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龙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幻觉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了解住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幻觉特征的影响 .方法 应用自编幻觉特征调查表检查 10 4例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的幻觉特征 .结果 治疗 8周后仍有 46例病人存在幻觉 ,但幻觉特征与治疗前明显不同 ,幻觉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 ,形象模糊 ,伴随的负性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减弱 .结论 即使治疗不能消除幻觉 ,也能改变幻觉特征 ,减低幻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 余金龙姜楠谢永标朱福坚张双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糖代谢变化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糖代谢变化。方法对42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31.3岁)与相似年龄、性别比例的30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n=42),糖耐量减低8例(占19%);对照组(n=30),糖耐量减低仅1例(占3.3%);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存在较高的空腹血糖[(M=4.80±0.70)mmolL;对照组M=(4.52±0.42)mmolL]、OGTT2h血糖[M=(7.26±1.43)mmolL;对照组M=(5.41±1.42)mmolL]、胰岛素[M=(5.92±1.76)mIUL;对照组M=(3.77±1.36)mIUL]、胰岛素抵抗[(M=(1.05±0.47);对照组M=(0.76±0.30)]、糖化血红蛋白[M=(5.32±0.58)%;对照组M=(4.59±0.46)%]。结论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发生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的变化,有较高的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
- 秦峰余金龙郑洪波马崔胡文生蔡颖莲陈宇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代谢2型糖尿病
- 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比较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氯丙嗪(26倒)、氯氮平(30例)和利培酮(20例)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进行GAS、BPRS、TESS、RSESE及WAIS,WMS和MIFE量表评定。结果 GAS评分、BPRS评分、BPRS减分率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第12周末时,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的韦氏智能语言分和总分明显较氯丙嗪组为高,韦氏记忆评分则利培酮组明显高于氯丙嗪组。氯丙嗪组韦氏智能和记忆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利培酮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利培酮的作用优于氯氮平。氯丙嗪则有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
- 杜文佳余金龙郑洪波钟潇琦马崔
- 关键词: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分裂症
- 经治疗与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为比较经治疗与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特征,应用_(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SPECT技术,以范畴测验为心理作业任务,测量10例已系统治疗与12例未系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与心理作业时的rcBF,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静息状态时,治疗组大脑各区 rcBF稍低于未治组,与对照组相近,未治组大脑各区 rcBF高于对照组,左侧明显。心理作业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左额叶功能活动不能被激活,左、右额叶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黄燕萍余金龙张双春胡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自我语言提示治疗焦虑症的即时作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自我语言提示治疗焦虑症的即时作用 .方法 将 73例门诊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8例 )和对照组 (35例 ) ,研究组接受自我语言提示治疗 ,对照组接受同样程序的中性语句处理 ;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HAMA评分的减分率都较对照组明显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总分、抑郁心境和心血管系统症状 3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各p <0 .0 5或 <0 .0 1) ,对照组各项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自我语言提示对焦虑症的各项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即时疗效 ,并初步分析了自我语言提示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 .
- 余金龙郑东
- 关键词:焦虑症
- 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 (rCBF)特征 ,探讨rCBF与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 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 ,应用99m锝 双半胱乙脂(99mTc ECD)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技术 ,测量患者治疗前后rCBF ,并与 11名正常人作对照。 结果 :治疗前患者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右侧额叶与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 ,但未发现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郑洪波殷青云余金龙钟潇琦李含秋朱海兵潘小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脑血流
-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74例被引量:24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抑郁症 74例 (男性 30例 ,女性 4 4例 ,年龄 36a±s 3a ,病程 2 5mo± 3mo)采用文拉法辛 10 0mg± 2 5mg(50~ 2 50mg·d- 1) po ,疗程 6wk。另外采用马普替林治疗同类病人 72例 (男性 2 9例 ,女性4 3例 ,年龄 36a± 6a ,病程 2 4mo± 4mo)用量 115mg± 15mg(75~ 150mg·d- 1) po ,疗程 6wk。结果 :文拉法辛组显效率为 78% ,马普替林组显效率为 75% ,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小。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良好 ,起效快 ,不良反应轻微。
- 林建荣黄煜坤余金龙黄杰平李洁仪
- 关键词:文拉法辛马普替林抑郁症药物疗法抗抑郁药
- 躁狂症26例误诊分析
- 1994年
- 躁狂症26例误诊分析广州市精神病医院(510370)余金龙,邝如意躁狂症为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躁狂症被误诊一直是我国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有多篇关于误诊因素的报导,但采用第二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Ⅱ)[1]结合诊断性治疗...
- 余金龙邝如意
- 关键词:躁狂症误诊
- 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妄想特征比较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比较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妄想特征及病理机制的差异。 方法 :用自编妄想特征调查表对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 5 6例的妄想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最多见为被害、关系妄想 ;躁狂症患者最多见夸大妄想 ,其次为被害、关系妄想。两者的持续时间 ,隐蔽性、协调性、稳定性以及伴随症状均有差异。 结论
- 徐莉萍余金龙谢永标郑东
- 关键词: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妄想
- 每周1次氟西汀维持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比较每周 1次与每天 1次氟西汀维持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6 4例已接受每天 1次氟西汀治疗 ,且临床疗效已达显著进步或痊愈的广泛性焦虑症病人 ,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 )和对照组 (33例 ) ,研究组前 2周改为每周 2次氟西汀治疗 ,第 3周开始改为每周 1次氟西汀治疗 ;对照组继续每天 1次氟西汀治疗 ,疗程 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和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仅 1例失败而更改治疗方案 ,研究组与对照组维持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 HAMA评分比较都无显著差异。 结论 :经过急性期治疗临床症状已经好转的广泛性焦虑症病人 ,采用氟西汀每周 1次的治疗方案 。
- 马静山余金龙
- 关键词:氟西汀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