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文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15
- 2008年
- 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高职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目前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 刘学文
-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
-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被引量:75
- 2007年
- 顶岗实习管理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对顶岗实习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 刘学文
- 关键词:顶岗实习横向管理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被引量:10
- 2008年
- 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是企业选拔和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权衡指标。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要求合理设计训练环节,一年级安排预备型训练,二年级安排阶段型训练,三年级安排综合型训练。训练中要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注重职业情境的创设、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建立专业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 刘学文
-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养成教育
- 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 2008年
-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等自身特征和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认识、分析.从而为选择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而进行的规划和设想。目前.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也就等于失业的危险,对于那些“弱势文凭”的持有者——高职毕业生来说尤其这样,
- 刘学文
- 关键词:职业生涯高职毕业生就业教育环境状况目的地
- 高职院校弱势文凭的产生原因及对策被引量:4
- 2006年
- 所谓弱势文凭,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当代社会受教育者因文凭层次相对较低、社会认可度欠佳而造成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学历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现象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弱势文凭”指大专以下的中专、中师、职高、技校等文凭以及全日制以外的“五大”类文凭。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教育结构的变化,“弱势文凭”的涵义也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所说的“弱势文凭”,就层次而言,指大专及其以下院校的毕业文凭;就培养类型而言,指以培养“蓝领”为主的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毕业文凭。持有这些文凭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 刘学文
- 关键词:毕业文凭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受教育者权利分配经济利益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实践教学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教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缺失等不足,因此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环境创新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保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 刘学文
-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创新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析
- 2007年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素质和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文章在阐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适时对规划进行评估修正、明确阶段奋斗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实践能力、开拓成才空间等。
- 刘学文
-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07年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实践教学不能只在实验室或模拟状态下进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刘学文
-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被引量:3
- 2007年
- 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积极构建创业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强化实践与实训教育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 刘学文
-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挫折心理成因及调适
- 2007年
-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挫折心理”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及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客观效果、价值取向、地位落实、自尊需要等方面分析了辅导员“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尝试从自我心理调适、加强理论学习、实现机制创新等方面对辅导员“挫折心理”进行调适,以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 刘学文
- 关键词:政治辅导员挫折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