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在麻痹肌肌腹下行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36例(36眼)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B组行A型肉毒素眼外肌注射治疗,每组各18例(18眼)。记录术后1周与6 a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及屈光度变化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12例(66.7%)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治疗1周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治疗6 a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1周8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 a 14例存在双眼视功能。B组患者术后12例(66.7%)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者9例(50.0%);治疗1周后及随访6 a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1周6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 a 7例存在双眼视功能;两组治疗后1周近视度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a,A组近视度数为(-3.52±2.82)D,B组为(-5.78±3.42)D,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相比,在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眶-球硅管连接术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 邵毅 胡佩宏 邹晶 张颖 刘新华 裴重刚关键词:麻痹性斜视 A型肉毒素 传统医德文化纳入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学生临床实习工作的效果。方法以自愿原则选择40名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研究生或规培生参加该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习传统医德文化并贯穿于实习工作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经典教学法。2组经管的120名患者对2组实习生的医德言行进行随访问卷评分,评估2组实习生对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及改善医患关系的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实习生的医德言行规范进行评分,实验组(92.10±2.99)分,对照组(89.35±1.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5)。实验组的患者诊疗过程的愉悦感、舒适感高于对照组。对2组实习生经管患者进行医患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92.98±2.88)分,对照组(88.68±2.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5)。结论将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学生临床实习医疗工作中,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 刘新华 童桂芳 彭毓 徐云芳关键词:传统医德 医学生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联合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联合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视度数在-8D~-23D的 30例(40只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指标:视... 邵毅 裴重刚 刘新华 高贵平 梅峰 周琼文献传递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矫正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董雯佳 裴重刚 邵毅 周琼 易敬林 刘新华 李汉林关键词:角膜地形图 散光 泪膜 儿童斜视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早期麻痹性斜视的效果.方法 甲基强的松500 mg加于0.9%生理盐水溶液500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天,后改口服甲基强的松龙片,逐渐减量治疗25例麻痹性斜视. 刘新华 裴重刚 李汉林 周荃关键词:麻痹性斜视 冲击疗法 二维超声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价值 目的探讨筛查早期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异常及其量化指标。方法使用A超对青光眼患者34例(67眼)、正常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30例(60眼)、30至45岁正常成年人32例(64眼)的眼球解剖结构作系统测量(包括眼轴长... 蒋筑丽 邓林云 刘新华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轴长度 晶状体 二维超声 文献传递 马氏杆试验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术中利用马氏杆精准指导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AACE患者,术前应用马氏杆联合三棱镜行斜视度测定,术中应用马氏杆点线重合原理指导调整手术量,并评价其术后效果。结果研究对象手术平均年龄(22.56±8.93)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38.56±26.42)个月,术前远距斜视度平均为(63.28±20.42)PD,近距斜视度平均为(52.67±24.08)PD,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复视。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三个月,角膜映光法检查恢复正位,马氏杆联合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平均为0(-3,0)PD,除1例患者视远有复视,其余患者术后复视均消失,手术成功率高达97%,手术前后患者斜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氏杆联合三棱镜检查术前可查出需要矫正的最大斜视度,马氏杆术中能精准地指导矫正AACE手术量,从而获得满意的眼位矫正效果,复视情况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黄博之 刘新华关键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手术治疗 高频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限制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TAO限制性斜视患者,在眼科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观察注射前后的斜视度及复视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32例经重复注射2~4次BTXA后,其斜视度及复视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总体显效率占47%,有效率占44%,无效率占9%。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定位准确,是一种有效缓解眼外肌痉挛和减轻复视症状及斜视度的方法。 刘新华 裴重刚 邵毅 缪超英 黄小波关键词:超声引导注射 肉毒杆菌毒素A 格雷夫斯病 斜视 高频超声A/B超定量鉴别玻璃体机化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的 A/B 超对玻璃体增殖机化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定量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法国 BVI 公司生产的 A/B 超对160例(208眼)玻璃体机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膜状回声的位置固定点... 刘新华 邵毅 裴重刚 周艳 周琼文献传递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先天性白内障65例(65眼),3岁内一期植入后房型IOL39例;二期3岁后植入后房型IOL26例。结果:一期植入者脱盲率95%,脱残率67%;二期植入者脱盲率96%,脱残率69%,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IOL前膜、后囊混浊,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 邵毅 裴重刚 周琼 刘新华 杨璐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时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