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人白细胞介素1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制备鼠抗人白细胞介素 15(hIL 15)单克隆抗体 (mAb) ,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自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5(rhIL 15)基因工程菌中 ,提取融合蛋白GST IL 15,以 12 0g/LSDS PAGE分离鉴定 ,切取含有目的条带的凝胶 ,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 / 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 ,依次进行HAT选择培养 ,间接ELISA法筛选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及克隆化。对杂交瘤细胞株的稳定性及其分泌的mAb的特性进行鉴定。另外 ,以rhIL 15包涵体蛋白 (rhIL 15IBP)免疫新西兰白兔 ,制备抗hIL 15的多克隆抗体 (多抗 )。用抗hIL 15的mAb与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结果 :获得 1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hIL 15mAb的杂交瘤细胞。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检测rhIL 15蛋白的敏感性达 10 μg/L。结论 :成功地制备抗hIL 15mAb ,并建立了一种可用于hIL 15检测的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
- 王平王润田王丽王从印佟慧李全海杨丽娟
- 关键词:包涵体蛋白单克隆抗体ELISA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抑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叶和花蕾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其衍生物包括: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等。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高效低毒的抗疟药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并从不同方面揭示出其抑瘤活性的可能机制。
- 崔澄佟慧王润田
- 关键词:青蒿素衍生物抑瘤机制
- 猪苓多糖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 <正>【目的】选用培养上清确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小鼠结直肠癌株Colon26肿瘤细胞,检测其经猪苓多糖(PUPS)作用后再培养的上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上清中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从
- 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
- 关键词:猪苓多糖肿瘤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分子
- 文献传递
- 青蒿琥酯、苦参素对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为了研究青蒿琥酯(ART)、苦参素(MOX)是否可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功能的抑制,分别制备经这两种中药作用后的Colon26再培养上清,同时以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相应上清作对照,研究对小鼠脾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以MTT法测定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的CD4+及CD8+表达的影响,定量ELISA测定TGF-β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物质的含量,并分析这两种中药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物质与上清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培养上清中五种免疫抑制物质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最高;该上清对所测的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抑制。ART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VEGF、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CD4+CD8-表达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ConA诱导转化和CD4+CD8-表达的抑制继续保持较低,VEGF含量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MOX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和IL-10含量继续降低,对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相关分析显示,ART及MOX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转化的抑制均与TGF-β1含量正相关;ART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NK细胞杀伤的抑制与IL-10含量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ART和MOX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物质的分泌而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这可能是ART和MOX的抗瘤机制之一。
- 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丁军颖张征峥
- 关键词:青蒿琥酯苦参素逆转免疫抑制
- 氧化苦参碱对L929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体外研究氧化苦参碱(MOX)对L929肿瘤细胞(L929)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获取经MOX作用后再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以不经MOX作用同步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作对照,检测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MTT法;细胞表面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和上清中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包括TGF-β1、PGE2、VEGF和IL-10,定量ELISA法)。分析MOX影响L929免疫抑制作用与影响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经MOX作用同步对照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C-S1、C-S2),可稳定地测到所测4种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1和PGE2浓度最高),和稳定地抑制所测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C-S1比C-S2,P>0.05)。经MOX作用后的L929,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MOX-S1),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及对5项免疫功能的抑制均明显低于对照上清(C-S1);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MOX-S2)与MOX-S1相比,4种抑制分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除对CD3ε+ζ+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外(P<0.01),对其余4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MOX下调L929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及IL-2Rα和CD3ε-ζ+表达的抑制与下调TGF-β1和PGE2分泌显著正相关,下调对NK杀伤的抑制与下调TGF-β1分泌显著正相关。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显著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而显著下调L929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下调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瘤新机制之一。
- 刘欣燕王润田崔瀓王智华佟慧邓郁青张征峥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免疫抑制分子免疫抑制L929
- 人体肺癌和乳腺癌组织IL-15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
- 目的 检测人体肺癌和乳腺癌肿瘤组织内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以期直接揭示IL-15在人体肺癌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9例肺癌和51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 刘维华王润田王平杨志强佟慧李全海
- 关键词:肺癌乳腺癌病理因素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的免疫机理研究
- 王润田高潮邓郁青佟慧李全海王平张征峥
- 该研究显示:烧伤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IL-15mRNA表达波动,TNF-amRNA表达升高;小鼠死亡率增高,黄芪注射液明显改善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不能降低小鼠巨噬细胞的T...
