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重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赵学平 杨辉 陈明勇 赵兴东 卢懿明 邬夏荣 赵晓峰 冯乾关键词: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器 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双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实例剖析与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022年 双肺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脂肪微小软滴及脂肪微小颗粒入血栓塞肺部微小动脉,肺小血管被脂肪小球堵塞、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后[1],引起的一系列缺氧综合征,多数由创伤引起,是全身器官脂肪栓塞之肺部表现,包括脑组织、肺组织、肾实质等,其中尤以肺部栓塞引起缺氧症状为重。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典型X线及CT征象为两中下肺野弥散性分布,呈斑点状、斑片状、毛玻璃状模糊阴影,呈落雪样、暴风雪样广泛阴影。患者临床表现血小板减低,进行性呼吸困难、劳累,胸痛,谵妄等低氧血症,严重者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如不能及时诊断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将引起不良预后。 叶昌远 张晓波 陈磊 潘胜红 卢懿明 赵绍亮关键词:缺氧症状 脂肪栓塞 肺部表现 肾实质 斑点状 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5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每组28例,分别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锁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加压钢板组,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加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钢板内固定适合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愈合率较高,但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均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卢懿明 杨阳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内固定 肱骨干骨折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呈上升趋势,且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也逐渐增多,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应用何种内固定物治疗目前仍存在分歧,若选择不当,常出现内固定失效,导致骨折移位,下肢短缩及内翻畸形等。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5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赵学平 杨辉 陈明勇 赵兴东 卢懿明 邬夏荣 赵晓峰 冯乾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早期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性 老年性骨质疏松 内固定方式 内固定失效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宣教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BM)的健康宣教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9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量表(HS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HSS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基于HBM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强化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改善预后。 杨阳 卢懿明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宣教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功能 依从性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外侧L型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更具优势,能有效恢复患者骨折部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邬夏荣 卢懿明 赵兴东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重建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8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赵学平 杨辉 陈明勇 赵兴东 卢懿明 邬夏荣 赵晓峰 冯乾血清HMGB1 Cav-1水平与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关系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陷窝蛋白-1(Cav-1)水平与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患者为延迟愈合组,1∶1配比选取70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正常愈合组患者为正常愈合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检测血清HMGB1、Cav-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Cav-1水平对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愈合组比较,延迟愈合组血清HMGB1(2.71±0.42 ng/mL vs 3.68±1.04 ng/mL)、Cav-1(10.85±1.89 ng/mL vs 13.03±2.07 ng/mL)水平降低(t=7.204、6.497,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95,95%CI:1.036~1.157)为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OR=0.936,95%CI:0.904~0.969)、Cav-1(OR=0.599,95%CI:0.470~0.763)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Cav-1水平联合预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HMGB1、Cav-1单独预测(Z=2.352、2.621,P均<0.05)。结论:血清HMGB1、Cav-1水平降低与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术后延迟愈合的辅助预测指标。 赵兴东 林牧 张艳金 邬夏荣 卢懿明关键词:延迟愈合 关于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失败原因。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32例,对手术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15个月,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有4例治疗结果不理想,出现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炎等。结论:在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术时,重视每一个治疗环节,恢复患者的正常踝穴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卢懿明 邹腊春关键词:踝骨折 内固定 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PFNA、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73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患者随机分为DHS组(n=36)和PFNA组(n=37),对比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PFNA组在手术需时、术中总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均低于DHS组(t=5.668,p=0.000;t=11.183,p=0.000;t=16.338,p=0.000;t=7.520,p=0.000;x2=4.751,p=0.033);PFNA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t=8.335,p=0.000;t=8.981,p=0.000)。结论 PFNA能够有效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卢懿明关键词:PFNA DHS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