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茉

作品数:116 被引量:54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化学工程
  • 17篇矿业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电气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褐煤
  • 26篇热解
  • 16篇气化
  • 14篇腐植酸
  • 12篇页岩
  • 12篇油页岩
  • 10篇保水
  • 9篇水剂
  • 9篇水煤浆
  • 9篇煤浆
  • 9篇半焦
  • 9篇保水剂
  • 8篇煤气
  • 7篇液化残渣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粉化
  • 6篇丙烯
  • 5篇低阶煤
  • 5篇动力学

机构

  • 115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过...
  • 3篇东北大学
  • 3篇河南城建学院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3篇煤炭工业规划...
  • 3篇中煤国际工程...
  • 3篇煤炭工业规划...
  • 2篇防化研究院
  • 2篇中煤国际工程...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西北化工研究...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北京神雾环境...

作者

  • 116篇初茉
  • 22篇畅志兵
  • 20篇曲洋
  • 18篇朱书全
  • 13篇黄占斌
  • 11篇李华民
  • 10篇张超
  • 9篇白书霞
  • 8篇周玲妹
  • 7篇王永刚
  • 6篇邹立壮
  • 6篇许光文
  • 5篇申国栋
  • 4篇张霞
  • 4篇许德平
  • 3篇钱芬芬
  • 3篇余剑
  • 3篇荣令坤
  • 3篇林雄超
  • 3篇郭凤

