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玲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 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 教材建设是高校三大基础之一,是搞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方面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 刘春玲
- 关键词:教材建设教材管理本科院校
- 文献传递
- 国内高校转专业制度现状及发展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 2015年
- 高校转专业制度给予了大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校转专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比较分析了转专业管理办法的发展变迁,并对近五年转专业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进一步完善转专业制度的对策建议。
- 王晓蕾刘春玲
- 关键词:高校
- 瑞士的职业技术培训及其启示被引量:5
- 2005年
- 瑞士国家发展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瑞士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体制,瑞士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瑞士职业技术培训具有鲜明的特色,因其与普通国民教育体系具有相互的学制对接而著名.职业技术培训为瑞士培养了大批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瑞士的经验对我国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寻找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刘春玲
- 关键词:教育体制教育体系
- 高校毕业预资审制度的探究与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 2021年
- 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最终质量体现在该校毕业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就业率等几个量化指标上。毕业预资审工作是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毕业生的毕业资格预审核,全面探究影响我校学生毕业率、学位率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双率低”,消除对就业率的影响的最直接有效的研究。以毕业预资审作为学籍管理工作的校院两级管理的突破点及重点工作,是对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全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有效补充和有益完善。
- 毕菁华王晓蕾刘春玲
-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
-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问题与创新路径被引量:1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迈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比较,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招生制度、培养过程、评价机制、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实现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
- 刘春玲杨默涵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 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 教材建设是高校三大基础之一,是搞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方面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本科院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 刘春玲
- 关键词:教材建设教材管理本科院校
-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被引量:35
- 2014年
- 随着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产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创新驱动发展和协同创新的需要使高职教育面临转型挑战。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法规缺失、政策失效、学校追求短期利益、企业消极应对、行业组织乏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促进内涵发展。
- 刘春玲杨鹏
-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质量
- 开放教育资源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伟大创举,许多国家都加入了这一行列。我国是穷国办教育,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匮乏尤其严重,因此如何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和模式,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刘春玲唐少清
-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OER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
- 案例教学法初探
-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虽初见端倪,但学科教育类(教材教法)课程却毫无起色。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教学中的一种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它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刘春玲
- 关键词:师范教育案例教学法课程改革
- 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被引量:38
- 2004年
- 以往我们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差异,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其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从学习方式的差异去进行分析,比只从智力方面分析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重视“教”的研究,忽视“学”的研究。其弊端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次课改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中之重,广大教育研究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本文从学习风格(学习方式)的内涵、学习风格的要素、学习风格的分类等几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广大教师分析、鉴别学生的学习方式差异、因材施教、制定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对策提供参考。
- 刘春玲
-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