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华斌

作品数:44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幽门螺
  • 12篇幽门螺杆菌
  • 12篇螺杆菌
  • 8篇大肠
  • 7篇十二指肠
  • 7篇西沙必利
  • 7篇疗效
  • 7篇内镜
  • 7篇溃疡
  • 7篇功能性消化不...
  • 7篇必利
  • 5篇肠癌
  • 5篇大肠癌
  • 4篇胆管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疗法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镜检
  • 4篇杆菌感染
  • 4篇病理

机构

  • 36篇广东省中山市...
  • 8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全华斌
  • 20篇彭侠彪
  • 12篇梁志根
  • 10篇吴子刚
  • 9篇张秋生
  • 6篇阮巍山
  • 5篇杨玉宇
  • 5篇崔惠敏
  • 4篇徐莉
  • 4篇周若美
  • 3篇粱志根
  • 3篇容恩妮
  • 3篇阮魏山
  • 3篇陈萌
  • 3篇何兴祥
  • 3篇余霭行
  • 3篇徐桂琼
  • 3篇张秋生
  • 2篇刘成勇
  • 2篇陈海英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5篇现代消化及介...
  • 4篇海南医学
  • 4篇现代消化病及...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沙必利、吗叮啉和胃复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开放性临床对照研究
1997年
我们对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用西沙必利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于第2周及第4周去复诊,西沙必利用量5mgtid饭前15-30分钟服用.并与服用吗叮啉组和胃复安组(各30例)相对照,结果西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大部分症状的缓解率优于二对照组.西沙必利、吗叮啉二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胃复安组的副反应较多见.
全华斌梁志根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西沙必利吗叮啉胃复安
二种胃幽门螺杆菌诊断试剂临床应用结果
1996年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病因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我们使用珠海珠信生物工程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分钟快速型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HP试纸)和深圳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HP快速尿素酶试片(HP试片)分别检测HP,并以涂片May Gramwald Giecmsa(M.G.G)染色病理检查HP作对照观察,探讨它们的敏感性和临床价值。
全华斌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诊断试剂消化性溃疡
早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早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28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入院24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治疗,术后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每天监测两组病人的体温、脉搏、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钙、血清脂肪酶、白蛋白、血总胆红素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行ERCP全部成功,治疗组患者1周后体温下降,白细胞和血尿淀粉酶降至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彭侠彪全华斌阮魏山杨玉宇徐莉陈海英
关键词: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镜植入胰管支架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回顾被引量:1
2011年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c,CP)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组织损害,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疾病,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约90%的CP患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因此缓解腹痛是治疗CP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目前慢性胰腺炎腹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观点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急性炎症刺激,慢性炎症致胰腺导管和胰腺组织压力升高,胰周炎症(如十二指肠炎和腹膜后炎症),并发症(如胆总管梗阻、假性囊肿)致胰管压力升高,胰腺神经源性炎症及其他因素等。
彭侠彪全华斌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管支架治疗十二指肠镜疗效植入神经源性炎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1997年
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9例成功,1例失败。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91±0.51)kPa降至(2.25±0.31)kPa(P<0.01);门脉主干的血流速度从术前(15.80±7.10)cm/s增至(46.73±5.98)cm/s。呕血、黑便得到控制,脾脏不同程度的缩小,腹水在术后3~5d内明显吸收。9例随访3个月~2年6个月,术后3个月内无1例再出血,1年内再出血2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分流道狭窄1例,阻塞1例。TIPSS创伤小、成功率高、适应症广。
周若美吴子刚彭侠彪全华斌李晓群唐玉德
关键词:门体分流术肝硬变门脉高血压
茴三硫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对照研究
2004年
目的:探讨茴三硫治疗以胃动力障碍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莫沙必利5mg、茴三硫25mg,3次/d。对照组:替普瑞酮50mg、莫沙必利5mg,3次/d。两组均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d。结果:治疗组:131例,显效48.1%,有效48.9%,总有效96.9%,无效3.1%。对照组:125例,显效35.2%,有效39.2%,总有效74.4%,无效25.6%。两组间比较,显效率(P<0.05)和总有效率(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茴三硫可提高促胃肠动力药对以胃肠道动力障碍为主的FD病人的临床疗效。
张秋生彭侠彪崔惠敏全华斌阮巍山杨玉宇徐莉
关键词:茴三硫功能性消化不良替普瑞酮法莫替丁
十二指肠镜治疗33例慢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2013年
慢性胰腺炎(CP)为胰腺炎症性疾病,以胰腺实质发生慢性持续性炎性损害、纤维化及可能导致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或钙化等不可逆性的形态改变为其特征,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和永久性内、外分泌功能丢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彭侠彪全华斌阮巍山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经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慢性持续性顽固性疼痛
兰索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溃疡愈合质量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先给予标准3联疗法根除H.Pylori,1周后试验组,兰索拉唑30mg每日2次,联合铝碳酸镁(商品名,达喜)1000mg每日3次;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每日2次;继续治疗4周。停药4周后观察内镜下溃疡愈合率、胃粘膜组织学改变;随访1年内溃疡复发情况。结果:停药4周后内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试验组94.7%,对照组8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粘膜层厚度、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恢复,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年内溃疡复发率,试验组2.8%,对照组2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用铝碳酸镁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显著优于单用兰索拉唑。
梁志根全华斌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愈合质量复发兰索拉唑铝碳酸镁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经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1周疗法根除治疗后4周,胃镜胃窦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仍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应用左氧氟沙星0.2克,每日2次;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10天;对照组34例,应用胶体果胶铋200mg,每日2次,呋喃唑酮0.2g,每日2次,四环素1.0g,每日2次,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14天。四周后复查14C-UBT。结果14C-UBT转阴:试验组33例,86.8%,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6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副作用发生率,试验组2例,5.2%,对照组10例,29.4%,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且6例需加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结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H.Pylori初次根除失败的补救治疗中较铋剂加呋喃唑酮、四环素、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疗效高,副作用少。
粱志根全华斌何善智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
ISO-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ISO-1(0.01-100μmol/L)作用于人大肠癌细胞Lovo、SW116和鼠大肠癌细胞CT26,对照组以相应浓度的DMSO处理。MTT法观察ISO-1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L-多巴色素甲酯测定MIF互变异构酶活性。ELISA法测定ISO-1作用后大肠癌细胞MIF蛋白水平。RT-PCR检测ISO-1作用后大肠癌细胞IL-8 mR-NA的表达。结果ISO-1抑制了Lovo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ISO-1同样抑制了SW116(F=800.694,P〈0.01)和CT26细胞的增殖(F=879.544,P〈0.01)。ISO-1抑制了Lovo和SW116细胞内MIF互变异构酶活性,并且与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性(Lovo:r=0.54,P=0.005;SW116:r=0.683,P〈0.01);ISO-1降低了Lovo和SW116细胞IL-8 mRNA表达水平(Lovo:0.1541±0.0.019 vs.0.2081±0.030,P〈0.05;SW116:0.1509±0.017vs.0.2354±0.01.P〈0.05)。结论ISO-1不仅抑制人大肠癌细胞Lovo和SW116的增殖,而且也抑制鼠大肠癌细胞CT26的增殖,其可能机制为ISO-1抑制了MIF的互变异构酶活性并下调IL-8的表达。
何兴祥陈萌刘成勇郭海波彭侠彪全华斌
关键词:大肠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ISO-1RT-PC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