传媒

  • 13篇煤炭工程
  • 7篇化工学报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洁净煤技术
  • 6篇煤炭学报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4篇腐植酸
  • 3篇煤炭转化
  • 3篇矿业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稀土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煤炭加工与综...
  • 2篇广东化工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桦甸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热沥青的组成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6年
将桦甸油页岩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和550℃热解得到半焦,对半焦进行逐级抽提和酸洗,得到自由沥青、碳酸盐束缚沥青和硅酸盐束缚沥青,采用柱层析、FT-IR和GC-MS表征不同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沥青的化学组成变化及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沥青总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400℃取得最大值4.63%,400-450℃大量沥青分解生成页岩油,使沥青产率降至0.98%。350-450℃自由沥青主要发生羧酸脱羧、酯基分解和长链烷烃裂解反应,使羧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烷烃碳链长度缩短。干酪根分解生成的羧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羧酸盐,使400℃碳酸盐束缚沥青中羧酸含量达78.82%;含氧化合物可与黏土矿物结合,且烷烃可进入蒙脱石层间,使400℃硅酸盐束缚沥青中含氧化合物和烷烃各占80.79%和19.21%。
畅志兵初茉张超白书霞林浩
关键词:油页岩热解化学组成
褐煤与液化残渣共热解对煤气组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实现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值化利用,以褐煤及残渣的热解特性差异为基础,进行褐煤与残渣的共热解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褐煤/残渣配比和不同热解温度对热解煤气组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共热解过程对煤气组成的协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600℃,褐煤/残渣的配比为9∶1、8∶2、7∶3、6∶4、5∶5的条件下,褐煤与液化残渣共热解对H2和CO2产出存在负协同作用,对CH4和CO产出存在正协同作用,7∶3和6∶4的配比对CmHn产出起到正协同作用,其他配比为负协同作用,发生最大协同作用的配料比为7∶3~8∶2。在配比为7.5∶2.5,温度为500~800℃条件下,共热解对H2、CO2和CmHn产出存在负协同作用,对CO产出存在正协同作用,500~700℃对CH4产出起到正协同作用,750~800℃对CH4产出起到负协同作用。发生最大协同作用的温度为550~600℃。
常松初茉孙任晖王博曹文瀚
关键词:褐煤液化残渣共热解
榆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文章针对陕西省榆林市的资源特点和煤化工产业现状,分析了榆林煤化工产业发展条件的适应性。提出了榆林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榆林市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兰炭产业等相关建议。
李华民冯延兴王永刚初茉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兰炭煤液化油
回转窑提质过程宝日褐煤热碎性工艺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在千克级回转窑中研究提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宝日褐煤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质温度的升高(120~700℃),产物中保持粒级(25~13 mm)的比率由86.62%降至4.32%,碎裂粒群(13~1mm)和粉化粒群(-1mm)的比率分别由9.51%,3.87%增至80.05%,15.63%,并以13~6mm和-0.075mm粒级的变化最为显著.褐煤的碎裂及粉化还随回转速率、保温时间及入料粒度的增加而升高.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4种因素对碎裂程度的影响权重依次为:温度〉粒度〉转速〉时间;对粉化的影响依次为:温度〉转速〉时间〉粒度.结合分析上述因素影响热碎的内在诱因如水汽-挥发分析出、机械力、间接强化、对颗粒材料抗力及内部气阻等的影响,建立了回转窑提质过程褐煤碎裂-粉化历程描述模型.
曲洋初茉申国栋原野张勇畅志兵
关键词:灰色关联回转窑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
一种抑制热解过程低阶煤或油页岩粉化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利用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与低阶煤或油页岩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在固定床进行共热解,实现对粉化产物的有效粘连捕集,降低成粉量,解决低阶煤或油页岩热解加工过程的粉化问题,...
初茉曲洋曹文翰畅志兵申国栋
文献传递
一种干燥煤粉与半焦配合制备气化水煤浆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煤粉与半焦配合制备气化水煤浆的方法,适用于采用褐煤干燥和热解加工提高褐煤水煤浆浓度的工艺过程。本方法以制备高浓度褐煤水煤浆为目标,将干燥产物和热解产物分级优化配制成浆,水煤浆浓度达到59~65%。获得高...
初茉赵曼曲洋
文献传递
La_2O_3对热解半焦脂肪性和芳香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运用红外光谱仪,对原煤及其400℃、550℃和750℃半焦和La2O3影响下上述3个温度下热解半焦进行了测定,并采用peakfit软件对光谱中3000 cm^-1~2800 cm^-1区域和900 cm^-1~700 cm^-1区域进行了分峰解叠处理,研究了煤炭脂肪结构、芳香结构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热解过程中La2O3对煤炭脂肪性与芳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结构中CH2/CH3比值随热解温度升高先大幅降低后逐渐升高,而La2O3影响下半焦的CH2/CH3比值在400℃较高,550℃和750℃较低,这些现象均与La2O3能催化一次裂解挥发分的二次裂解有关;热解使煤炭苯环单取代形式消失,6种半焦均存在苯环邻位、间位和对位二取代三种异构体,而La2O3影响下半焦苯环二取代三种异构体组成比例在三个温度下均变化较大,说明La2O3选择性的影响了煤基本结构单元中桥键的断裂或交联反应;红外光谱中Aaro CH/Aali CH比值与通过Hal/H计算得到的芳碳率fa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并且可通过Aaro CH/Aali CH比值估算煤的芳香化程度。
荣令坤印万忠初茉张金山白春华
关键词:FT-IR热解芳香性煤结构
热提质过程中褐煤的碎裂特性被引量:15
2014年
研究固定床和回转窑工艺的褐煤热碎裂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床工艺中产物碎裂程度随温度及入料粒度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400~700℃、入料粒度为6~13mm时,总碎裂率α为20.439/6~36.94%,粉化率8为5.039/6~9.249,6;入料粒度增为20~25mm,α由25.03%增至80.639/6,8为4.35%~5.609/6.回转窑工艺中回转速率为褐煤碎裂主要因素,当温度为105~230℃、入料粒度为13~20mm、转速为5r/min时,α为66.67%~78.41%,β为10.26%~14.78%,产物碎裂、粉化程度较高;转速由3r/min增为9r/min,α由57.63%增至75.82%,8为11.05%~11.88%.通过对热提质褐煤的孔隙结构、挥发分含量及表面相貌分析,得到了褐煤热碎裂的复合生成因素:孔隙结构变化、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及热加工工艺参数.
曲洋初茉丁力张慧慧王芳
关键词:粉化粒度
回转窑内利用液化残渣共热褐煤以抑制其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公斤级回转窑中研究了共热解过程不同液化残渣与褐煤质量配比及粒度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50℃共热解条件下,随液化残渣的添加比例由10%升至40%,共热解半焦的粉化率β由7.55%降至1.98%,造粒率λ由2.73%升至4.90%,液化残渣添加量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对粉化的抑制及混合造粒;3~1mm液化残渣与3~1 mm褐煤的共热解半焦β为2.82%,较与6~3/13~6/25~13 mm褐煤颗粒热解后的产物粉化率均低,而λ则达到24.99%,远高于其他粒度配比下的产物造粒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粒度配比因素对β和λ的影响权重均大于质量配比因素。结合分析上述配比因素影响粉化抑制作用的内在诱因(强化粘连捕集颗粒行为,促进孔隙充填补强作用,颗粒穿层行为影响),形成了回转窑热解过程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的影响过程模型。
曲洋初茉朱书全张超郝成亮徐芳
关键词:煤直接液化残渣粒度分布回转窑
热作用过程油页岩颗粒的碎裂/粉化特性被引量:2
2017年
在固定床中定量研究了热作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油页岩颗粒的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固相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96.54%降至82.69%;13~1 mm碎裂粒群比率由2.01%增至10.63%(13~6 mm粒级增幅最高);<1 mm粉化粒群比率由1.45%增至6.68%(<0.075 mm粒级变化最显著)。颗粒尺度的增加及保温时间的延长亦使得油页岩的碎裂及粉化程度加剧。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油页岩碎裂程度的影响为:温度>粒度>时间;对粉化程度的影响为:温度>时间>粒度。通过对油页岩的多种测试表征(TGA、XRF、XRD、SEM-EDS),揭示了上述因素影响油页岩热碎的内在诱因(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行为、方解石分解行为、时间间接强化、颗粒内部气阻/材料抗力的影响),并基于此构建了油页岩热作用过程碎裂-粉化历程描述模型。
曲洋初茉张超白书霞畅志兵郝成亮
关键词:油页岩固定床热解粒度分布粉化灰色关联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