄙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天问》里有许多很深刻的疑问,如‘登立为帝,孰道尚之’之类,决不是后代腐儒所能伪造的……”(《陆侃如和冯沅君》,许志杰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36页)这是1922年,年仅20岁的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陆侃如,对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胡适的观点的批评。胡适先生看到后,觉得陆侃如说的很有道理,但未曾想到这样的“挑战”竟出自一位只有20岁的大一新生,陆侃如的名字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江李楠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学一年级学生《天问》中国共产党
浅析班固赋学观的矛盾被引量:1
2012年
汉赋作为有汉一代之文学,从产生之初就伴随和背负上了重重矛盾和尴尬,赋家本身更是充满了矛盾和煎熬。班固作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其围绕赋表现出的矛盾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原因,他的赋学观鲜明而独特。他基于儒家诗学观的矛盾赋学观、自相矛盾的赋体艺术批评以及理论与创作的自我割裂与背叛是他对赋这种特殊文体的认识矛盾重重的具体表现。班固的矛盾主要缘于其身份的复杂性和当时士人特殊的生存状态与心态。
余江刘雪妮
关键词:汉赋班固
入汉士人之精神困局与大赋之体的先导被引量:1
2009年
大赋发生于汉初,直接动因有二:其一,入汉士人出于天生的社会责任心,不忘刺世;又面对从未有过的盛世,油然而生颂美。对汉大赋而言,文人徒有兼顾美、刺之念,终于只能将刺、美二端分置于大赋的评论和创作两个方面。赋家呈现出了一种较为典型的具有分裂倾向的双重人格特征,折射出入汉士人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所选择的权变的处世方式。其二,真正开启大赋体式的却是面对刘汉新政权尚能保持更多文人本性的陆贾。
余江
关键词:汉初士人心态汉大赋
“学术刊物与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笔谈
2024年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是走向世界、构建全球战略的大国之学,是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需要。将区域国别学体系由大国之学落实为大学之学是当前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鲁东大学联合主办,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学术刊物发展专门委员会、鲁东大学相关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区域国别学刊物主编高层论坛于2024年8月18—20日在烟台召开。来自我国区域国别学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学术刊物与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区域国别学期刊办刊(栏目)经验作了深入交流。会后,本刊邀请部分论坛主旨发言专家以笔谈形式,分别从区域国别学研究动态、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期刊如何服务于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类期刊的定位与议题设置、如何打造区域国别学研究特色栏目等不同角度撰文,辑成此专题,以飨读者。
翟崑温林刘昌明赵可金余江安春英马丽蓉张晓莉
关键词:学术刊物议题设置
新作为、新论断与新路径: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再思考被引量:9
2021年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是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和大外宣格局,国际传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后,对我国国际传播事业作出的新擘画、新论断,也是对继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应该从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出发,以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理论坐标,在内容优化与技术引领、渠道拓展和品牌塑造、对外传播与对内传播协同、新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本土化国际传播理论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走向完善和成熟。
余江李文健
关键词:国际传播能力逻辑基点
大国之梦与生态文明--基于美、欧、中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大国之梦是大国对自身综合实力和国际情势理性评估的产物,是对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美好愿景与合理规划。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大课题的背景下,大国之梦的内涵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诉求做出必要回应。大国之梦蕴含的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以生态持续为物质基础,以经济持续为核心动力,以社会发展为终极目标。"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是最引人瞩目的大国之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人类和世界的发展方向。三大梦想尽管形成的时代不同,但都含有对生态文明的解读与考量。在生态文明维度上对三者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诠释大国之梦和生态文明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
王铭玉余江李强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国梦中国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