- 关键词:
-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烧伤
- As_2O_3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分子分泌的体外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体外研究As2O3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分子分泌的作用。方法获取体外经As2O3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As2O3作用的Colon26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定量ELISA法测定这些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和IL-105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实验研究这些上清对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的NK杀伤和Con 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5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不经As2O3作用同步培养的Colon26上清,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最高;该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As2O3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5种免疫抑制分子含量及对除CD3ε-ζ+表达外的其余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降低;与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相比,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VEGF和IL-4含量及对NK杀伤、Con A诱导转化和CD3ε+ζ+表达的抑制,均明显提高,其余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TGF-β1和IL-10与抑制Con A诱导转化及IL-2Rα表达正相关;IL-4与抑制Con A诱导转化、NK杀伤及CD3ε+ζ+表达正相关;VEGF和IL-6与5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不相关。结论As2O3可明显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下调TGF-β1、VEGF和IL-4分泌的作用可持续48h,下调IL-6和IL-10分泌的作用可持续96h,可能是As2O3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 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丁军颖王平
- 关键词:AS2O3下调免疫抑制分子
- 黄芪对S180肿瘤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黄芪对S180肿瘤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有或无中药作用的肿瘤培养上清 ,以MTT法检测其对小鼠脾细胞转化、IL 2产生、NK杀伤活性及CTLL 2细胞IL 2反应性的影响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小鼠脾细胞表面IL 2Rα表达的影响。结果 :单纯肿瘤上清可强烈抑制所测 5项指标。在单纯肿瘤上清中加入中药可明显上调上述 5项指标。先用含中药培液培养肿瘤细胞 ,而后洗去或不洗去中药再培养肿瘤细胞所得的上清 ,也可明显上调所测 5项指标。结论 :黄芪可以直接对抗肿瘤上清的免疫抑制作用 ;下调S180肿瘤细胞合成和 /或分泌免疫抑制物质。
- 杨丽娟王润田刘京生佟慧邓郁青李全海
- 关键词:肿瘤免疫抑制小鼠
- 青蒿琥酯逆转L929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体外研究青蒿琥酯(ART)逆转L929肿瘤细胞(L929)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获取经ART作用后再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和不经ART作用同步对照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检测上清对小鼠脾细胞4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MTT法;细胞表面CD4+和CD8+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和上清中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包括TGF-β1、PGE2、VEGF和IL-10:定量ELISA法)。分析青蒿琥酯逆转L929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同步对照培养的L929的上清,可稳定地检测到所测4种免疫抑制分子(TGF-β1和PGE2浓度最高)和对所测小鼠脾细胞4项免疫功能的显著抑制作用(C-S1与C-S2相比,P>0.05)。对ART作用后的L929: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ART-S1)与相应对照上清(C-S1)相比,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及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ConA诱导转化和CD4+CD8-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P<0.01);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ART-S2)与ART-S1相比,除IL-10浓度轻度上升(P<0.05)和对小鼠脾细胞CD4-CD8+表达的抑制作用轻度降低(P<0.05)外,余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ART逆转L929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ConA诱导转化及CD4+CD8-表达的抑制,与其下调L929分泌TGF-β1(r=0.971、r=0.984、r=0.990,P<0.05)、PGE2(r=0.960、r=0.981、r=0.982,P<0.05)及VEGF(r=0.970、r=0.992、r=0.982,P<0.05)显著正相关。ART逆转L929对小鼠脾细胞CD4-CD8+表达的抑制,可能与其下调L929其它免疫抑制分子分泌有关。结论:ART可通过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而逆转其免疫抑制作用,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应是ART抗瘤新机制之一。
- 刘欣燕王润田崔澂王智华佟慧邓郁青张征峥
- 关键词:青蒿琥酯逆转L929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