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 作品数:363 被引量:1,050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135”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ST段压低经心率校正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经心率(HR)校正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比较△ST/△HR指数和最大ST/HR斜率。结果 CHD组△ST/△HR指数、最大ST/HR斜率大于非CHD组(P<0.001),且3支病变者大于1~2支病变者(P<0.05);△ST/△HR指数法、最大ST/HR斜率法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高于ST段压低法(分别为90.3%、92.3%、80.6%,P<0.05),△ST/△HR指数法特异性高于ST段压低法(81.8%vs72.7%,P<0.05)。结论 ST段压低法经心率校正后可提高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单纯ST段压低法。
- 邹操高美雯金建玲王国强杨向军宋建平刘志华
-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ST段压低
- 稳定转染的hHCN2通道的电生理特点
- 目的稳定转染hHCN2基因的HEK293细胞的IhHCN2电生理特点。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hHCN2,保持电位-40mV,测试电压从-50mV逐级超极化至-140mV,阶跃10mV,持续1.5~2s,维持 +20...
- 赵欣杨向军李红霞蒋延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 关键词:稳定转染电生理特点
- 文献传递
-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后有18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单个心房回波。4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2个心房回波,35例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从同期接受射频消融的有自发心动过速且程控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后随访(32.2±13.9)个月,A组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电生理检查有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者,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韩瑞娟蒋廷波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惠杰李勋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射频消融慢径
- 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提供正常参考值 ,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 对 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点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 ,测量各标测点窦性心律时的激动时间 (AT)、动作电位时程 (APD90 )、复极时间 (RT)、S1S1刺激时的APD(APDS1)、有效不应期 (ERP)、ERP/APDS1及各指标的离散度。结果 平均AT和APD90 明显负相关 ,相关系数在左、右室分别为 - 0 .91和 - 0 .94 ,窦律时的ATd、APDd、RTd分别为 ( 2 8± 8)ms、( 4 0± 12 )ms、( 2 7± 6)ms,均无性别差异 (P >0 .0 5 ) ,RTd明显小于APDd(P <0 .0 1)。其中 10例接受程序刺激 ,S1S1刺激 ( 5 0 0ms)时的APDS1d为 ( 3 4± 10 )ms与窦律时的APDd( 3 8± 9)ms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ERPd为 ( 3 1± 14 )ms,ERP/APDS1为 0 .89± 0 .0 8,ERP/APDS1d为 0 .10± 0 .0 7。结论 单相动作电位标测可较直接反映心室复极过程 ,正常心室肌存在复极离散度 ,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电生理稳定性。
- 尹德录刘志华宋建平惠杰王育林刘明蒋文平
- 关键词:动作电位电生理学复极离散度
- 24h平稳降压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
- 本文目的是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平稳降压对靶器官保护的重要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分析如下指标:全天、白天、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收缩压标准差及舒张压标准压.结果对两组...
- 邹操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高美雯金建玲蒋文平
-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平稳降压
- 文献传递
-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非创伤性检查
- 2002年
- 刘志华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非创伤性检查UA
- 血脂异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血脂升高的成人患者和60例血脂正常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HRV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107.0±35.6、98.64±27.80、34.27±9.70、9.86±3.20)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HRV各时域指标降低。
- 姚品芳钱禹林范红心陆培荣施铁明刘志华
- 关键词:高脂血症胆固醇心率变异性
- 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11年
- 目的 (1)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对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探讨其可能的机制。(2)观察辛伐他汀对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取SD乳鼠心肌细胞做原代培养。(2)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不加任何刺激药物,仅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72小时。(3)高糖刺激组(high glucose,GS组):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5 mmol/L的葡萄糖培养72小时。(4)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干预组:含有20%胎牛血清的高糖(葡萄糖终浓度为25 mmol/L)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 mol/L(M)的辛伐他汀培养72小时,分别为GS+10^(-7)MSim组、GS+10^(-6)MSim组、GS+10^(-5)MSim组。(5)甲羟戊酸对照组(GS+MVA组):含有20%胎牛血清的高糖(葡萄糖终浓度为25 mmol/L)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2 mmol/L(mM)甲羟戊酸培养72小时。(6)甲羟戊酸干预组(GS+10^(-5)MSim+MVA组):含有20%胎牛血清的高糖(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10^(-5)M辛伐他汀及0.2 mmol/L甲羟戊酸培养72小时。(7)用MTT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按照各自检测试剂盒说明测定培养基中LDH活力、MDA含量、NO含量、SOD活力、Caspase-3表达、细胞内GSH的含量和ROS浓度,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内NADPH氧化酶p22phox、p47phox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内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LDH活力、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SOD活力、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ROS产生显著增高(P<0.01),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p47phox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分别达对照组的2.26及2.08倍;且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达对照组的2.6倍。(2)在终浓度为25 mmol/L葡萄糖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7)、10^(-6)、10^(-5)M辛伐他汀
- 尉希清刘志华
-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浓度葡萄糖心肌细胞损伤甲羟戊酸
- 运动后收缩压异常波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运动后收缩压异常波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以及高血压对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72例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患者 ,根据高血压病的有无和冠脉造影结果分组。以运动后恢复早期6min内 ,收缩压后期比前期升高≥ 10mmHg( 1mmHg =0 .133kPa)为阳性标准。 结果 收缩压异常波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等 ,均优于ST段压低标准 ;其敏感性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比 ;高血压可降低其诊断的准确性 ;对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两者合用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似然比。
- 于宗良杨向军高美雯金建玲李勋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
-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他汀类药被广泛用于降低胆固醇,但近来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致残率、死亡率。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心肌重构、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的“多重效应”有关。
- 齐洪涛刘志华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