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梅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沙区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土壤
  • 2篇高寒沙区
  • 1篇东南
  • 1篇演替
  • 1篇蒸腾
  • 1篇蒸腾耗水
  • 1篇蒸腾耗水量
  • 1篇蒸腾速率
  • 1篇中间锦鸡儿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分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篇刘君梅
  • 3篇王学全
  • 2篇刘丽颖
  • 2篇陈琦
  • 1篇朱雅娟
  • 1篇贾志清
  • 1篇尹书乐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共和盆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研究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和严酷的自然条件,流动沙地上很难自然恢复起固沙植被。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50多年的科学试验研究探索出高寒沙区阻沙固沙途径,即采用高立式沙障控制流沙前移,用粘土压沙、草方格固沙或就地取材用油蒿作沙...
刘君梅
关键词: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
应用神经网络RBF估算青海省东南沙区土壤蒸发被引量:2
2012年
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2009年在青海东南部沙区半固定沙丘,利用微型蒸发器(MLS)对土壤蒸发进行了测定,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沙区半固定沙丘土壤蒸发模型,并应用多元回归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已经构建的RBF神经网络计算土壤蒸发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均方差是0.14 mm,其绝对误差和均方差均小于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值。模型在确定沙区土壤蒸发中具有实用可靠的优势。
王学全刘君梅杨恒华赵学彬陈琦
关键词:神经网络土壤蒸发微型蒸发器青藏高原
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1
2011年
对青海沙珠玉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因子性状的研究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对干旱区土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随着流动沙丘被固定,土壤逐渐出现结皮层,颗粒组成中砂粒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粉粒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逐渐增加,pH值有降低的趋势。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看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与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干旱沙区的土壤要恢复到自然的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于荒漠化地区土壤保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刘君梅王学全刘丽颖杨德福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因子
高寒沙区6种生态恢复树种蒸腾实测被引量:3
2013年
在植物生长旺季(七八月份),采用快速称质量法对青海共和盆地主要生态恢复树种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乌柳(Salix cheilophila)、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蒸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其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垂榆、小叶杨、沙棘、沙柳蒸腾速率日进程均为单峰型曲线,柠条和乌柳为双峰型曲线,不同树种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柠条、沙柳、乌柳、沙棘、小叶杨、垂榆;各树种不同方位叶片蒸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不同方位叶片日均蒸腾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南面叶片、西面叶片、东面叶片、北面叶片;小叶杨日蒸腾耗水量可达93.556 kg,垂榆与20年生乌柳日蒸腾耗水量约为小叶杨的40%,灌木树种沙柳、柠条、沙棘耗水量较低。
陈琦王学全刘君梅尹书乐杨恒华
关键词:高寒沙区生态恢复蒸腾速率蒸腾耗水量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策略被引量:14
2012年
中间锦鸡儿是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沙地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之一。文中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共和盆地不同林龄(5a,9a,25a)中间锦鸡儿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10,20,30,50,100,150,200cm)水分的δD值、δ18O值,分析它们是否随林龄变化而选择性地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并通过测定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叶片的δ13C值,分析比较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5a,9a和25a中间锦鸡儿均主要利用源自降雨的土壤浅层10-50cm的水分。3个林龄中间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5a中间锦鸡儿明显高于9a和25a中间锦鸡儿,9a和25a中间锦鸡儿水分利用效率类似。水分利用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在发育低龄期,采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来应对干旱胁迫。25a中间锦鸡儿未发生明显退化。
刘丽颖贾志清朱雅娟刘君梅杨德福魏登贤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