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人申

作品数:20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精神分裂症
  • 10篇分裂症
  • 6篇抑郁
  • 6篇抑郁症
  • 5篇慢性
  • 5篇慢性精神分裂...
  • 4篇石杉
  • 4篇石杉碱甲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利培酮
  • 3篇记忆障碍
  • 2篇神经心理
  • 2篇神经心理学
  • 2篇神经心理学测...
  • 2篇生活质量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相关电位
  • 2篇量表
  • 2篇氯氮
  • 2篇氯氮平

机构

  • 20篇上海市虹口区...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作者

  • 20篇刘人申
  • 18篇汪作为
  • 8篇介勇
  • 7篇陈银娣
  • 7篇张少平
  • 5篇周天骍
  • 4篇王亚光
  • 4篇袁伟君
  • 3篇蒋纬
  • 2篇蒋学萍
  • 2篇薛玲妹
  • 2篇史泊海
  • 2篇罗碧明
  • 2篇薛志强
  • 1篇方贻儒
  • 1篇范幼珠
  • 1篇周天騂
  • 1篇江三多
  • 1篇黄乐萍
  • 1篇肖春兰

传媒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进一步分析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关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利培酮治疗后记忆商(MQ)评分增加非常显著[y合并=-8.27,95%CI为(-11.49,-5.05),χ2=25.31,P0.001],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持续错误数[d=0.50,95%CI为(-0.01,1.01)]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17,95%CI为(-0.14,6.48),χ2=3.52,P0.05]无明显减少;在剔除慢性组后分层分析,WCST持续错误数[d=0.59,95%CI为(0.12,1.06)]和非持续错误数[y合并=3.93,95%CI为(0.16,7.70),χ2=4.16,P0.05]均明显减少。结论利培酮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和记忆两方面认知功能确有明显改善。
汪作为周天骍张少平陈银娣刘人申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联合石杉碱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石杉碱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利培酮合并石杉碱甲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单用利培酮治疗(治疗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进行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所有患者认知功能。选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同样相关认知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智商、操作智商、韦氏记忆商、WCST各项指标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研究组和治疗组治疗前两组评估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均有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间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或增效作用。
介勇汪作为刘人申王亚光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石杉碱甲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脱失的影响因素单中心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脱失的资料,探讨治疗脱失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样本来源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海洛因依赖者。研究组(n=54)为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退出治疗者,对照组(n=107)为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仍在维持治疗者。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成瘾程度、戒毒治疗、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情况,分析各种潜在因素对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对维持治疗的认识缺乏、低积极应对水平、高消极应对水平、社会支持差是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降低美沙酮维持患者的脱失率。
黄乐萍赵敏刘人申史泊海袁伟君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美沙酮脱失
拉莫三嗪维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维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73例维持期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拉莫三嗪系统治疗,对照组用碳酸锂系统治疗,共治疗12周,并在入组时和治疗后第4、12、24周末评定躁狂量表(BRM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分别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情况,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4周末及第12周末,研究组BRMS和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治疗第4周末、第12周末及第24周末,研究组的BRMS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莫三嗪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维持期治疗有显著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刘人申汪作为李庆梅
关键词:双相障碍拉莫三嗪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60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选用6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缓解期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WCST六项主要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项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完成分类数项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WMS测定中除瞬时记忆(背数)外,其他各项指标(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均较对照组分数低(P<0.05)。结论:缓解期抑郁症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记忆和执行功能。
蒋纬介勇刘人申汪作为王亚光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心理学测验事件相关电位
精神分裂症及攻击行为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Glu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攻击行为是否关联。方法收集40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包括20个患者有攻击行为和20个患者无攻击行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luR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2753T/C和rs2227283G/A分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rs6922753多态性(2=4.67,υ=1,P<0.05)、rs2227283多态性(2=11.11,υ=1,P<0.01)及单体型TG(2=11.27,υ=1,P<0.01)、CA(2=6.33,υ=1,P<0.05)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rs2227283多态性与攻击行为显著相关联(2=8.89,υ=1,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luR6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汪作为刘人申张少平周天骍陈银娣方贻儒江三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多态性
氯氮平致肺栓塞1例被引量:7
2007年
刘人申汪作为张少平
关键词:氯氮平肺栓塞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目的大量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但既往仅仅针对缓解期抑郁症认知功能,特别是执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进行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
蒋纬汪作为介勇刘人申王亚光
文献传递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调查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4例抑郁症患者,应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2版(FACESⅡCV),从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维度评定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显著较差,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其相关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成长地、病程及是否首发等。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存在缺陷。
陈银娣汪作为张少平薛志强蒋学萍刘人申袁伟君罗碧明薛玲妹周天骍
关键词:抑郁症家庭功能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调查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睡眠障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前PSQI评分与性别(F=8.67,P<0.01)、受教育年限(r=-0.33,P<0.01)、躯体疾病(F=6.68,P<0.01)、家族史(F=4.04,P<0.05)、首发与否(F=20.43,P<0.01)、积极应对分(r=-0.44,P<0.01)、消极应对分(r=0.23,P<0.01)、HAMD(r=0.22,P<0.05)、HAMA(r=0.31,P<0.01)、SIOSS(r=0.56,P<0.01)明显相关,治疗后PSQI评分与HAMD、HAMA、SIOSS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危险因素较多,对疾病结局有不良影响。
刘人申汪作为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自杀意念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