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玲

作品数:93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专利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水稻
  • 32篇基因
  • 31篇稻瘟
  • 31篇稻瘟病
  • 31篇瘟病
  • 29篇抗性
  • 18篇抗稻瘟病
  • 16篇稻瘟病抗性
  • 16篇病抗
  • 15篇种衣剂
  • 14篇粳稻
  • 13篇育种
  • 11篇杂交
  • 11篇分子标记
  • 10篇种质
  • 9篇抗稻瘟病基因
  • 8篇籼稻
  • 8篇抗病
  • 8篇恢复系
  • 7篇机插

机构

  • 93篇江苏里下河地...
  • 11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江苏大中农场...

作者

  • 93篇余玲
  • 87篇张小祥
  • 85篇黄年生
  • 84篇李爱宏
  • 83篇潘存红
  • 80篇李育红
  • 76篇肖宁
  • 72篇季红娟
  • 70篇戴正元
  • 69篇周长海
  • 60篇吴云雨
  • 59篇刘广青
  • 43篇王志平
  • 31篇赵步洪
  • 26篇张洪熙
  • 22篇刘晓静
  • 19篇吴政
  • 17篇蒋敏
  • 15篇王宝和
  • 15篇吴诗清

传媒

  • 8篇扬州大学学报...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4篇2024
  • 11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长江下游粳稻广谱、持久抗稻瘟病优异种质的创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江下游粳稻广谱、持久抗稻瘟病优异种质的创制方法,包括以扬粳4227为亲本1,以谷梅4号为亲本2杂交得F<Sub>1</Sub>代种子;F<Sub>1</Sub>代遮光处理后与亲本1回交,获得BC<Sub...
李爱宏吴云雨潘存红余玲肖宁李育红张小祥刘广青周长海黄年生季红娟蔡跃戴正元
文献传递
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金香玉1号产量与品质对播期的响应
2023年
以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金香玉1号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播期[05-15(S1)、05-25(S2)、06-05(S3)]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金香玉1号产量及其构成、品质等指标有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推迟对每穗粒数和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随播期的推迟,金香玉1号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呈下降趋势,播期推迟对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影响差异显著,但播期推迟显著提高稻米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季红娟张小祥张耗朱兆兵郑青松赵步洪余玲李育红肖宁潘存红吴云雨蔡跃黄年生李爱宏
关键词:水稻播期
水稻耐冷QTL定位以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水稻耐冷性是培育广适、多抗性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其不仅影响水稻品种的种植区域,而且对保障世界粮食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综述近年来水稻耐冷分子遗传研究的主要进展:(1)水稻耐冷QTL的定位概况;(2)主效QTL精细定位、克隆及其分子机理;(3)CBF、MYB转录因子参与的耐冷分子机理调控网络,以期为今后水稻耐冷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肖宁李育红王志平戴正元黄年生潘存红张小祥周长海吴云雨余玲钱熀俊陈建民李爱宏
关键词:水稻耐冷QTL分子机理
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江中下游稻区籼型水稻理想株型的田间选择方法。根据长江中下游水稻生长季节的生态特点,提出一季籼稻籽粒黄熟期间株型选择模式和田间选择指标。其要点是:建立“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依据“三高...
张洪熙戴正元黄年生周长海赵步洪李爱宏刘广青谭长乐王宝和顾文元刘晓斌朱兆兵潘存红季红娟李育红张小祥余玲
文献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被引量:7
2014年
以江苏主栽粳稻品种徐稻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携带Pi1、Pi2单基因和聚合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接种结果相比,在携带Pi1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近30%,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感或感的水平;在携带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40%以上,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抗/中感水平;而聚合Pi1/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50%以上,穗瘟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苗瘟抗性和穗瘟抗性表现明显相关性。
余玲戴正元吴云雨潘存红肖宁李育红张小祥刘广青周长海李爱宏
关键词:粳稻稻瘟病分子标记选择抗性改良
一种优质抗病紧凑株型粳稻新材料的创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优质抗病紧凑株型粳稻新材料的创制方法,即选用优质香型粳稻为受体亲本,以含有紧凑分蘖基因TAC4<Sup>T</Sup>作为供体亲本A、含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品系作为供体亲本B,结合KASP标记用于...
蔡跃李爱宏肖宁陈梓春吴云雨余玲刘建菊潘存红周长海李育红张小祥王志平黄年生季红娟时薇
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提高水稻对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的方法及其专用sgRN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提高水稻对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的方法及其专用sgRNA。一种基于CRISPR/Cas9对水稻OsHPPD基因进行编辑的特异sgRNA,编码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一种针对水稻O...
吴云雨李爱宏肖宁潘存红蔡跃余玲李育红张小祥刘广青黄年生周长海戴正元季红娟刘建菊陈梓春时微王志平
文献传递
一种创制高粒重、低垩白、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和低糊化温度水稻种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创制高粒重、低垩白、中等直链淀粉含量和低糊化温度水稻种质的方法。本发明明确了水稻粒重、粒长基因(gs3、GW5、GL7以及Lgy3)、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和糊化温度基因(ALK)的关键SNP变异位点,...
肖宁李爱宏王志平戴正元周长海刘广青潘存红李育红吴云雨余玲蔡跃黄年生季红娟张小祥
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基因聚合是实现水稻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构建粳稻背景下不同双基因聚合系,利用长江下游粳型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ea)菌株评价其抗性效应并解析其抗性效应产生的构成因子,为长江下游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广谱抗性基因组合模式和种质资源。【方法】以粳稻07GY31为背景的Piz基因座不同复等位基因(Pigm、Pi40、Pi9、Pi2、Pizt和Piz)单基因系为核心,利用不完全NCII交配设计,分别与其他广谱抗性基因(Pi1、Pi54和Pi33)单基因系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共构建1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双基因聚合系。2019年利用长江下游粳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109个稻瘟病代表性菌株进行苗瘟、穗瘟人工接种鉴定及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评价不同双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效应,并分析双基因聚合系抗性效应的构成因子。【结果】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双基因聚合系均具有较高的背景恢复率,分布于97.08%(PPL^(Piz/Pi33))—99.08%(PPL^(Pigm/Pi1))。表明除了目标基因区域不同外,所有双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几乎完全与受体亲本07GY31一致。同时人工接菌鉴定表明绝大部分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水平都优于单基因系。其中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9/Pi33)、PPL^(Pi9/Pi54)、PPL^(Pi40/Pi54)、PPL^(Pi40/Pi33)、PPL^(Pi40/Pi1)、PPL^(Pi9/Pi1),而穗瘟抗性效应较好的聚合系分别为PPL^(Pigm/Pi1)、PPL^(Pigm/Pi54)、PPL^(Pigm/Pi33)、PPL^(Pi40/Pi33)、PPL^(Pi40/Pi54)、PPL^(Pi40/Pi1)、PPL^(Pizt/Pi33)。不同抗性基因聚合后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中互补效应高且能有效表达是提高双基因聚合系苗瘟和穗瘟抗性的关键因子。双基因聚合系PPL^(Pigm/Pi1)、PPL^(Pigm/Pi54)和PPL^(Pigm/Pi33)在苗瘟和穗瘟的人工接种,以及在不同病圃的自然诱发鉴定
吴云雨肖宁肖宁蔡跃余玲李育红张小祥潘存红季红娟李育红李爱宏
关键词:长江下游粳稻稻瘟病基因聚合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籼稻新种质R156的创制被引量:5
2023年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蔡跃肖宁吴云雨余玲潘存红李育红周长海季红娟黄年生张小祥左示敏李爱宏
关键词:稻瘟病白叶枯病基因聚合核心种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